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5).doc

    • 资源ID:1136734       资源大小:10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5).doc

    1、非选择题标准练(5)满分 39分,实战模拟,20 分钟拿到高考主观题高分!1.(每空 2分,共 10分)科研人员将某一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的茶园一分为二,对照组只种植原有单一品种茶树,实验组均匀种植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密度与对照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生态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该蜘蛛种群的_ _等数量特征。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_。 (3)跟

    2、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 21.5 g/kg,对照组为 14.5 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 【解析】(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该蜘蛛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

    3、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 21.5 g/kg,对照组为 14.5 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答案:(1)食物和栖息空间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 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3)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2.(共 8分)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

    4、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4 分)第一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第二步:_。 第三步:_。 第四步:_。 (2)根据诱发突变率低(A 组)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B 组)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4 分)A组: _。 B组: _。 【解析】(1)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单一变量是诱变剂处理与否,即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

    5、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2)本实验的原理是:菌株生长过程中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所以实验最后可以通过观察 A、B 组各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作出判断。A 组:因为诱发突变率低,预期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B 组: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预期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答案:(1)第二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

    6、条件下培养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2)A组:因为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B组: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3.(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9分)某植物的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一和实验二是为探究粒色遗传特点而做的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 F1自交出现有色个体的现象称为_(1 分)。实验二的 F1自交出现有色个体的现象,从变异的角度来说,属于_(1 分)。 (2)综合分析两个杂交实验可以得出,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由_(1 分)对等位基

    7、因控制,对杂交实验二 F2中现象的解释是_ _。 (3)实验二的 F2无色个体中,纯合个体占的比例是_;如果将实验一中 F2的无色个体相互授粉,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_。 【解析】(1)实验一 F1自交,后代出现有色个体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实验二 F1自交,后代出现无色个体有色个体=133,是 9331 的变形,属于基因重组。(2)根据实验二 F1自交,后代出现无色个体有色个体=133,可判断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由 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 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可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 F2出现性状重

    8、组。(3)根据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实验二的 F2无色个体中有三种纯合子,且三种纯合子所占比例均为 1/13,纯合个体所占比例是 3/13;有色个体为单显性,设基因型为 aaB_,根据实验一 F1自交,后代出现无色有色=31,可判断 F2有色个体基因型为 aaBB,无色个体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无色个体相互授粉,子代中有色个体比例为(2/3)(2/3)(1/4)=1/9,则无色个体比例为 1-1/9=8/9,无色有色=81。答案:(1)性状分离 基因重组(2)2 F 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3)3/13 无色有色=814.(除特

    9、殊标注外,每空 2分,共 12分)2017 年 8月 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网发布2017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清单包含耐除草剂大豆 MON87705、耐除草剂油菜T45、耐除草剂玉米 T25等 10多个转基因生物系列,回答下列问题:(1)耐除草剂玉米 T25植株的培育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该过程以耐除草剂基因作为_(1分)(填“目的基因”或“标记基因”)。 (2)如果将耐除草剂基因插入 Ti质粒的_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使该基因转移进入玉米细胞,并将其插入玉米细胞中染色体 DNA上,这种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方法叫做_(1分)。 (3)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时,需用到

    10、_酶将耐除草剂基因和 Ti质粒结合在一起,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位于耐除草剂基因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具有_和_(填结构名称),以启动和停止基因的转录。 (4)在耐除草剂玉米 T25植株的培育过程中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的原因是_ _。 【解析】(1)根据题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了耐除草剂玉米 T25植株,则耐除草剂基因为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应该用农杆菌转化法,先将耐除草剂基因插入 Ti质粒的 T-DNA上,通过农杆菌转化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并将其插入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 DNA上。(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利用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 Ti质粒结合在一起,且目的基因必须插在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以便启动和停止基因的转录。(4)病毒是专营寄生的,以动物病毒作为载体无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因此在耐除草剂玉米 T25植株的培育过程中,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答案:(1)目的基因 (2)T-DNA 农杆菌转化法(3)DNA连接 启动子 终止子(4)病毒是专营寄生的,以动物病毒作为载体无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农杆菌细胞)中(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5).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