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四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交汇题型过关练.doc

    • 资源ID:1136674       资源大小:25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四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交汇题型过关练.doc

    1、- 1 -专题十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交汇题型过关练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强致病性 RNA病毒,以埃博拉病毒外壳某蛋白为主要抗原制备疫苗和抗体是预防和诊疗埃博拉出血热的一种有效策略。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1)过程需要在_酶的催化下合成 DNA,将获得的 DNA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群建立病毒的_文库,再从中筛选出 A基因。 (2)过程利用 PCR技术扩增 A基因时,需在_酶的作用下进行,PCR 技术的原理是_。 (3)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获得的 X是_。 (4)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所制备的疫苗注射到健康人体内,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免疫预防,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

    2、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图中的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解题指导】解读图示信息: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强致病性 RNA病毒,则表示逆转录形成 DNA的过程;表示获取 A(目的)基因的过程;表示细胞融合的过程,X 为杂交瘤细胞。【解析】(1)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过程代表逆转录的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 DNA。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 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将获得的 DNA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受体菌群建立病毒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筛选出 A基因。(2)利用

    3、PCR技术扩增 A基因时,加入引物的作用是与 A基因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热稳定 DNA聚合酶(Taq 酶)作用下进行延伸。PCR 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DNA双链复制。(3)过程需要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X为杂交瘤细胞。(4)图中的 A蛋白相当于抗原,因此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图中的抗 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2 -答案:( 1)逆转录 基因组(2)热稳定 DNA聚合(Taq) DNA 双链复制(3)动物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4)A蛋白 抗 A

    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2.人乳铁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保健蛋白。如图表示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的过程,图中 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 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五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下所示,请回答问题:(1)要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质粒,若只允许使用一种限制酶,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 (2)据图分析,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首先需要在含_(填“四环素” “氨苄青霉素”或“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原因是_ _。 (3)基因表达载体除图中所列部分外,还应包含_。若要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与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解析】

    5、(1)根据题中五种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可知,限制酶 Sau3A可以切割限制酶 Bcl和限制酶 BamH的识别序列,因此要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质粒,在只允许用一种限制酶的情况下,应选择限制酶 Sau3A。(2)用限制酶 Sau3A切割后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r),但不会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下来。因此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首先需要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3)图中已包含了目的基因、启动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还缺少终止子。若要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将目的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

    6、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答案:(1)Sau3A(2)氨苄青霉素 用限制酶切割后破坏了 Tetr基因,但不会破坏 Ampr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下来- 3 -(3)终止子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3.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 2016年 4月诞生。如图是该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 “三亲婴儿”的核 DNA由双亲提供,质 DNA由_提供。由此可见,“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_遗传病的发生。 (2)过程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_处理,卵母细胞应处于 M_

    7、期。(3)过程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_继续培养。培养液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_等营养成分,以及_等物质。 (4)过程是_技术,取囊胚期的_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采用 SRY-PCR的鉴定方法,在该 PCR扩增过程中若消耗引物分子 14个,则 DNA扩增了_次。 【解析】(1)题图显示:该“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丙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甲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乙的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可见,该“三亲婴儿”的核 DNA由母亲甲和父亲丙提供,细胞质 DNA由捐献者乙提供。由于线粒体来自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因

    8、此“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细胞质 DNA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生。(2)过程为体外受精,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只有处于 M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应处于 M中期。(3)过程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培养液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4)过程是胚胎移植技术,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在 PCR扩增过程中,每个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一个引物,依据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消耗引物分子 14个时 DNA扩增了 n次,则有 2n2-2=14,解得

    9、 n=3。答案:(1)捐献者乙 细胞质 DNA控制的 (2)获能 中- 4 -(3)发育培养液 核苷酸 血清(4)胚胎移植 滋养层 34.(2018全国卷)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 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 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 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 E1E4 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 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使用这两种

    10、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也是为了保证_。 (2)将 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 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和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移入牛的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 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填“mRNA” “总 RNA”或“核 DNA”)作为 PCR模板。 【解析】(1)将甲插入质粒 P0时,为了保证甲(L1-GFP 融合基因)的完整性,应该选择 E1和 E4两种酶切割,并且把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从而使其能在受体细胞中表达。(2)在牛皮肤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表明基因已表达,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3)由(4)题意可知,获得含有 L1-GFP融合基因(甲)的牛为克隆牛,需要用核移植技术,即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4)检测甲是否存在于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可以采用 PCR技术扩增,再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PCR 技术中模板是 DNA,并不是 RNA。答案:(1)E1 和 E4 甲的完整 甲与载体正确连接(2)转录 翻译- 5 -(3)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4)核 DNA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四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交汇题型过关练.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