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前第 7 天练力与运动1.(多选)如图 1 所示,某健身爱好者手拉着轻绳,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缓慢地移动,保持绳索始终平行于地面。为了锻炼自己的臂力和腿部力量,可以在 O 点悬挂不同的重物 C,则( )图 1A.若健身者缓慢向右移动,绳 OA 的拉力变小B.若健身者缓慢向左移动,绳 OB 的拉力变小C.若健身者缓慢向右移动,绳 OA、 OB 拉力的合力变大D.若健身者缓慢向左移动,健身者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解析 由于 OA、 OB 为两段细绳,因此两细绳的拉力大小不一定相等。设绳 OA 的拉力为FA,绳 OB 的拉力为 FB,重物 C 的质量为 m,因 O 点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2、FAcos mg0, FAsin FB0,解得 FA , FB mgtan 。当健身者缓慢向右mgcos 移动时, 角变大,则 FA、 FB均变大,选项 A 错误;当健身者缓慢向左移动时, 角变小,则 FA、 FB均变小,因为健身者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绳 OB 的拉力大小相等,故健身者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选项 B、D 正确;不论健身者向哪个方向移动,绳 OA 与绳 OB 拉力的合力一定等于重物 C 的重力 mg,保持不变,选项 C 错误。答案 BD2.如图 2 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此可知( )图 2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减速直线运动2B.甲、乙两质点从 2x0位置
3、同时出发,同时到达 x0 位置C.在 0 t0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在 0 t0时间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t0时刻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解析 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沿 x 轴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沿x 轴负方向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选项 A 错误;甲、乙两质点从 x2 x0位置同时出发,乙质点在 t1时刻先到达 x0 位置,甲质点在 2t0时刻到达 x0 位置,选项 B 错误;在 0 t0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斜率相等,说明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选项 C 正确;过位移时间图象中虚线与乙质点的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点作 t轴的垂
4、线,设与 t 轴的交点为 t,在 0 t时间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t时刻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选项 D 错误。答案 C3.(多选)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沿两个平行的车道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 v116 m/s,乙车的速度为 v212 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沿车道方向相距L6 m 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大小为 a12 m/s 2的加速度刹车,6 s 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1 m/s 2。则( )A.甲车经过 3 s 第一次与乙车并行B.在 4 s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C.两车可以并行 3 次D.在 6 s 时刻,甲车在
5、乙车前面解析 甲车以大小为 a12 m/s2的加速度刹车减速,设经时间 t0,甲车与乙车并行,甲车和乙车的位移分别为 x1、 x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x1 v1t0 a1t , x2 v2t0 a2t12 20 12, x1 x2 L,联立解得 t02 s, t06 s,即在甲车做匀减速运动阶段,两车并行两20次,第一次并行的时刻为 t02 s 时刻,第 2 次并行的时刻为 t06 s 时刻,选项 A、D错误;在 4 s 时刻,甲车速度 v1t v1 a1t16 m/s24 m/s8 m/s,乙车速度v2t v2 a2t12 m/s14 m/s8 m/s,两车速度相等,选项 B 正确;
6、在 6 s 时刻,甲车的速度 v1 v1 a1t04 m/s,此后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的速度为v2 v2 a2t06 m/s,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匀减速运动,设再经 t 时间两车第 3 次并行,有 v1 t v2 t a2( t)2,代入数据解得 t4 s,此12时乙车速度为 v2 v2 a2 t6 m/s14 m/s2 m/s,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3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可以并行 3 次,选项 C 正确。答案 BC4.“套圈”是游戏者站在界线外将圆圈水平抛出,套中前方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某同学在一次“套圈”游戏中,从 P 点以某一速度水平抛出的圆圈越过了物体正上方落在
7、地面上(如图 3 所示)。为套中物体,下列做法可行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图 3A.从 P 点正前方,以原速度水平抛出B.从 P 点正下方,以原速度水平抛出C.从 P 点正上方,以原速度水平抛出D.从 P 点正上方,以更大速度水平抛出解析 由于抛出的圆圈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圆圈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h gt2,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x vt,解得 x v ,由题意圆圈越过12 2hg了物体正上方落在地面上,欲使圆圈套中物体,应减小水平方向的位移。若从 P 点的正前方以原速度水平抛出,则圆圈仍落在物体的前方,选项 A 错误;降低圆圈抛出点的高度以原速度水平抛出,圆圈
8、的运动时间减少,则圆圈可能套中物体,选项 B 正确;如果增加抛出点的高度,欲使圆圈套中物体,则应减小水平抛出时的速度,选项 C、D 错误。答案 B5.2016 年 10 月 17 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两名宇航员前往在 2016 年9 月 15 日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宇航员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 30 天进行科学实验。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变轨过程如图 4 所示, AC 是椭圆轨道的长轴。 “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先变轨到椭圆轨道,再变轨到圆轨道,与在圆轨道运行的“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4图 4A.“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
9、变B.可让“神舟十一号”先进入圆轨道,然后加速追赶“天宫二号”实现对接C.“神舟十一号”从 A 到 C 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 B 到 C 的平均速率大D.“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与“天宫二号”运行周期相等解析 “神舟十一号”飞船变轨过程中轨道升高,机械能增加,选项 A 错误;若飞船在进入圆轨道后再加速,则将进入更高的轨道飞行,不能实现对接,选项 B 错误;飞船轨道越低,速率越大,轨道比轨道的平均高度低,因此平均速率要大,选项 C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椭圆轨道上的运行周期比圆轨道上的运行周期要小,选项 D 错误。答案 C6.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
10、露:中国计划于 2020 年登陆火星。火星成为我国探测的第二颗星球,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着陆前,绕火星表面匀速飞行(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宇航员测出飞行 N 圈所用时间为 t,已知地球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R,火星半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 NRtB.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向心加速度为4 2N2rt2C.火星探测器的质量为4 N2r3gR2t2D.火星的平均密度为3 MN2gR2t解析 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速度为 v ,选项 A 错误;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向心2 Nrt加速度为 a ,选项 B 正确;因为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表面匀
11、速飞行,有 Gv2r 4 2N2rt2 ,对于地球,有 g ,两式联立,得到 M 火 ,火星的平均密度M火 m探r2 m探 v2r GMR2 4 2N2r3Mt2gR2为 ,选项 D 错误;火星探测器的质量不能计算出来,选项 C 错误。M火V火 3 MN2gR2t2答案 B7.(多选)飞机飞行时除受到发动机的推力外,还受到重力和机翼的升力,机翼的升力垂直于机翼所在平面向上,当飞机在空中盘旋时机翼的内侧倾斜(如图 5 所示),以保证除发动机推力外的其他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飞机以速率 v 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5运动时机翼与水平面成 角,飞行周期为 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5
12、A.若飞行速率 v 不变, 增大,则半径 R 增大B.若飞行速率 v 不变, 增大,则周期 T 增大C.若 不变,飞行速率 v 增大,则半径 R 增大D.若飞行速率 v 增大, 增大,则周期 T 可能不变解析 飞机盘旋时重力 mg 和机翼升力 FN的合力 F 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因此有 mgtan m ,解得 R , T 。若飞行速率 v 不变, 增大,则半径 Rv2R v2gtan 2 Rv 2 vgtan 减小,周期 T 减小,A、B 项错误;若 不变,飞行速率 v 增大,则半径 R 增大,C 项正确;若飞行速率 v 增大, 增大,如果满足 ,则周期 T 不变,D 项正确。vtan vt
13、an 答案 CD8.如图 6 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速率 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 37。一物块以初速度 v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 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送带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sin 370.6,cos 370.8, g 取10 m/s2,则( )图 6A.传送带的速度为 4 m/sB.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 14 m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86D.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解析 如果 v0小于 v1,则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不变,与题图乙不符,因此物块的初速度 v0一定大于 v1。结合题图乙可知物块减速运动
14、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传送带的速度为 4 m/s,选项 A 正确;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等于 v t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 (412)1 m 14 m10 m,选项 B 错误;12 1201 s 内, gsin g cos 8 m/s2,12 s 内, gsin g cos 4 m/s2,解得 ,选项 C 错误;在 12 s 内,摩擦力方向与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 D 错误。14答案 A9.甲、乙两车在某公路上沿直线同向行驶,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 7 所示, t0 时刻两车相距 50 m。图 7(1)若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方,求两车相遇的时间 t;
15、(2)若 t0 时,乙车在甲车前方,求两车间的最短距离。解析 (1)对甲: x 甲 v 甲 t对乙: x 乙 at212a 5 m/s 2 v乙 t由题意 x 乙 x 甲 50 m解得 t2( 1) s6(2)分析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短,由题图知 t2 s对甲: x 甲 v 甲 t对乙: x 乙 at 212故 x 乙 50 m x 甲 40 m答案 (1)2( 1) s (2)40 m610.如图 8 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物块 A、 B,质量分别为 mA3 kg, mB6 kg,7它们之间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绳子长度为 L0.25 m,开始时绳子完全松弛,两物块紧靠在一起
16、。现用 3 N 的水平恒力 F 拉 B,使 B 先运动,当轻绳瞬间绷直后再拉 A、 B共同前进,求:图 8(1)绳子绷直的瞬间 B 的速度大小 v;(2)在 B 总共前进 0.75 m 时,两物块此时的总动能。解析 (1) B 匀加速运动至绳绷直之前,对 B 有加速度 a1 0.5 m/s 2FmB由运动学公式有 v22 a1L解得 v0.5 m/s。(2)B 前进 0.75 m 时,绳早已绷直,绷直的瞬间, A、 B 和绳系统的动量守恒,对 A、 B 系统,取向右为正方向,设 A、 B 共同的速度为 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Bv( mA mB)v解得 v m/s13绳绷直后, A、 B 整体的
17、加速度为 a2 m/s2FmA mB 13设前进 0.75 m 时两物块的共同速度 v,有 v 2 v 22 a2(0.75 m L),所以两物块此时的总动能为 Ek (mA mB)v 212联立解得 Ek2 J。答案 (1)0.5 m/s (2)2 J11.(2018十堰二模)光滑圆轨道和两倾斜直轨道组成如图 9 所示装置,其中直轨道 BC 粗糙,直轨道 CD 光滑,两轨道相接处为一很小的圆弧,质量为 m0.1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轨道最高点 A 时的速度大小为 v4 m/s,当滑块运动到圆轨道与直轨道 BC 的相切处 B 时,脱离圆轨道开始沿倾斜直轨道 BC
18、 滑行,到达轨道 CD 上的 D 点时速度为零。若滑块变换轨道瞬间的能量损失忽略不计,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0.25 m,直轨道 DC、 BC 的倾角 37,其长度为 L26.25 m, D 点与水平地面间的高度差为 h0.2 m,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8图 9(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 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滑块与直轨道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3)滑块在直轨道 BC 上能够运动的时间。解析 (1)在圆轨道最高点 A 处,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mg FN mv2R得 FN m( g)5.4 Nv2R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
19、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FN FN5.4 N。(2)从 A 点到 D 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Rcos Lsin h) mgL cos 0 mv212可得 0.8(3)设滑块在 BC 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 a1,时间为 t1,向上滑动的加速度为 a2,时间为t2,在 C 点时的速度为 vC。由 C 到 D 有 mv mgh12 2CvC 2 m/s2ghA 点到 B 点的过程mgR(1cos ) mv mv212 2B 12vB 5 m/sv2 2gR( 1 cos )在轨道 BC 上下滑过程 L t1, t1 7.5 svB vC2 2LvB vC上滑过程 mgsin mg cos ma2a2 gsin gcos 12.4 m/s 290 vC a2t2t2 s0.16 svCa2 212.4 tan ,滑块在轨道 BC 上停止后不再下滑,滑块在 BC 上运动的总时间t 总 t1 t2(7.50.16) s7.66 s答案 (1)5.4 N (2)0.8 (3)7.6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