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点 15 国家财政1(2018江西奉西一中月考,10,2 分)2017 年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下列能体现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用的是( B )A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财政投入,保护生态环境B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扩大投资需求C加强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D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解析】 财政加大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平稳运行无关,排除 A;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能够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扩大企业
2、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B 符合题意;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是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排除 C;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是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排除 D。2(2018河北邢台月考,4,2 分)2017 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 594 306 亿元,比 2016 年同期增长 9.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03 483 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教育支出 15 346 亿元,增长 1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 272 亿元,增长 10.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8 623 亿元,增长 18.2%。由此可见 ( A )国
3、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A B C D【解析】 题目中,2017 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 15 346 亿元,增长 17.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 272 亿元,增长 10.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8 623 亿元,增长 18.2%。由此可见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也表明了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符合题意;错误,财政收入的增加能增加财政支出的比例;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体现的是财政政策。3(2018山东枣庄八中月考,12,2 分)2017 年 4 月 12 日,财政部、教育部等联
4、合发布2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 。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项目为辅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我国政府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表明 ( D )财政政策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以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国家财政提供物质保障A B C D【解析】 我国政府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表明我国通过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国家财政提供物质保障,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财政政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
5、手段,而不是制度保障;说法错误,财政属于再分配。4(2018湖北黄冈黄梅县第二中学期中,5,2 分)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2017 年我国财政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B )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生产规模扩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下调增值税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经济发展A B C D【解析】 下调增值税税率会在一
6、定程度上减少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财政收入,且刺激总需求增长需要扩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无关,说法错误;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不能产生“挤进效应” ,不符合题意;加大公共财政支出,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进而使总投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会拉动经济增长,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会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5(2018山东聊城一中质检,10,2 分)2017 年我国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经济托底,着力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发挥预期作用的传导路3径正确的是 ( C )加大公共服务
7、投入社会总需求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实现供求平衡刺激消费需求 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相关企业负担减轻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供给结构 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产品供给A B C D【解析】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会使社会总需求增加,从而促进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不是扩大社会总供给,错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会减轻相关企业负担,企业负担减轻后,能够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供给结构,正确;降低存贷款利率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6(2017北京海淀高三期中,10,2 分)当下,北京市有困难的失
8、能、失智老人约 60 万人,针对他们的护理问题,北京市政府正在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即由政府出钱“聘请”子女在家照顾老人,这既能弥补养老护理员的数量不足,又能满足这些老人的情感需求。这一政策主要体现了( C )A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利益关系B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C财政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D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可促进经济发展【解析】 A 与题意不符,政府出钱解决养老问题属于再分配;B 表述与材料无关,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C 说法正确,政府出钱“聘请”子女在家照顾老人属于财政作用中提供物质保障的方面;D 说法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养老问题,并非财政支出促进经济的
9、作用。7(2017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2 月检测,38,14 分)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 ,要将财政资金用到真正贫困人口身上,将财政政策落到真贫的根子上,既“输血”更“造血” ,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 ,分配好扶贫资金,规避“撒胡椒面” “利益均沾”等现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某村全面抓好精准扶贫措施落实,一方面,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确保扶贫资金用到真正贫困的人口身上;另一方面,依托当地资源优势,
10、成立了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精准扶4贫贷款、互助协会贷款资金 150 余万元,在邻村流转土地 150 亩,联合经营发展红豆杉种植繁育 21 万株,发展“三松”育苗 350 亩,增加了贫困户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合理性,并说明精准扶贫应如何“精准”使用扶贫资金。(14 分)【解析】 第一小问,实质上是问政府为什么要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从经济生活角度来说原因主要有:收入差距拉大是市场失灵的后果之一,所以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以实现最终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
11、财政也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规避“撒胡椒面” ,财政资金用到真正贫困的人口身上,既“输血”更“造血” ,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注重公平性和针对性、要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答案】 合理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3 分)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 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立场的科学发展观。(3 分)如何使用:遵循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原则,提高扶贫资金支出的公平性和针对性。(2分)优化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2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