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考地理整合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35015       资源大小:52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地理整合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2019 年高考(人教)地理整合练习题(8)李仕才一、地球运动(2018浙江温州模拟)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下图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 。完成第*题。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宜居带有外移趋势,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可能是( )A.太阳辐射增强,木星表面气温将逐渐升高B.地球体积变大,地球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C.公转轨道变大,火星将逐渐适宜生命存在D.太阳活动减弱,金星将逐渐适宜人类居住答案 A解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通过示意图判断宜居带的分布与日地距离有关,上面三个条件和日地距离有关的就是适宜的温度,因此题中的“宜居”指“适宜的温度”

    2、。宜居带外移,说明太阳系整体气温升高,较远的行星有可能达到“适宜的温度” ,出现生命。二、地球表面的形态(2017浙江杭州期末)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A.B.C.D.2答案 D解析 “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所表达是岩浆冷凝成岩浆岩的过程,即图中。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2017浙江南浔

    3、调研改编)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 12 题。1.图中 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2.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十月 C.七月 D.三月答案 1.A 2.C解析 第 1 题,图示 b 曲线 12 时数值最大,为太阳辐射曲线,a 曲线最高值比 c 曲线最高值延后 1 小时左右,可知 a、c 曲线分别表示气温日变化、地面辐射。故 A 选项正确。第 2 题,读图分析太阳辐射曲线可知,该日此地 5 时左右日出,19 时左右日落,

    4、昼长 14小时左右,最高气温 31左右,表明天气炎热,最可能是 7 月。故 C 选项正确。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20183 月浙江嘉兴选考测试)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 1 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2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 题。3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降水 B.生物C.地形 D.成土母质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 I B.乙与 IIC.丙与 I D.甲与 II答案 1.B 2.C解析 第 1 题,生物

    5、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第 2 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次之,干旱层最薄,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因此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 2 中的 I,答案选 C 项。五、人口与城市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2016 年 1 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 1

    6、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 2 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 题。4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家庭原因 B.计划生育C.城乡差距 D.个人原因2.预计到 2040 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 岁人口将增加约( )A.0.7 亿 B.0.9 亿 C.1.1 亿 D.1.3 亿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有利于扩大内需 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答案 1.B 2.A 3.C解析 第 1 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独居的现象,随着

    7、社会老龄化程度的5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 B 项正确。第 2 题,预计到 2040 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 岁人口将增加约 0.7 亿。第 3 题,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会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内需,所以 C 项正确。六、区域产业活动(2018浙江稽阳联考)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是传统的水稻产区。自 1989 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迅速增长,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完成第*题。1.1989 年

    8、以来,越南稻谷出口量迅速增长,主要受益于( )A.纬度低,热量充足 B.国家政策支持C.国际市场广 D.地广人稀,商品率高答案 B解析 1989 年以来粮食生产迅速增长,说明受突发性因素影响。纬度、市场因素相对稳定,而越南经济改革政策对农业影响大。2.(2018浙江绍兴适应考)“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技术。对耕地采用“上田弃亩(垄)” ;“下田弃畎(沟)” 。与左图相比,下耕作方式中的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是( )A.昼夜温差大 B.土壤水分足C.风沙灾害少 D.光照条件好答案 D解析 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即为“上田弃亩” 。垄地阻挡,既降低风力又形成人造阴坡,可

    9、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相对于垄地,洼地的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土壤相对湿润。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为“下田弃畎” 。垄地耕作的好处在于土层较厚;通风采光较好;旱季可用洼地积水灌溉;雨季可避开洪水。故 D 项正确。6七、区域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 4000 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材料二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1)判断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

    10、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 (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位置。(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3)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解析 第(1)题,城市垃圾填埋场应位于城市郊外、城市河流下游、盛行风向下风向,以免造成二次污染。第(2)题,该模式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合理的。第(3)题,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等方面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地理整合练习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