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1氨和铵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资源ID:1134625       资源大小:463.3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1氨和铵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

    1、1第 1 课时 氨和铵盐基础巩固1 把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称为氮的固定,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化学反应是( )A.N2与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NH3B.NO 与 O2反应生成 NO2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 NOD.由 NH3制 NH4HCO3和(NH 4)2SO4解析 由氮的固定的概念可知,B、C、D 项中化学反应都是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答案 A2(2018 北京会考 )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有刺激性气味D.密度比空气的小答案 B3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 ,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

    2、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NH3H2O 不稳定,实验室可用 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解析 NH3与 HCl 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 项错误;因 NH3易溶于水,实验室制 NH3用 NH4Cl 固体和熟石灰加热,C 项错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D 项错误。答案 A4 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A.NH4HCO3 B.NaHCO3C.NH4Cl D.(NH4)2CO32解析 A、D 由不稳定性酸形成铵盐,受热分解成 NH3、CO 2、

    3、水蒸气;C 中 NH4Cl 是由挥发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后全部分解为气体。B 项发生反应 2NaHCO3 Na2CO3(固体)+CO 2+H 2O,所以选 B。答案 B5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解析 A 项,NH 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 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C 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

    4、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 项,Cl 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答案 D6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是氨气发生装置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3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解析 装置在管口处又生成 NH4Cl,无法制得 NH3,A 错误;选用装置,使用浓氨水与 CaO 或NaOH 作用,可制取 NH3,B 正确;作为 NH3的吸收装置,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 错误;利用收集 NH3时,收集气体不纯,D 错误。答案 B7 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

    5、和氯化铵解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 NH3,不能用于分离 错误B NH4HCO3分解产生的 H2O 及 CO2能与 Na2O2反应 错误CNH4Cl 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新化合为 NH4Cl 晶体,从而达到分离目的正确D 碘在受热时升华,NH 4Cl 受热分解后再重新化合后仍与碘混合,无法分离开 错误答案 C8 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铵盐易溶于水 铵盐中氮元素均为-3 价 铵盐受热易分解 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使用解析 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受热易分解,且都能与碱反应生成 NH3或 NH3H2O,正确;NH 4

    6、NO3中氮元素为-3 价、+5 价,错误;NH 4HCO3或(NH 4)2CO3既可与碱反应,也可与酸反应,错误。答案 9 回忆实验室制取 NH3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加热 NH4Cl 和 Ca(OH)2制取 NH3的反应方程式: 。 4(2)按(1)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可用简笔画表示)。(3)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填选项编号;下同),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H3 b.NO c.NO 2(4)为何不用加热 NH4Cl 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5)如何检验氨气是否已收集满?解析 (1)是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然后 NH3H2O 受热分解

    7、。(2)制取 O2是加热固体,制取 NH3也是加热固体,故可采用制 O2装置制取 NH3。但收集方法不同,NH 3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NO 与空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H 3和 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5)检验氨气是利用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或与挥发性的酸反应生成盐(固体小颗粒)。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 2O(2)如图:(3)b ac(4)因为 NH4Cl 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冷却时又重新生成固体氯化铵,得不到氨气。(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或用蘸有浓

    8、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产生白烟,说明氨气已集满)。10 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三种方法: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在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铵固体,再加入 NaOH 固体(过量),常温下即能产生氨气,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在锥形瓶中加入 NaOH 固体,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装置如下图乙所示,请回答:5(1)写出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说明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 ,为什么此法不加热? 。 答案 (1)NH4HCO3+2NaOH Na2CO3+NH3+2H 2O (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NH3H2O 受热易分解 NaOH 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力提升1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

    9、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 A 项,人工固氮过程中 N2+3H2 2NH3中氮元素被还原,A 错误;B 项,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与氢气转化为氨气,属于人工固氮,B 正确;C 项,利用铵盐合成尿素说明含氮的无机物和含氮的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 正确;D 项,由于动植物排泄物及遗体也参与在氮的循环中,因此 C、H、O 在不同阶段参与了氮的循环,D 正确,答案选 A。答案 A2(2017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实验室制备 NH3时,其尾气

    10、吸收装置正确的是( )6答案 B3 下列反应中说明 NH3既有还原性 ,又有碱性的是( )A.4NH3+5O2 4NO+6H2OB.NH3+HNO3 NH4NO3C.8NH3+3Cl2 N2+6NH4ClD.2NH3+3CuO 3Cu+N2+3H2O解析 A 项,NH 3只表现还原性;B 项,NH 3只表现碱性;C 项,NH 3部分被 Cl2氧化为 N2,同时生成HCl,部分 NH3又与 HCl 反应生成 NH4Cl,故 NH3既表现碱性,又表现还原性;D 项,NH 3只表现还原性。答案 C4 如图装置中 ,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 ,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相同的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

    11、实不相符的是( )A.SO2(NaHS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 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 气体与液体易发生反应或易溶即可形成喷泉。SO2 NaHSO3溶液 ,不反应,难溶,无喷泉7形成喷泉答案 A5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 NH4Cl、(NH 4)2SO4、NaCl、Na 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NaOH 溶液B.AgNO3溶液C.Ba(OH)2溶液D.BaCl2溶液解析 四种盐溶液中有四种离子:N 、Na +、Cl -、S ,区分 Na+与 N 使用碱溶液,区分H+4 O2-4 H+4Cl

    12、-和 S 用 Ba2+,故选用 Ba(OH)2溶液。O2-4答案 C 6 已知 A、 B、C、D、E、 F 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 F 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A+H 2O B+C;C+F D;D+NaOH F+E+H2O。(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C 、 D 、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这个反应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 (3)工业生产 C 的过程中有一步反应为 F 经催化氧化生成 B 和 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有 NH3,所以 F 为 NH3,D 应

    13、为铵盐,因 E 中也含有8N 元素,故 E 为 NaNO3,D 应为 NH4NO3,C 应为 HNO3,A、B 分别为 NO2和 NO。答案 (1)NO2 HNO 3 NH 4NO3 NH 3(2)3NO 2+H2O 2H+2N +NO NO 2 NO 2O-3N +OH- NH3+H 2OH+4(3)4NH3+5O2 4NO+6H2O 7 我们已经学过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等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以下是实验室制备、洗涤、干燥气体及进行尾气处理的常见装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气体中,只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填字母)。 A.H2 B.Cl 2 C.SO

    14、2 D.NH 3 E.O 2(2)实验室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 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氯气,所选制备装置是 ,干燥氯气的装置是 ,尾气处理装置是 。 (3)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常用方法是 (任写一种)。 答案 (1)D (2)B C E(3)2NH4Cl+Ca(OH)2 CaCl2+2NH3+2H 2O 向下排空气法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若试纸变蓝色(或产生白烟),证明已收集满(其他合理表述均可)8 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 (

    15、填序号,下同)。 9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 NH4NO3溶液中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2)根据上述正确的制备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 。 (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 密度 颜色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氧气反应(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 ,集气的原理是 。解析 (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稀溶液制取,产量较少。(2)根据所给试剂看,不需要加热条件。(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有较大差别、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答案 (1)B(2)C(3)(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1氨和铵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