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31647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1、1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学习文章论证严密,论述层层深入的写作特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2.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鲁迅杂文的特点。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2. 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3. 把握对方错误的论点和论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九一八”事变三

    2、周年之际,正值“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时,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察这一切,写下了一篇战斗的檄文,来批驳这一错误论调。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为此写下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聆听先生的呐喊,感受时代的最强音。2.了解作者。2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

    3、命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等。3.师板书课题并提问:这一课题和我们平常读到的课题有何不同之处?解题:将谈论的对象“中国人”,谈论的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以问句的形式直接放在标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的兴趣。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搽(ch) 玄虚(xun) 渺茫(mio) 诓骗(kun) 脊梁(j) 诬蔑(w) 脂粉(zh) 抹杀(m)2.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

    4、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2)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并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生读课文,划分结构,交流讨论)明确:第一部分(第 1、2 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二部分(第 38 段),批驳对方的论点和论据;第三部分(第 9 段),得出结论。四、细读课文,理清思路1.文章第一部分,提出了对方什么错误论点和论据?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错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2.对方为什么会得出错误论点和论据?

    5、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3本文写于 1934 年 9 月 25 日,正是 1931 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的“九一八”事变三年之后,也是日军进一步向南步步紧逼的时候。一时间,亡国灭种论调甚嚣尘上。1934 年 8 月 27 日大公报:“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多次举行“法会”、祈祷“求佛菩萨保佑”。 面对这一系列事实,“于是,有些中国人(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国民)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五、布置作业继续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在文中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板书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第 1、2 段)二、反驳对方(38 段)三、得出结论(第 9 段)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