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1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31646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1课时)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doc
1、1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当堂达标题(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省悟(xn) 脊梁(j) 玄虚(xun)B.慨叹(ki) 渺茫(mio) 诓骗(kun)C.拜佛(f) 脂粉(zh) 麻醉(zhu)D.抹杀(m) 倘若(tn) 宰相(zi)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依赖 光耀 地大物搏 自欺欺人B.催残 诬蔑 怀古伤今 舍身求法C.搽粉 茏罩 前仆后继 埋头苦干D.筋骨 祈祷 不足为据 为民请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
2、粉所诓骗。 (诓骗:说谎话骗人。 )C.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 )D.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不能够作为依据。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是一篇杂文,作者鲁迅。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等。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运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批驳全面深刻,十分有力。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缜密。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尖锐犀利,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反
3、问、仿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说服力,富有战斗性。二、内容理解1.文中对方的错误论据是什么?对方错误的论点是什么?2.课文第一段加点的词语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试着说一说被删2去的原因及其重新发表加以复用的作用。3.第一自然段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有何作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1)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 (2)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3)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5.第一段“公开”一词有何表达效果?6.“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一句中“有人”是指哪些人?附:参考答案一、31.B(A 项“j
4、”应为“j”;C 项“zhu”应为“zu” ;D 项“tn”应为“tn” 。 )2.D(A 项“地大物搏”应为“地大物博” ;B 项“催残”应为“摧残” ;C 项“茏罩”应为“笼罩” 。 )3.C(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4.A(社戏选自呐喊 ,是一篇小说。 )二、1.对方错误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着“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错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鲁迅一针见血的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触到了国民党痛处,认为对神佛不敬,所以被删;重新恢复,揭露当时政府之虚弱,表现了鲁迅为民众奔走呼号无私无畏的精神。3开头列举了一系列事实,表明对方事实确凿,自然引出本文批驳的论点,经过分析发现对方说的不是自信力的问题。为下文的批驳做了铺垫。4.(1)不能去掉, “总”字刻画了一幅妄自尊大的形象。 (2)不能去掉, “只”刻画了一幅仰人鼻息,死抓住救命稻草的形象。 (3)不能去掉。 “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5.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或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6.“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