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课题分析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 CuS04溶液实验入手,导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部分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上,利用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溶液的稀释与配制;溶质的质量分 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第三部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第 1 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正确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教学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 数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教具准备】试管(若干) 、水、无水硫酸铜固体、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食盐、鸡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2【导入新课】人在死海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中盐份多,浓度大,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活动与探究 1】实验 1: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入 250mL 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 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
3、 什么?实验 2:请同学们按教材 P42实验 97 进行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分析小结】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量。【提出问题】对于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有哪些方法表示溶液的浓度呢?【归纳总结】表示溶液的组成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3【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 P43练一练。【学生活动】按所学的计算,完成表格并进行讨论。【活动与探究 2】请同学们按教材 P43实验 9-8 进行实验,并填好表格中的空栏。【过渡】
4、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呢?【课件展示】例 1 展示敎材 P43例 1【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答案】溶质的质量=150kg16% = 24kg 溶剂的质量 =150kg - 24kg = 126kg 答:配制150kg 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需 24kg 氯化钠和 126kg 水。【分析小结】上述计算要归纳为: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课件展示】例 2 已知 20C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0g,在该温度下
5、把 40g 氯化钠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约为多少?【分析】由溶解度的定义可知,20C 时 100g 水最多溶解 36. 0g 氯化钠,则所加 40g 的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26. 5%。4【提出问题】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往往要将溶液稀释或浓缩,那么如何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或增大呢?【交流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增大溶剂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3.蒸发溶剂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课件展示】例 3 展示敎材 P44例 2【分析】抓住关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答案】解:设稀释后溶液
6、的质量为 x需要水的质量=25g -50g = 195g答:把 50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 需要 195g 的水。【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进行了两种简单计算。以及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板书设计课题 3 溶液的浓度第 1 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 数=溶 液的质量l00%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溶剂的质量。5三、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教学反思教师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生容易接受。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比较复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溶液时,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要教会学生建立等式关系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进行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