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

    • 资源ID:1130844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

    1、123 孟子二则【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2.辨析本文的比喻、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孟子(约前 372-前 289)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

    2、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如使:假如,假使。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本心。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何加:有什么益处。得志:实现其志愿。淫:使昏乱。3.正确翻译下面重点语句。(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明确: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 , (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明确:(然而如果)轻蔑地呵

    3、斥着给别人(吃) , (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 , (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明确: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4)此之谓失其本心。明确: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明确:能实现其志愿,就与百姓一起前进;不能实现其志愿,就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4.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翻译全文,注意语句的通顺和全文的论证思路的条理性。5.在鱼我所欲也的第一段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二)内容探究1.文章开头写“鱼”和

    4、“熊掌”有什么作用?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所欲有甚于生者” , “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3.“所恶有甚于死者” , “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明确: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4.“故患有所不辟” , “患”指什么?明确:

    5、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心”指什么?明确: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明确:(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三)论证思路探究以划分层次的形式理清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路。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耳” )由设喻引出

    6、“舍生取义”的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对自己的论点“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的进一步论证。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阐发自己的观点。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持“本心”而已。第二部分(从“一箪食”至结尾)“舍生取义”就是人应该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

    7、“羞恶之心” 。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四)论证方法探究列举鱼我所欲也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明确:1.比喻论证。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33.对比论证。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五)主旨探究鱼我所欲也的主旨思想是什么?明确: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孟子二则》教案语文版.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