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教案鄂教版.doc

    • 资源ID:1130823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教案鄂教版.doc

    1、1第 18 课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2、把握古人运用的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3、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2 学情分析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而言,在文字上有些难度,表达方式是以议论为主,因此可能初中生对之可能不是很大的兴趣。但是应该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大胆的质疑探究。3 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和“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4 教学过程 4.

    2、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4.1.2 学时重点 朗读体会,积累词语。4.1.3 学时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4.1.4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的文章可以给我们的人生点亮智慧的明灯。活动 2【活动】读准课文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1)不为(wei)苟得也(2)为(wei)宫室之美为(wei)之(3)如使人之所恶(wu)莫甚于死者;读准句读:(1)如使|人之所欲2|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生(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3、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3、齐读课文。活动 3【讲授】读懂课文 1、学生自读,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提问。2、质疑释疑。3、总结整理:(1)通假字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恩惠,感激);与(通“欤”,语气词);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是,为,而,于(3)翻译句子: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活动 4【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辨析论证方法,画出全文的结构图。4.2 第二学时 4

    4、.2.1 教学目标 1、把握古人运用的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2、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4.2.2 学时重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4.2.3 学时难点 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34.2.4 教学活动 活动 1【活动】检查背诵 采用“接龙法”背诵课文,并让学生找出容易背错或容易写错的字词及语句。活动 2【活动】品读课文 1、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梳理作者的行文结构。(1)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为何不直接提出来?明确:“生,亦我所欲也;取义也”是本文的论点。

    5、中心论点是由“鱼”与“熊掌”的比喻类比出来的。先设比喻后提论点,是因为“鱼”和“熊掌”是人们熟悉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名贵者,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又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本文论点,更显自然。(2)问:论点提出后,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明确:首先提出了在“生”与“义”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的全文主旨。然后说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有所不辟”之心,即孟子所说的“羞恶之心”。接着再从反面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准则。(3)问:“此之谓本心”中的“本

    6、心”具体是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关联?明确:“本心”具体是指“羞恶之心”,“义”源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能按“义”的原则行事,才会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人人都不能失掉“本心”。2、假设重新以此观点写文章,你可举出哪些例子(名人或名言)?明确:谭嗣同、夏完淳、裴多菲;还可以列举反例。3、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词句,大声地读出来,并说一说好在哪里。明确:可从修辞手法入手。4活动 3【活动】课堂辩论 有人说,为朋友两肋插刀,便是讲“义气”。我们该如何看待?明确:大义与小义活动 4【导入】布置作业 孟子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他伟岸的身躯犹如担负民族重担的脊梁,面对这篇散发着崇高气息的文字,我们心中唯有敬仰。请大家课后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有关孟子及孟子的更多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堂上交流。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教案鄂教版.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