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 资源ID:1130746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1、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 2把握作者的演讲内容,理清演讲思路3. 学习作者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演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演讲内容,理清演讲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补全下列对话,同时说一说老板的话是什么意思? 小学老师:“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初中。 ” 初中老师: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高中。 ”高中老师: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 ” 大学老师: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着工作。 ” 老板: “你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光顾着学习了?” 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只注重了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丁肇

    2、中的这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寻找到答案。 二、字词积累(读准字音,了解词意。解决学生预习时的生词障碍。 ) 丁肇中(zho) 彷徨(pnghung)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获得知识。 诚意: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 清谈:不切实务的谈论。 三、作者介绍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4 年领导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6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四、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请学生结合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回忆演讲词的学习内容。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了解作者的演讲目的,把握演讲

    3、内容,学习演讲技巧。 五、了解作者演讲的目的 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 1 段,其他同学从中归纳出作者发表这篇演讲的原因和目的。 明确:作者获瞭望周刊“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在颁奖典礼上,他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向中国学生谈谈应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六、把握作者的演讲内容 全班齐读课文第 2 至 13 段,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格物致知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也就是实验精神。 2. 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性。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是不可少的

    4、。 3. 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明确:因为传统的教育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 列举王阳明的例子有何作用? 明确:印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5. 对于“格竹子” ,作者的观点和王阳明的观点有何差异? 明确:作者认为,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的生长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 王阳明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7 天,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6. 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明确:新的知识只能 通过实地实验而2得到

    5、,不可能 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学生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7. 作者认为要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明确: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8.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大都存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的情况? 明确: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读书人的头脑。传统的中国教育并未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9. 怎样做才是有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10.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明确: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七、归纳作者的演讲技巧 请学生说一说这篇演讲词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演讲技巧。 明确:作者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来举例,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容易获得听众的认可。 作者演讲的语言通俗易懂,道理和例子的结合,便于听众接受。 八、小结:本节课从演讲的目的、内容和技巧三个方面学习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希望大家可以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让自己获得全面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北京课改版.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