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酸碱盐和氧化物(18 南宁)1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3 (2018 恩施州,15,2 分)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答案】A【解析】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价格高、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 A 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故 B 正确;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可以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故 C 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很
2、强的腐蚀性,故 D 正确。【知识点】氢氧化钠性质(18 桂林)11.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2A.烧碱 B.苏打 C.小苏打 D.熟石灰(18 北京)7、下列物质能与 NaOH 反应的是( )A.Fe B.CO2 C.Fe2O3 D.NaCl(18 广州)18.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 氢氧化钾溶液与 1mL 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9 (2018 广西省玉林市,题号 29,分值 10)小杨往 NaOH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
3、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 (1)向 NaOH 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 NaOH 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 NaOH 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 NaOH 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_。 拓展延伸CO 2通入 NaOH 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 2与 NaOH 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3查阅资料常温下 NaOH、Na 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
4、表所示: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 a 和 b 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温馨提示 CO 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 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1)把注射器 I 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 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把导管 d 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 a、b,再从导管 C 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 N2,目的是_,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 d 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 a,再把注射器 II 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
5、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_角度证明了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思路分析】实验一 (1)酚酞遇碱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据此分析即可;(2)如果加的稀硫酸过量,那么现在的溶液是酸性的,据此分析即可;实验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据此分析即可;4实验三 (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在乙醇中是易溶的,把注射器 I 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
6、满 CO2的三口烧瓶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分析即可;(2)从导管 C 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 N2,目的是把三口烧瓶中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赶出去;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分析即可。【解题过程】实验一 (1)酚酞遇碱溶液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所以会由红色变为无色,其化学方程式为;24242HSONaSOH(2)如果加的稀硫酸过量,那么现在的溶液是酸性的,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 NaOH 溶液,不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色。实验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
7、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先让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完后再往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若没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所以丙是硫酸铜溶液。实验三 (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在乙醇中是易溶的,把注射器 I 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 CO2的三口烧瓶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三口烧瓶中的气压变小,所以现象是气球变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232aCONHCO(2)从导管 C 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 N2,目的是把三口烧瓶中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赶出去;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注射器 II 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进而证明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此实验从验证生成物的角度证明了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证明没有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