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溶液(18 江西)10、t 2时,向盛有 10g 水的烧杯中加入 13g 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P 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 98gB.搅拌的目的是増大甲的溶解度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容易变为饱和溶液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18 重庆 B)16.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下列
2、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 Y代表丙B.曲线 X代表乙C.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 析出的晶体一定比 Y多2温度/ 0 20 40 60溶解度/ g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18 雅安)12.ZnSO 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点对应的 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M 点对应的 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40时,ZnSO 4的溶解度
3、为 41g(18 青岛)16已 知氯 化钾 、硝 酸钾 在不同 温度 时的 溶解度如 下表:依据上 表数 据和 溶解 度曲 线判断 ,下 列说 法错 误的 是A 能表 示硝 酸钾 和氯 化 钾的溶 解度 曲线 分别 是甲 和乙溶 解 度/g35.00t1t2甲乙丙温 度/3Bt 1 时, 氯化 钾和 硝酸 钾的溶 解度 相等 , 在 34.0 g 至 35.0 g 之间 Ct 2 时, 将接 近饱 和的 丙物质 的溶 液升 高温 度, 可使其 变成 饱和 溶液 D 氯化 钾中 混有 少量 的 硝酸钾 ,可 采用 降温 结晶 的方法 提纯(18 烟台)1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4、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属于易溶性物质Bt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方法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C90时,将 5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 100ga 的饱和溶液D将 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18 荆门)14.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B.将 A 点降温到 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D. 将甲中 A 点变成 B 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4(18
5、 咸宁)8、在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右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C.烧杯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中溶液质量大D.将温度升高到 t2,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18 潍坊)18M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 M 进行了如图 2 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 M 是硝酸钾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D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和为饱和溶液
6、5(18 黄石)11. T 1时, 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将温度由 T1开高到 T2,充分提拌,烧杯乙中故体一定全部容解10 (2018 山东省菏泽市,题号 10,分值 2)下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 和 Y 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X 为
7、Ce2(SO4)3,Y 不一定是 NH4H2PO4C若 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 NaCl 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D20时,将 40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2:5【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物质的提纯、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等知识。根据溶解度曲线、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进行分析。6A由图一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故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会使溶液温度升高,X 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说明 X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 X 为 C
8、e2(SO4)3;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溶液温度降低,Y 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说明 Y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 Y 可能为(NH 4)2HPO4、NH 4H2PO4或 NaCl;故说法正确;CNH 4H2PO4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 NaCl 杂质,提纯 NH4H2PO4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说法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 40g。因此,在 20时,将 40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为2:5,故说法错误。【知识点】溶解度
9、曲线及其应用;溶解与吸热、放热;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17 (2018 广西省玉林市,题号 17,分值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10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0g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 a 点转化为 b 点,可以加适量溶剂D.分别将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均有晶体析出【答案】C【解析】A.t 1时,没用指明甲、乙两种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也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是否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也无法确定,只有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才相等,所以 A 错误;7Bt1时,甲物
10、质的溶解度是 20 克,它的意义是 100 克水最多溶解 20 克甲物质,所以12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0g,所以 B 错误;C.a 点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b 点的甲溶液是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想把 a 点的饱和溶液变成 b 点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适量溶剂的方法,所以 C 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分别将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甲有晶体析出,而乙没有晶体析出,所以 D 错误。【知识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18 葫芦岛)14t 1时,取 a、b 两种固体物质各 25g 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100g 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 t2时,a 完全溶解,b 固体增多。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 M 表示 b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Bt 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Ct 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t 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