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小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1.(2018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期中)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 )A.产生配子的种类 B.产生配子的比例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答案 D解析 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A、B 正确;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C 正确;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 错误。2.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
2、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 4种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 9种C.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D.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同答案 D解析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性状也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后代中会出现: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4种表现型,A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亲代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T_R_,F 1中高秆矮秆31,说明两亲本基因组成都是 Tt;抗病感病31,说明两2亲本基因
3、组成都是 Rr,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都是 TtRr,因此后代群体中基因型种类339 种,B 正确;由 B项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TtRr,所以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相同,C 正确,D 错误。3.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A.25% B.50%C.75% D.100%答案 B解析 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其母是蓝眼(aa)的褐眼女子的基因型为Aa,她与一个蓝眼男子(aa)婚配,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Aaaa11,因此他们生蓝眼孩子(aa)的概率为 50%。4.果蝇的灰身
4、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A.441 B.321C.121 D.81答案 A解析 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Aa)杂交,F 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121,去除其中的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 AA占 、Aa 占 ,所以 A基因占 、a 基因占13 23 13 23 12 23 。让 F1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其子代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 )23 12 13 23 23(2 )( )441。13 23 13 135.南瓜果实的白色(A)对黄色(a)为
5、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 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A.AaBb B.AabbC.aaBb D.aabb答案 B3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子代中白色黄色31,盘状球状11,所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Aabb。6.下列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A.小麦根尖细胞 B.受精卵C.初级精母细胞 D.小鼠的次级精母细胞答案 D解析 小麦根尖细胞属于体细胞,小麦体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受精卵是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未分离,其同源染色体在
6、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粒的分裂分别发生在( )A.减数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笫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 B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粒的分裂。8.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B.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左图中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 Aa占 的原因之一12D.右图子代中 aaBB的个体在 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答案 C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7、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A错误;表示受精作用,B 错误;左图中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 Aa占 的原因之一,C 正12确;右图子代中 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 ,aaBb 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 ,116 2164所以子代中 aaBB的个体在 aaB_中占的比例为 ,D 错误。139.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中的 DNA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图乙中的 b或 d时期B.图甲细胞有 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 e时期C.图乙 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
8、裂的分裂前期D.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答案 B解析 因昆虫的基因型是 BB,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 b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对应于图乙中的 b时期(间期 DNA复制),A 项错误;甲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的 e时期,B 项正确;图乙中 c时期转录合成较多的 mRNA,最可能是间期的 G2期,C 项错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B 与 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项错误。10.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8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乙细胞中的和同属一个染色体组C.
9、如果 P为 X染色体,则 Q一定是 Y染色体D.染色体 P和 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 C解析 图中甲乙为有丝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 8条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乙中和同属一个染色体组。乙丙丁为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在 M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P、Q 不可能为同源染色体,应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1.下列哪种人类疾病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C.传染病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答案 A解析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研究的是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而且每一对相对性状都由一对或主要
10、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各对基因单独作用微小,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遗传无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也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12.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 a和 bB.图中每个五碳糖都只有 1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 T答案 A解析 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 a,b 不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A 错误;由题图可知,每个五碳糖都只有 1个碱基与之直接相
11、连,B 正确;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即图中相连形成核苷酸链,C 正确;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胸腺嘧啶 T,D 正确。1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有两次培养 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C.离心的目的是让 T2噬菌体和细菌分离D.用 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
12、在上清液中答案 A解析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培养噬菌体必须先培养对应的细菌,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 正确;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侵染时间一般较短,因为如果时间太长会导致细菌内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B 错误;离心的目的是让脱离了细菌表面的 T2噬菌体颗粒与细菌分层,分别进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C 错误;用 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 错误。14.下列关于细胞中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6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 tRNA转运C.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D.基因经过复制传递给子代细胞中
13、的遗传信息都会表达答案 B解析 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A 错误;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对,一般会改变肽链上的多个氨基酸,B 错误;基因经过复制传递给子代细胞后,会在不同的子代细胞中进行选择性表达,D 错误。15.一个 DNA分子可以转录成的 mRNA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答案 C解析 转录的单位为基因,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一个 DNA分子上可以有多个基因,但不是无数个;而每个基因都可以转录成相应的 mRNA,并且这种转录在反复进行,因此一个 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个 mRNA。16.甲(ATGG)是一段单链 D
14、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B.甲、乙共由 6种核苷酸组成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答案 D解析 丙是 ATP,属于直接能源物质,水解能提供能量,其结构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但 ATP不是乙的水解产物之一,C 项正确,D项错误;甲含脱氧核糖,乙、丙含核糖,A 项正确;甲中含 3种脱氧核苷酸,乙中含 3种核糖核苷酸,B 项正确。17.贫铀弹的放射性污染,可使生物体产生变异,导致癌变、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等。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纷纷报
15、道本国参加南联盟维和行动的士兵因患癌症等疾病死亡,并称为“巴尔干综合症” ,对上面现象的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B.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新生儿可能畸形C.“巴尔干综合症”都将遗传给后代D.射线引起“巴尔干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诱发基因突变答案 C7解析 “巴尔干综合症”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患者体内仍可产生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有可能产生表现正常的子代。18.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染色体上 D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
16、 21号染色体有 3条A. B.C. D.答案 D解析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两大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上 D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 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19.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和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和
17、a的基因频率均为 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答案 A解析 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和 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 50%;Q 点后 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0.在某一地区存在着两种体色的蛾类,下表为该物种在该地区建立工厂以前,不久以后和很久以后,不同体色蛾的数量,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为科学( )建厂前 建厂不久 建厂很久后绿色个体 3 000
18、2 500 500灰色个体 750 2 000 2 8008A.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灰色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绿色蛾适应了环境变成了灰色蛾C.工厂排出的煤烟增加了灰色蛾的突变频率D.灰色蛾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答案 A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种群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应环境的得到保留并且通过繁殖使数量增加,不适应的逐渐被淘汰,因而数量减少。因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的颜色对蛾的体色作出了选择,使适应环境变化的灰色类型逐渐积累而数量增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共 50分)21.(12分)如图表示一个正常女性与一个患血友病男性结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
19、子,配子H与 F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患血友病男孩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D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2)图中 E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3)若 G与 F结合,则后代的基因型是_,表现型是_(相关基因用 H、h 表示)。(4)若这对夫妇没有患白化病(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但在家系调查中发现,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而母亲正常,女方的父母均正常而弟弟患白化病,那么女方的基因型是_,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子女的概率是_。答案 (1)次级卵母 (2)22X (3)X hXh 患血友病的女孩 (4)AAX HXh或 AaXHXh 512解析 (1)由题图可知,A 为精原细胞,它的基因型
20、为 XhY,B 为卵原细胞,产生的 F为卵细胞,所以 D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2)由配子 H与 F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可知,F 含 Xh,H 含 Y,又因 A的基因型为 XhY,所以 E含 Xh,E 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22X。(3)G 与 E均含 Xh,F 含有 Xh,G 与 F结合后代的基因型是 XhXh,表现型是9患血友病的女孩。(4)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而母亲正常,则男方的基因型为 Aa,女方的父母均正常而弟弟患白化病,则女方的基因型为 AA或 Aa,由于上面已推出女方是血友病基因13 23携带者,所以女方的基因型是 AAXHXh或 AaXHXh;男方基因型为
21、 AaXhY,生育一个正常子女13 23的概率是 1 。13 12 23 34 12 51222.(12分)如图甲是基因型为 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2)图甲所示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个 DNA分子,有_对同源染色体。(3)图甲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 M与 M、n 与 n的分离发生在_,M 与 N或 M与 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5)若该相同基因型个体自由交
22、配若干代后,其后代理论上出现_种表现型。答案 (1)初级精母细胞 (2)4 0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如图所示(5)4解析 从题图甲所示细胞中细胞质分配及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来看,其应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M、m 及 N、n 等位基因分离,M 与 M、n 与 n属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时,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图乙细胞中有一条含 M基因(即黑色)的染色体和一条含 n基因(即白色)的染色体,则图丙细胞中应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另一条。23.(13分)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与白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23、现有两只亲本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0(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A,a)位于_染色体上,_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_染色体上,_为隐性性状。(2)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3)子代中灰身雌蝇与黑身雄蝇交配,产生的黑身果蝇占后代的比例为_。(4)若某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BXb)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如图所示)和一个极体,请在方框内绘出该极体的细胞图形(不考虑基因突变)。答案 (1)常 灰身 X 白眼 (2)15 (3)13(4)解析 (1)由题图知: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灰身
24、黑身31,但无白眼雌果蝇,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体色、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 X染色体上,且黑身、白眼为隐性。(2)亲代果蝇基因型为 AaXBXb、AaX BY,子代灰身雌果蝇中有AA、 Aa, XBXb、 XBXB,故其中的纯合子 AAXBXB占 ,则杂合子占 1 。(3)子13 23 12 12 13 12 16 16 56代灰身雌蝇产生的卵细胞中 Aa21,黑色雄蝇产生 a精子,故后代中黑身果蝇(aa)占 。13(4)由卵细胞中染色体上 a基因与染色体其他片段对比知:该部分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故与其一同产生的极体的染色体上相应位置应为 A基因,其他基因与卵细胞基因相
25、同。24.(13分)(2017浙江 4月选考)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 A是纯合致死基因;果蝇的眼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11e、t 和 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亲本 子一代杂交组合 甲 翻翅乳白眼 翻翅淡色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淡色眼为 21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为 21乙 翻翅伊红眼 正常翅淡色眼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为1111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为 1111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眼色的基因 e、t 和 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
26、具有_的特点。(2)e、t 和 i之间的显隐关系为_。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种。(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F 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4)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 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若再让 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 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答案 (1)多方向性 (2)e 对 t和 i为完全显性,t 对 i为完全显性 9 (3)AaX iXi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亲代乳白眼雌果蝇将 Xi基因传递给了 F1的雄果蝇 aX t和 aY
27、 (4)112解析 根据甲组亲子代的情况子代雌雄果蝇中翻翅正常翅均为 21(AA 致死)可知,控制翻翅与正常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翅形的遗传和性别无关。由甲组亲本乳白眼雌蝇与淡色眼雄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雌蝇全为淡色眼,雄蝇全为乳白眼,眼色的遗传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控制眼色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且淡色眼(t)对乳白眼(i)为完全显性。因此,推理得到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 AaXiXiAaXtY,同理可推知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 AaXeXtaaXtY。(1)根据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等,复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多方向的,由此可知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
28、。(2)根据亲子代的显隐性关系,e 对 t和 i为完全显性,t 对 i为完全显性;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12果蝇的基因型应该有 9种,其中雄果蝇基因型有 3种,雌果蝇基因型有 6种,如XeXe、X tXt、X iXi、X eXi、X eXt、X tXi、X eY、X tY、X iY。(3)根据上述推理,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iXi,因为眼色基因在 X染色体上,X iXiXtY杂交的子代雄性都是XiY(乳白眼)。乙杂交组合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aaXtY,可产生 aXt、aY 两种配子。(4)根据题意,翻翅伊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eX ,翻翅乳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iY,F 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即 aaXiY,故亲本基因型为 AaXeXiAaXiY,F 1中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为AaXeXi,翻翅乳白眼雄蝇为 AaXiY,将两对基因分开考虑,AaAa 产生正常翅的概率为 ,13XeXiXiY产生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 ,故 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 。14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