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选修3_3.doc

    • 资源ID:1127727       资源大小:11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选修3_3.doc

    1、1第 1 节 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第 2 节 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时间:60 分钟)题组一 能源与环境1关于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最突出影响是“温室效应”和酸雨B能量耗散现象是指能量在周围环境中消失了C能源危机是指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D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被称作“新能源”答案 ACD2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答案 D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使用,使人类获得大量能源,但是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

    2、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粉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污染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3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答案 B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2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而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是无污染的能源,应大力推广,应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车和使用电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4CO 2气体有个“怪脾气” ,它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

    3、温度因受太阳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一样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导致气温的逐步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1)这种大气中以 CO2为主的气体产生的效应称为( )A光热效应 B光电效应C光气效应 D温室效应(2)导致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植物和生物物种灭绝B大量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燃烧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自然因素破坏了地球环境生态平衡答案 (1)D (2)B5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各种各样运动统称为能源,下面是一组关于能源的问题(1)“

    4、能源分类的相关图”如图 61、22 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能源的是( )图 61、22A煤炭、石油、沼气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3(2)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能资源的能量形成和转换利用过程基本上是( )A太阳能辐射化学能热能B太阳能辐射机械能电能C生物能电能化学能热能D太阳能辐射机械能化学能答案 (1)C (2)A解析 (1)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因此 D 项错误;天然气、石油、煤等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少一点,因此选 A、B 项错误,正确的选项是 C 项对于这类题目可以利用排除法,快速地选出答案(2)根据这些能量的形成和

    5、转化可知,A 选项是正确的题组二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6下面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C大量消耗常规能源会使环境恶化,故提倡开发利用新能源D核能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比燃烧石油、煤碳大答案 BC解析 尽管能量守恒,但耗散的内能无法重新收集利用,所以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A 错、B 对常规能源的利用比核能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大C 对、D 错7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

    6、消耗殆尽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答案 D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故 A、B 错误;太阳能能量巨大,且寿命很长,能再持续 50 亿年,C 错;水能和风能是另外形式的太阳能,可重复获得,故 D 正确8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有( )A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改造落后的技术设备4B集中供热C将家庭固体燃料改用气体燃料D不断地开采、开发常规能源答案 D解析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可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效率,A 对;集中供热能减少分散供暖时热量的散失,B 对;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的燃烧率高,且污染小,C 对;开发新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开采

    7、才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故 D 错9关于能源的利用和节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能量的守恒定律,能源的利用率应该是 100%B由于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创生,总是守恒的,所以节约能源意义不大C节约能源只要提高节能意识就行,与科技进步无关D在能源的利用中,总会有一部分能源未被利用而损失掉答案 D解析 在能源的利用中,总有部分能量因为各种原因(如燃烧不完全、热量散失等)而损失,利用率总低于 100%,故 A、B 错,D 对;科技进步可以发明新技术、新设备,采用更节省能源的方法,开发新能源,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故 C 错10某同学决定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容器壁的其中

    8、两个面用玻璃板替代,以利于阳光射入,其设计结构如图 61、 23 所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提高热水温度,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图 61、23A容器容积一定时,增大日光入射的有效面积B尽量使有效采光面与太阳光垂直C将除玻璃板之外的内壁涂黑D将除玻璃板之外的内壁涂上一层反射面答案 D解析 若将除玻璃板之外的内壁涂上一层反射面,则不利于对阳光的吸收,应涂成黑色,因为黑色的吸热效果较好,故选 D.11关于能源的开发和节约,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5A常规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之类,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

    9、要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D通过核聚变和平利用核能是目前开发新能源的一种新途径答案 B解析 能量虽然守恒,但能量的耗散导致能量的品质降低及不可再利用,也往往对环境产生破坏,从而应开发新型的清洁型的能源,故 B 选项错12(1)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是近年来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较,核能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有一座城市,经常受到大风和风沙大侵扰为了合理使用新能源,计划建造风能发电站或太阳能发电站请用物理学知识,指出建造哪种类型的发电站更合适,并请说明理由答案 (1)优点:核裂变产生的能源比使用煤和石油更加清洁;产能更多缺点:核裂变反应释放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难处理;建造成本高(2)建风能发电厂比较合理理由:在使用风能发电时,根据能量守恒知识,风能一方面转化为电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风速,减少对城市的破坏13某地的平均风速为 5 m/s,已知空气密度是 1.29 kg/m3,有一风车,它的车叶转动时可形成半径为 12 m 的圆面,如果这个风车能将此圆内 10%的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则该风车带动的发电机功率是多少?答案 3.6 kW解析 首先可以求出在时间 t 内作用于风车的气流质量为 m r2vt ,这些气流的动能为 mv2,转变的电能为12E mv210%,12故风车带动的发电机功率为P r2v 310%,Et 12代入数据解得 P3.6 kW.


    注意事项

    本文(版选修3_3.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