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4.4善用逆向思维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doc

    • 资源ID:1127119       资源大小:151.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4.4善用逆向思维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doc

    1、14 善用逆向思维一、选择题1.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在思想教育中,利用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顺应心理,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说服教育,是一种 的应用( ) A.聚合思维方式 B.逆向思维方式C.正向思维方式 D.正逆互补思维方式答案:B解析:利用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顺应心理,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说服教育,是一种反向求索,即逆向思维。2.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布阵,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故意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反习惯、反逻辑地思考,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大惑不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说明( )A.逆向思维就是逆反心理B.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实现创新的目的C.逆向思维违背客观规律

    2、,不宜常用D.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反习惯、反逻辑”可以看出,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实 现创新的目的,应选 B 项。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A 项说法错误。逆向思维是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C项说法错误。D 项说法太绝对。3.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 的管理方式,是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相互颠倒。这一事例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功能C.事物结构顺序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答案:C解析: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相互颠倒,这是从事物结构顺序角度进行逆向思维,应选 C 项。4.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如果釉彩的膨胀系数大于瓷体胚胎的

    3、膨胀系数,就会使釉面开裂,形成许多细小的裂纹。人们将错就错,有意识地造成釉面裂纹,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裂釉瓷器成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这一事例所使用的逆向思维技法是(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2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答案:C解析: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材料通过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变为优点,废品变为工艺品。故正确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5.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 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

    4、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 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中,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淇淋。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是 (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B.对已有的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C.对事物功能的已有认识作反向思考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答案:D解析: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因果 关系的运用可以作交换性思考。用热锅炒是食物变熟的原因,反向思考,让食物变冷,从而设计出“炒冰”的锅。6.我们从某一个

    5、视角去认识对象 ,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有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恰当 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逆向思维应该合理A. B. C. D.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了恰当的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符合题意。错误。与题干不符。7.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纯。日本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

    6、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 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这说明( )A.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效果好B.正逆互补,相得益彰C.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机会很小D.逆向思维违背客观规律,不宜常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只有二者互补,才能达到思维创新的效果。A、C 两项说法片面,D 项说法错误。故选 B 项。8.北京的一条街上有三个裁缝,手艺都不错。因为住得太近,生意上的竞争很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有吸引力的招牌来

    7、招揽顾客。甲挂出的招牌是“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乙挂出的招牌是“全国最好的裁缝”。丙裁缝眼看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心想两位同行挂出的招牌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吗?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正在为难时,丙裁缝的儿子谈了他的思路:不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逆向思维,在广告词里的地域选择上应比3“全国”“北京”要小得多,写的口气要比前两者小,但却达到以“小”欺“大”的效果。果然,根据他儿子的思路拟定的招牌挂出以后,丙的裁缝店生意兴隆。(1)根据丙裁缝的儿子的思路,你认为丙店拟定的招牌广告词应是什么?(2)如何运 用逆向思维?请写出逆向思维的方法。答案:(1)丙店拟定

    8、的招牌广告词:“本街最好的裁缝。”(2)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事物功能的已有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要做到正逆互补。9.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都打赤脚,没有穿鞋的习惯。他气馁了,马上打电话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看到岛上的人不穿鞋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要是每个人都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于是,他马上打电话回 去说:“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1)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什

    9、么思维方式?(2)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吗?(3)假如你是第二个推销员,你将如何推销你的鞋子,举 出几种推销办法。答案:(1)这两个 推销员分别采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不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2)第二个推销员能获得成功。针对同样一个问题,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会得出不同结论,其实践结果也是不同的。第二个推销员从实际出发,看到当地没有一个人穿鞋,因此动员每一个人穿上一双鞋,养成穿鞋的习惯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他认为这里 很有市场潜力,值得努力开发。(3)搞一个展示穿鞋好处的现场会,身体力行介绍穿鞋的好处;到每一户人家进行宣传;赊销鞋子给岛上的人,满意后再付钱;与岛上的人交朋友;等等。解析:本题主要涉及正向思维 的含义、逆向思维的含义,怎样进行逆向思维及逆向思维的作用等知识。第(1)问总体思维方法:常规思维,分析比较。理论思考角度: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含义。第(2)问总体思维方法:发散思维,联想例举。理论思考角度: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只有合理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正逆互补,相得益彰等。第(3)问总体思维方法:例举归纳。理论思考角度: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4.4善用逆向思维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