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1126859       资源大小:44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区位的地理含义。2.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并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3.学会通过地图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并进而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5.通过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课前预习1.农业区位有哪两层含义?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农业地域?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有什么样的区位优势?课堂探究第 1 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2、阅读课本 P42图 3.3 和课文,分析:(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2)除图 3.3 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3)试举一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合作探究一根据农业区位因素完成课本 P43“活动”题。(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2(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

    3、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沙场点兵请同学们考虑以下现象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1)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4)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 (5)徐州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6)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典型例题一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

    4、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完成(1)(3)题。(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气候 B.地形C.土壤 D.生物多样性(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A.劳动力 B.科技C.交通 D.市场(3)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土地租金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合作探究二阅读课本 P44案例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3(

    5、3)试举我国的一个例子,说明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典型例题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成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完成(1)(2)题。(1)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因素B.交通运输不便C.消费者习惯变化D.气候变化(2)“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其改造的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土壤C.热量 D.光照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南疆的棉花 松嫩平原的甜菜 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 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A.水源 热量 技术 地形B.热量 技术 水源 地形C.地形 热量

    6、技术 水源D.水源 热量 地形 技术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据此完成34 题。3.导致产生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土壤 D.水源4.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是( )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的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5.据报道,天津市从 2001 年起将原有的 1 万亩水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天津市政府作出农

    7、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 )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B.水稻单产低于玉米、小麦,经济效益差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用水量过多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46.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发展7.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交通运输 C.政策 D.科技8.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措施中,合理的是(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C.在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

    8、放适量熟石灰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二、综合题9.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A ;B ;C ;D;E 。 (2)如对 A、B 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对 A 因素进行改造时要注意什么问题?(3)C、D、E 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4)分析形成下列各地农业地域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多两年三熟。 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第 2 课时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四、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合作探究三阅读课本 P45案例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澳大利亚混

    9、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5(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有什么优点?沙场点兵读“澳大利亚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 是 (山地),B 地位于 A 山地的 坡,降水多属 雨;C地由于位于 区,降水 。 (2)D 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该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主要畜牧业产品是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也属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3)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将 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西部的 盆地,大大促进了该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典型例题三读某农场的土地利

    10、用(图 1)和年收入构成(图 2),完成(1)(2)题。(1)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 P 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土地面积大,租金便宜C.靠近农舍,便于管理D.远离市区,环境优美(2)关于这种农业地域优越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B.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C.农民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稳定的经济收入D.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农业地域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结构、农业产品相同B.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是一致的6C.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11、的结果D.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不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下列关于墨累达令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国土西南部B.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C.家庭式的混合农场规模很大D.采用牧草与作物轮作的方法,保持土壤肥力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A.都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B.都是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C.普遍采用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D.饲养牲畜都主要采用家畜、家禽的小规模饲养方式18 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

    12、一些环境问题。读下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 45 题。4.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5.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土壤盐碱化 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 C. D.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2.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3.农业地域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

    13、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4.墨累达令盆地 气候暖湿,地势较平坦;灌溉条件较好;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励。课前探究7自主探究(1)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2)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对农业决策都会产生影响。(3)新疆在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光照强,温差大,所以人们种植的瓜果又大又甜。合作探究一(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14、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

    15、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沙场点兵(1)气候 (2)土壤 (3)地形 (4)市场 (5)交通 (6)政策典型例题一(1)A (2)A (3)B合作探究二(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

    16、、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3)人类通过建造塑料大棚改造了气候要素中的热量;人们通过修建梯田改造地形因素。(任举一例即可)典型例题二(1)A (2)C课堂练习1.D 2.D 3.B 4.A 5.C 6.D 7.B 8.C9.(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 市场 (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注意问题:陡坡不宜开垦为耕地。(3)E (4)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源合作探究三(1)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2)自然条件:气候暖湿、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交通、科技等;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3)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8沙场点兵(1)大分水岭 迎风 地形 雨影 稀少 (2)混合农业 小麦 羊毛 基塘生产 (3)大分水岭 大自流典型例题三(1)A (2)D课堂练习1.C 2.A 3.A 4.D 5.A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