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测评岳麓版必修1.docx

    • 资源ID:1126716       资源大小:96.0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测评岳麓版必修1.docx

    1、1第一单元测评(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解析 商王的卜辞首先托祖先转达,这体现出商代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选 B 项;商王心目中的最高神是“帝”,排除 A 项;D 项过于绝对,C 项与材料不符。答案 B2.西周在延续前

    2、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C.公天下 D.宗法制答案 B3.诗经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C.宗法制 D.科举制2解析 材料中“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无非无仪”反映出男尊女卑,与皇帝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的等级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有关,故 C 项正确;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故 D 项错误。答

    3、案 C4.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解析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没有体现出挟天子以令诸侯,故 A 项错误;“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目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的地位,极力维护宗法制,故 B 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材料与分封制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答案 B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

    4、“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以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二为一,皇帝只能是君主的专用称谓,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B 项正确。答案 B6.(2016 云南学业水平测试)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发生于公元前 221年的“革命”是指(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3B.儒学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行省的设置D.理藩院的设立解析 发生于公元前

    5、221 年的“革命”是指秦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A 项。答案 A7.(2016 年 7 月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解析 从“方国 王国帝国”,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也就是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故选 D 项。答案 D8.(2016 年 4 月浙江学业水平测试)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

    6、位于今天的( )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解析 西南夷是指我国西南地区,故选 A 项。答案 A9.读史漫录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4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解析 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材料中“柄归中朝”说明中朝代行了丞相的议政权力,故 A

    7、 项正确;“中朝”是协助决策,没有独立决策权,故 B 项错误;“中朝”是独立于丞相之外的机构,故 C 项错误;“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不是行政机构,故 D 项错误。答案 A10.(2017 年 1 月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朝议制 D.内阁制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可知,该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故选 B 项。答案 B11.(2017 年 6 月山东学

    8、业水平测试)下列制度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重要作用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 科举制具有打击世家大族、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故选 D 项。答案 D12.汉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 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废黜梁国的王国地位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5解析 从“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地方王国势力被分散、削弱,A 项错误;从“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可知,梁国没有被废黜,B 项错误;从

    9、材料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项正确;梁国没有被废黜,故郡国并存局面没有结束,D 项错误。答案 C1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太祖将此思想付诸实施的主要表现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解析 通过阅读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宋太祖认为五代战乱不断,百姓遭殃的主要原因是藩镇势力过大,派遣文臣治理地方可以避免动荡局面的出现。答案 D14.(2017 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宋朝“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

    10、是( )A.三司 B.政事堂C.门下省 D.枢密院解析 注意是宋朝的机构,其次是掌管军备的机构,由此可知,该机构是枢密院,选 D 项。答案 D15.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向来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 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 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解析 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皆朕

    11、亲裁”说明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帝集权,不是用人问题,故 D 项错误。答案 C6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6.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主要政权的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纵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

    12、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三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的演变。(8 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 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相比有何重大变动。这一变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8 分)参考答案 (1)“

    13、天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演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3)变动: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7.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1)材料一

    14、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6 分)(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为解决这一制度产生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3)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6 分)(4)综合上述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 分)参考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制度:郡国并行制。措施: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测评岳麓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