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检测(六)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李时珍从 35 岁开始,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倾注全部心血写成了本草纲目 ,他写这部著作的出发点是( )A为李家光宗耀祖 B立志为明代朝廷争光C使自己名扬天下 D纠正传统本草学错误答案 D解析 李时珍通过研究发现,原来的本草书籍中存在许多错误,害人不浅,于是他决定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纠正这些错误。2詹天佑 19 世纪末建造的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位于哪一条铁路中( )A关东铁路 B京张铁路C粤汉铁路 D津沽铁路答案 A解析 詹天佑建造了滦河大桥,这是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它位于关东铁路中。3下列不属于李
2、四光为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的是( )A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国家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B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C相继找到大庆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D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李四光的主要贡献的掌握,很明显 B 项不是。24 “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七绝古诗赞颂的是( )A李时珍 B詹天佑C李四光 D蔡伦答案 C解析 李四光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于地质力学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利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寻找石油资源,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3、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从“若无妙手寻油出”中可知与李四光有关。517 世纪和 20 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答案 D解析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 mc2,故 D 项正确。6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爱因斯坦这一观点主要揭示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C科学与战争形影相随D发展科技才能维护和平答案
4、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题干材料信息给人“赐福” “降祸”“取决于人本身”体现了科学的双重性作用,A、C、D 与材料无关,故选 B。二、非选择题(第 7 题 25 分,第 8 题 25 分,第 9 题 26 分,共 76 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时珍 24 岁正式随父行医,他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经过 27 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他 61 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二 观察下面图片3牛顿在进行光学实验(1)根据材料一,说明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12 分)(2
5、)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李时珍是否相同,结果怎样?(13分)答案 (1)原因:历代药物学著作中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2)不同。牛顿进行科学实验和数学演算,成为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只是解决了应用的问题。解析 第(1)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信息“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归纳。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看出,牛顿是用实验的方法,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用实践的方法,二者方法不同,二者的结果可结合牛顿经典力学及本草纲目的不同影响分析。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四光年轻
6、时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是在旧中国难以实现。1949 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李四光和夫人立即回国。回国后,毛泽东问李四光,中国真是贫油国吗?李四光表示他能够为中国找到石油。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纳粹政府把一批犹太学者包括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爱因斯坦的几个亲人还被纳粹杀害在集中营里。二战中爱因斯坦建议美国政府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战争后期美军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城市,这促使爱因斯坦后来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倡导科学家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1)材料一中李四光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回国后他是怎样实现报国理想的。(10 分)(
7、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为什么离开德国?他对战争持有什么态度?(10 分)(3)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发现李四光和爱因斯坦有什么相似品质?(5 分)答案 (1)回国原因:李四光怀有“科学救国”的信念和对新中国的希望;新中国邀请他担任政协委员。实现理想: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2)离开原因:受到纳粹迫害。态度:既反对法西斯发动战争,也反对将原子弹用于战争,主张世界和平。(3)都是正义的科学家,都要用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进步事业服务。49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规则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
8、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规则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13 分)(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概括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13分)答案 (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