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 资源ID:1126631       资源大小:88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1、1课时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成因及结果。知识点一 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原因(1)内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_的法令。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_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

    2、1)概况: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2)行业_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3.特点(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位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_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2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知识点二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

    3、府提出开展“_”等促进政策及措施。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1935 年,国民政府实施的“_”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表现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1935 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2.官僚资本的膨胀(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知识点三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原因(1)内因恶性_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苛捐杂税:繁重的_,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外因日

    4、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_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2.表现(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遭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3【图示巧记】 一战间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图示巧记】 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历史概念】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是在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以“自救救国”为宗旨而开展的运动。

    5、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易错防范】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特征(1)外国资本是外国资本家拥有的资本,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2)官僚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体,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3)民族资本属于中、小资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在经济、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图解识记】 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图示巧记】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1)发展实业 (2)暂时放松2.(2)纺织业 3.(3)外国资本知识点二1.(1)国民经

    6、济建设运动 币制改革知识点三1.(1)通货膨胀 捐税负担(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主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史料探究1.“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史料注:图片体现了近代史上的“抵制日货”运动,反映了对日侵华的愤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思考 “抵制日货”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非战手段” ,结合史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 “抵制日货”代表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它放大了中国微弱的声音,彰显了民族主义的胜利,也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2.发展的特点史料 到 1920 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 1 759 家,其中纺织工业 475 家,食品工业 280 家,机械五金业 252 家,化学

    7、工业 383 家其他工业 35 家,总资本达 500 620 万元。思考 史料反映了民族工业部门发展情况如何?答案 反映一战期间民族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3.“短暂”原因史料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5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注:“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思考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商人投资规模过度。史论形成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快: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迅速发

    8、展,其发展速度之快,所建厂矿之多,都是空前的。2.短:时间短暂,从 1912 年至 1919 年,其发展、兴旺如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的春天” 。3.偏:首先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都集中在通商口岸和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地较少;其次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4.弱: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力量仍十分薄弱,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拓展延伸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9、。(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行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主题 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史料探究1.国民党统治前期史料6年代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1935 年 256 565 787 061 36 091 747 31 4001936 年 414 315 809 996 39 902 98

    10、5 43 4001937 年 556 347 958 683 37 230 469 79 187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注:注意时间条件“1935 年” “1937 年” 。思考 上述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答案 信息: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原因: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群众性爱国运动。2.抗日战争时期史料 仅 1937 年 8 月1938 年 3 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 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0 万股

    11、的股票。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思考 据史料,分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出现衰败的主要原因。答案 日本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3.国民党统治后期史料 民国时期 100 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注: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掠夺。思考 图片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压力来自于什么方面?答案 反映出政府的货币政策和掠夺给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史论形成 国民党“法币政策”的影响(1)纸币取代金银货币,结束了中国长期以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历史,顺应了货币发展规律的要求。(2)通过改革,使货币发行权趋于统一,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历史局面。对缓

    12、和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形势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经营工商业有利可图,从而推动了商品市场的活跃。7(3)法币与白银脱钩,币值不受世界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币值比较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稳定了法币对外汇率,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增加,使入超明显下降。拓展延伸 “实业救国”思潮(1)含义: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2)实质: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作用: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近代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来抵制作用。(4)结果: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

    13、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 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年份 纱锭(枚) 布机(台)1913

    14、 484 192 1 9861914 544 780 2 3101918 645 570 2 7361919 659 748 3 8398A.提倡国货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业救国运动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时间“19131919” ,排除 D 项。A、C 项都属于内部因素,与题干信息“外部因素”不符。故答案为 B 项。答案 B2.(2015陕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C.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D.轻重工业地区分

    15、布不合理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发展迅速,且发展不平衡,C 项表述错误,A 项符合题意。图中看不出“分布地区不合理” ,D 项错误。答案 A3.(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 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 209.90 万枚,1936 年达到 274.60 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 1927 年的 1.35 万台增加到 1936 年的 2.55 万台。从 1931 年到 1936 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 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一战”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政

    16、府统治前期全国华商的纱锭数、布机、发电量均大幅增长,这与国民政府的支持息息相关,故答案为 A 项。答案 A4.(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1936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9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解析 19271936 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依然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故 A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资金薄弱、技术落后,故 B 项错误;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1914

    17、1918 年)期间,故 C 项错误;据“19271936 年间”可知,当时处于国民党政府统治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 D5.(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 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 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解析 题干时间为 1942 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发展受到破坏,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四川人办

    18、实业风气盛行,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欧洲加大投资,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1942 年” “国统区共有工厂 3 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 654家”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 D 项正确。答案 D6.(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抗日战争时期C.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 从题干材料“解放日报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19、”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 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故10选 D。答案 D7.(2016海南学业水平测试)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 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材料二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 18.7万枚、布机 2 766 台、粉磨

    20、 36 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1941 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荣氏家族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解析 第(1)问,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 18.7 万枚、布机 2 766 台、粉磨 36 部” “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

    21、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等信息思考回答。答案 (1)辛亥革命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2)境况:日益萎缩(陷入困境);理解:爱国救亡的民族情怀。【学习思考】1.为什么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教材第 35 页)提示 (1)中国的封建剥削形式,如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很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社会大量存在地租和高利贷收入高于或者等于投资工业的利润,要想把社会上的资金引向投资工业就很困难。也就是说,只要地租和高利贷等剥削形式收入很高,中11国资本主义工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不可能。(2)直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

    22、代,中国农村中土地兼并现象仍十分严重。在当时,投资土地有很高的回报率。除个别地区外,全国各地的地租率一般都在 40%50%之间,高者可达 60%甚至 70%。地主、军阀、官僚、商人这些土地占有者,每年都要从农民手中剥夺全年收入的五六成,甚至七成以上,这样高的封建剥削收入是经营工业的利润所不能相比的。(3)另一种封建剥削形式是高利贷活动。高利贷率在当时是很高的,比如 1900 年北京的典当利润一般都在三分以上,三分以下的极为少见,即使如此,也比工业利润高出很多。(4)封建地租和高利贷收入超过了工业提供的利润,这就决定了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2.你认为

    23、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教材第 36 页)提示 (1)以法币统一全国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2)由于法币与现银脱钩,中国的货币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价的影响,由于法币和英镑挂钩,可以流通到世界,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3)法币的大量发行,缓解了当时通货不足的局面,使物价开始回升,物价的回升刺激了生产,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荣。3.有人认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的“二十一条” ,你同意吗?结合“资料卡片”有关内容说明你的看法。(教材第 37 页)提示 同意。(1)两个条约都是帝国主义妄

    24、图置中国于其统治之下的不平等条约。(2)1915 年,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是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企图利用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的有利时机,实现它对中国的独占。由于全国人民的反对, “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行。(3)1946 年 11 月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后,外交上全面追随美国的标志,同时也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用它急剧膨胀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妄图实现对中国的独占的反映。(4)两个不平等条约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自我测评】(教材第 38 页)1.为什么国民党统治

    25、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提示 随着法币流通范围的扩大,导致物价猛跌,许多工厂的产品销不出去,但是开支并12不减少,造成生产困难。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它们依靠其独占国家的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2.根据以下内容,谈一谈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示 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他们执著地从事经济事业,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

    26、,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利润。他们思想开放,不拘陈规,思维敏锐,能够及时学习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他们锐意改革,敢于革除陈规陋习,使企业内部组织更加趋于合理化。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培养,注意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素质。【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 38 页)阅读材料并讨论:有人认为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可以牺牲农业、农村以及农民的利益,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在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提示 这种观点不对。一方面,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发达的农业、富裕的农村和农民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还可

    27、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衰败的农业、破落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又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因为它们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原材料以及劳动力。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与摧残,使得农村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农民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在朝不保夕的艰苦困境下,不用说消费工业品,就连生存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因此在如此破败的旧中国,是无法实现工业化的。课时作业1.(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出现在下图中的( )13A. B. C.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12 年至 1919 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

    28、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浪潮,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答案 B2.(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19121919 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 470 多家,新增资本达 1亿 3 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限制和“外部条件”这一关键词,A、B、C 都属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条件,而 19141918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都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商品、资本输

    29、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所以 D 符合题意。答案 D3.(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呈现了民国初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这与以下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洋务派大力投资和兴办新式企业B.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办厂限制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4答案 C4.(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20 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 。产生“国货奇迹”的客观因素是( )A.实业救国思潮 B.抵制洋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巴黎

    30、和会解析 材料中“20 世纪初” “国货奇迹”是指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这是“国货奇迹”产生的客观因素,故 C 项正确。答案 C5.(2018重庆一中模拟)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解析 依据图片材料中时间 1920 年以及 1936 年说明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曾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 B 项。其

    31、他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B6.(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38 至 1940 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上百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诸多领域。这些企业内迁( )A.实现了工业平衡 B.支援了持久抗战C.避免了破产命运 D.巩固了国共合作解析 随着南京、武汉以及广州等地相继沦陷,大量的企业内迁至大西南地区,这为中国15的持续抗日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故 B 项正确。答案 B7.(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

    32、175 个。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解析 政府接收了日伪的企业,建立国有企业,反映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加强,故 D 项正确。答案 D8.(2017嘉兴检测)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解析 “小荷才露”比喻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故 A 项错误;“一夜春风来”比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33、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故 B 项错误;“获新生”比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 C 项错误;“荷尽”比喻解放战争期间即“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故 D 项正确。答案 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 50 多 500 多 1.42 14.1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19011911 340 5 600 31

    34、 5101619121919 600 多 13 000 75 1 625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和 20 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1)简要说明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2)中日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以及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解析 通过材料一的图表可以明显看出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不同特征。战前发展较慢,战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 19121919 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增长迅速。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畸形发展,即使在发展比较快速的一战期间,重工业的发展仍然很缓慢,这是由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答案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3)重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无力投资重工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对矿产资源的掠夺。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