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理解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掌握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2设上来。(3)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3、时期的到来。易混易错 “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除1976 年粉碎“四人帮” , “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 ,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过程1978 年 12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 年 9 月,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
4、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3到 1987 年,全国有 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图解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图解识记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增强了中国
6、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 1985 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 年 4 月,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4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维点拨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1)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特殊的管理权限: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7、,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特殊的经济结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图解识记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史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 ;农民取得了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史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
8、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1983 年中共中央 1 号文件史料解读5史料一说明吃饭问题是农村改革的直接原因,人民公社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是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史料二说明在经营方式上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在分配方式上实现了按劳分配。史料三说明农村改革使农业走向商品生产,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2)据史料一、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方面的变化。(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
9、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提示 (1)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必须进行改革。(2)变化:经营方式上,从公社集中计划经营到家庭承包经营;分配方式上,从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到按劳分配的转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史料解读饼状图表明从 1978
10、年到 2002 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比重上升。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6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
11、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主题二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背景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史料解读从世界潮
12、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提示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2过程史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 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史料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问题思考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13、,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73特点史料一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史料解读史料一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概括的说明当前对外开放的特点。划线部分“各国”体现了对所有国家开放;“更加广阔
14、”体现了合作领域变化。问题思考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 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史料解读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问题思考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8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
15、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全面理解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前提:坚持社会
16、主义制度。3目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4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基本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2018武汉高一检测)下图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 。该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国共产党十
17、四大 D中国共产党十五大【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9【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答案 B解析 漫画的寓意是农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这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 B。2(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D解析 从题干信息“20 世纪 80 年代” “分地,耕者有其责”可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18、责任制,故选 D。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 来 又 实 行 “三 权 分 置 ”, 拉 开 了 第 三 次 土 地 改 革 的 序 幕 。 “两 权 分 离 ”中 的 “两 权 ”是指 ( )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考点】【题点】答案 A解析 1978 年,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但是所有权仍然归集体,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相分离,故 A 项符合题意。4有人把中国 1979 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
19、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 。 “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10答案 B解析 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 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5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9801988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
20、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点】【题点】答案 B解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1984 年以后中国进出口总额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 1984 年 。 B 项 是 1984 年 发 生 的 重 大 事 件 , 符 合 题 意 , 故 选 B 项 。 设 立 四 个 经 济 特 区 是在 1980 年,排除 A 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 1990 年,排除 C 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排除 D 项。基础达标1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唱道:“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
21、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九大 D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1978 年” ,可知应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1978 年 12 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11一头安稳下来。 ”中央采取的相关措施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人民公社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D国有企业改革【考点】【题点】答案 C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1978 年”和有效信息“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可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选 C。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 1953 年至 1956 年;B 建立人民公社是在 1958 年;D 国有企业改革是
22、在 1984 年后。3(20176 月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据统计,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 6 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 674 亿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考点】经济体制的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C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材料中播种面积减少了而总产量却增加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4(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
23、,最主要的改变是( )图一 图二 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所有权C劳动者的积极性 D劳动成果的分配【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可知图一处于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图二处于人民公社12时期,图三处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业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体使用土地,而 1978 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包产到户,土地使用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生产变为农民个体生产,故 A 正确。5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材料旨在说明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符合基本国情 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C不被民众认可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D解析 材料“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D 项正确。61984 年 3 月,福建 55 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省委书记:请给我们“松绑” 。这反映了企业要求( )A扩大经营自主权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考点】【题点】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企业经理权力很小,希望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故 A 项正确。7(2017东城期末)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从左到
25、右分别为甲、乙、丙),其中合理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C “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考点】经济体制改革13【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D解析 甲图反映新中国成立初的经济结构图,乙图反映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图,丙图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根据上述分析,故 D 项正确。8(2017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考
26、点】经济特区的创办【题点】经济特区的含义及设立答案 A解析 抓住歌词中的“1979 年” “中国的南海边”等关键词。9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答案 B解析 根据所学, “经济特区”1980 年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等 14 个城市,1984
27、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 1985 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 1988 年开辟。1992 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 6 个港口城市,选择 B 项符合题意。10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 “人家封锁我们” ,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14【考点】经济特区的创办【题点
28、】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综合答案 A解析 邓小平的谈话意在表明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能力提升11(2018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有学者在评述 20 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 ,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 “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 D “耕者有其田”【考点】【题点】答案 B解析 由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经营,此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包产到户,故选 B。人民公社在生产管理上是属于
29、“大兵团作战” ,与此题所指不符,A 项错误;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的产物,其并没有实现一种从“大兵团作战”到“各自作战”的转变,C 项错误;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并未真正的实行,D 项错误。12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B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15品率的提高,故 B 项正确。13(2018天津一中质检)到 1987
30、 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 120 种减少到 60 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 188 种减少到 23 种。这种情况说明( )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D解析 题干中的指令性计划逐渐减少,计划供应的商品也在逐渐减少,这说明我国逐渐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4(2018西安高新一中测试)19842003 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32 倍,年均增长 12.38%;而
31、同期全国增长 6.22 倍,年均增长为9.57%,首批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年均发展水平比全国高出 2.81 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在于( )A这些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B这些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扩大C它们实行经济特区的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考点】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题点】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开放区的设立答案 B解析 国家开放天津等沿海城市时,扩大了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促进了其经济发展,B 项符合题意。15(2016天津高考)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 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
32、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考点】【题点】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外开放的学习与交流,国家以立法的方式增加政策的可信度,故 C 正确。A 应该是指 21 世16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市场经济的深刻认识应该在 1992 年后,故 B 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主要是外资和合资经济,故 D 不符合题意。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图一 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 年 图二 今天的现
33、代化都市新深圳材料三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要性。(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
34、学指出上海浦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上海浦东的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考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经济特区的创办;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综合训练答案 (1)特点: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震撼:改革开放后起步期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3)地位:浦东新区是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7重要标志。启示:国家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解析 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要联想到“一五”计划的方针。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深圳的重大变迁,其原因与对外开放决策结合起来。第(3)问,第一小问,依托材料,从浦东创造的一系列奇迹来反映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小问,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方面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