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从 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到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验。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2、某纪实文学写道:“7 月 9 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 万军民激情洋溢,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描述的
2、是(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C.解放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3、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关于这三大摇篮,表述错误的是( )A.这支人民军队的诞生,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B.在此产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这里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D.是南昌、是井冈山、是瑞金4、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于解决好占中国人口 80%以上的农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
3、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25、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指导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6、陈旭麓先生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事业,又以无
4、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 同时,它賦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B. C. D.7、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8、1919 年 6 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
5、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由此可知( )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B.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C.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39、1919 年 5 月,每周评论转载选录了晨报等报纸的 9 篇评论,集中批驳法律制裁的谬论.赞扬学生运动,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学生运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这些评论( )A.给五四运动以有力支持B.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方向C.掀起了全国罢工的风潮D.揭露了外交失败的原因10、五四运动期间,曾流传一则广告:“某国恃强凌弱.
6、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推动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B.民族工业品的质量可与洋货媲美C.德国强占山东青岛激起国人抗争D.购买国货使中国政治经济双获益11、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
7、效的方法12、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 5 月 9 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4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请从以上时间轴中任选三个或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先摘录三个或以上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年份党
8、员人数(人)年份党员人数(人)1921 年 7 月(“一大”) 53 1934 年 30 万1922 年 6 月(“二大”) 195 1937 年初 4 万1923 年 6 月(三大) 432 1940 年 80 万1925 年 1 月(四大) 994 1945 年 4 月(七大) 121 万1927 年 4 月(五大) 5.7 万 1947 年 12 月 270 万1927 年 4 月后 1 万 1949 年 10 月 448 万1928 年 6 月(六大) 4 万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
9、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答案以及解析51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共“一大” 提出了最高革命纲领,但与中国革命实际并不相符,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中共“二大”提出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符的纲领,故 A 项正确;这种飞跃主要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并非单纯的理论认识,故 B 项错误;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联合战线,故 C 项错误;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成熟,故 D 项错误。2 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7 月 9 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 万军民激情洋溢,打倒帝国
10、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可得出,这场誓师大会发生在 7 月的广州,而且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这与国民革命期间的北伐有关,故 B 项正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与材料不符;解放战争与材料不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不符。3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1931 年在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共建立共和国的开始,此为“共和国的摇篮”,而抗战时期延安成为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指押:中枢.故 C项符合题意。1927 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故 A项不符合题意;1927 年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11、权”的革命道路,故 B 项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对应的三大革命“圣地”分别为南昌、井冈山、瑞金,故 D 项不符合题意。4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取得农民的支持,中共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存其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故 A 项正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土地政策,故 B、C、D 项错误。65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中“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指导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 准备总暴动”是对八七会议的内容的贯彻,故 A 正确;“党到农村去”
12、说明还未到农村,故 B、C、D 错误。6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可知正确;依据材料“新民主主义思想接续了旧民主主义竽命未竞的事业可得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一致,故正确;依据材料“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可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来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故正确故 A 正确。7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缺乏实现的基础。当时中国
13、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因此中央“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故C 项正确。8 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对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是说他反对不合理的爱国.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山东问题才开始激发爱国主义.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就产生.故 C 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没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故 D 项错误。79 答案及解析:答
14、案:A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9 篇评论.集中批驳法律制裁的谬论.赞扬学生运动,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学生运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对学生运动持肯定态度.体现了报刊对五四运动的有力支持.故 A 项正确:联系所学可知.这些评论并没有改变运动的方向.只是赢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故 B 项错误:材枓中没有提及全国罢工.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揭露外交失败的原因.故 D 项错误。10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期间提倡国货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在五四运动期间.商人提倡国货,反对洋货.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从 19121919 年,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
15、在技术、资金、规模上远逊于洋货.故其质量并不能与洋货媲美故 B 项错误;应该是日本强占青岛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可知.购买国货可促进国产商品发展,同时也可抵御外国的侵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有益,故 D 项正确。11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可知”俄国式的革命“ 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 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 项与题干描述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项的主张与题干观
16、点相悖,排除。12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而非革命运动.故 A 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囯外交的失败.很显然是政治诉求而非经济诉求.故 B 项错误;恨据材料“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商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手 5 月 9 日通电说:莘莘8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予以退让.故 C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五四运动的胜利.故 D 项错误。13 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 1:事件:1914 年第一次世
17、界大战爆发.1915 年 3 月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赛的大生纱厂获利 76 万两白银。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阐述: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人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1915 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浪潮; 此外,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年张赛的大生纱厂获利达到 76 万两白银。示例 2:事件:1914 年一战爆发.1917年 11 月俄国煤发十
18、月革命.1921 年中共成立,1919 年 1 月巴黎和会召开。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阐述: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闰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 年 1 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传马克思主义,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初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
19、展及其相互关系材料反映了近代发生在中国或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大事件. 根据材料可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国际社会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近代中国在反抗外来侵略中不同阶级的努力等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14 答案及解析:答案: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论证: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同时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最终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 5.7 万急剧减少为 1 万。1934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 30 万急剧减少为 4 万。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9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共同导致的。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