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资源ID:1122726       资源大小:2.85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1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共 42 题,共 8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

    2、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辟雍是周天子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和谐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4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

    3、制5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 。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6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 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

    4、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2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9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至仁

    5、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决策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0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11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

    6、,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2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1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

    7、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5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16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

    8、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7 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3之物莫不通” 。这说明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8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9明朝王世贞记载:“大

    9、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C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20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2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礼乐制度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2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莫柔

    10、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儒家、道家、法家 B儒家、墨家、道家C法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23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24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判断, “汉儒”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 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

    11、三纲五常25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42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

    12、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A B C D28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异端” 、 “妖孽” 、“罪人” 、 “小人”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

    13、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岛田虔次(19172000)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2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下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A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B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0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

    14、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31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32右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该简牍说明当时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C隶书成

    15、为法定通用书体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33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5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右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3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16、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35 诗经中有 10 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 ,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36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 ,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37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

    17、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C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全面38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民众需求促进京剧兴盛3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A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18、B 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C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D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40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 解释A 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6B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齐民要术 杰出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

    19、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D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 分)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 ,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令“

    20、初算缗钱” ,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8 分)(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

    21、哪些举措?(8 分)(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5 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4 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材料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柳诒徴中国文化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12 分)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995998 年 400 万贯 10010041008 年 450 万贯 1131058 年 700 万贯 17510641068 年 846 万贯 2121077

    22、年 879 万贯 220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宋代经济卷8(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理论与方法。 (3 分)9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命题人:曹石 审题人:赵赢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 369

    23、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辟雍是周天子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和谐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4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

    24、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5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 。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6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 C专制制度

    25、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09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 “又仿宋制

    26、置殿阁大学士” ,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决策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0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

    27、说、丙说11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2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 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1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1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

    28、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5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16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29、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7 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这说明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11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8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

    30、溃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9明朝王世贞记载:“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C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20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2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礼乐制度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动摇了

    31、周王室的统治基础2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儒家、道家、法家 B儒家、墨家、道家C法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23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24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 ”据此判断, “汉儒

    32、”的做法是A提出罢黜百家 B宣扬天人感应 C主张儒法并用 D强调三纲五常25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

    33、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12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A B C D28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异端” 、 “妖孽” 、“罪人” 、 “小人”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

    34、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岛田虔次(19172000)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2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下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A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B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0考古界发现了不少

    35、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31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32右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

    36、该简牍说明当时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C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33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 (右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13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3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

    37、观情致与神韵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35 诗经中有 10 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 ,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36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 ,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37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

    38、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C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全面38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民众需求促进京剧兴盛3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

    39、A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B 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C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D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 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40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概念 解释A 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B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 齐民要术 杰出

    40、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14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D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41 (25 分)(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 (4 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 分)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 分)(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 、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 (2 分)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2 分)举措:

    41、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4 分)(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3 分)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2 分)(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4 分)42 (15 分)(1)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创建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派兵北伐匈奴,南征越族,移民戍边,修筑了万里长城,扩大了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唯物史观;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