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一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专题提升演练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122631       资源大小:771.3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一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专题提升演练新人教版.docx

    1、1专题一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专题提升演练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解析 根据材料中“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故选 A 项。答案 A2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的咸丰帝逃往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故选 C 项。答案 C3.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平天国在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B.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得到实践C.三河大捷从根本上扭转了太平天国军事上的不利局面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解析 三河大捷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太平天国军事上的不利局面。故选 C 项。答案 C4.“西方人送来了

    3、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 20 世纪。”这份“礼物”是指( )A.列强在华办厂 B.南京条约C.列强在华兴修铁路 D.辛丑条约答案 D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答案 A2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 C7.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下列报刊可供小

    4、明参考的是( )A.万国公报 B.民报C.新青年 D.申报答案 C8.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迫使国民政府答应联共抗日B.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C.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答案 D9.“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一九三七”“一二一三”“三十余万”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事件是1937 年

    5、12 月 13 日,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故选 B 项。答案 B10.这次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投入军队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答案 C11.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华侨的支持B.全民族的抗战C.国际友人的帮助D.美苏两国的援助答案 B312.下面是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的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他们根据这些材料进行了合作学习,请你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

    6、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李鸿章在该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材料二是与中国近代某一政党相关联的一幅图片。写出这一政党的名称、建立者、建立的时间和地点。材料二图中的“十六字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思想?(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它与材料一有何不同之处?(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参考答案 (1)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2)中国同盟会,孙中山,1905 年,日本东京。阐发为三民主义。(3)新文化运动。材料一是引进先进器物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材料三是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4)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4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一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专题提升演练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