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一、新文化运动 1.原因: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5.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6.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
3、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二、五四运动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举行示威游行。 3.要求: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4.领导者: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
4、会进行根本改造。,5.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6.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7.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基础 (1)思想基础: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
5、绍。 (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组织基础: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2)代表: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 (3)内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
6、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四、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2.内容: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五、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领导机构
7、: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顶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启示: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六、北伐战争 1.背景 (1)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
8、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准备: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4.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5.经过: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9、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6.影响: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2.经过: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3.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0、。,八、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1、,4.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九、工农武装割据 1.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革命原则: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发展
12、壮大: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4.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3、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
14、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5.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考法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考法二,【例题】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B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C项不是目的,D项不属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故选A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