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 3 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动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B.砍伐植被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2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
2、性4、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用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A.处B.处C.处D.处6.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作为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 时至次日 8 时B.6 时至 12 时C.8 时至 16 时D.18 时至次日 6 时- 3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
3、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7.我 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 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 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8.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9.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BC. D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
4、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 题。- 4 -10.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 12 题。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 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2.正确表示 N 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5 -等温面 - 等压面A.B.C.D.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
5、线。13.此时,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6 -D.西南风14.与地相比,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15.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 月B.2 月C.7 月D.8 月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下图为“某季
6、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18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丙丁甲乙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为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19.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的各点的连线。读四幅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20.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P 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A.B.- 8 -C.D.21.图(北半球)中 P 地的风向为( )A.东
7、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24.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9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下图为我国首条“水上公路”,建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会处的湖北省兴山
8、县。25. 影响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A.增加旅游景点B.避免侵占耕地C.缩短线路长度D.保护坡地生态26.为降低建设成本,以下自然要素对水上公路设计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地形B.地质C.水文D.植被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 1962 年一 2007 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 12 题。- 10 -27.1962 年2007 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 2.1D.波动上升28.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
9、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近 100 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 CO2 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据此回答 1-2 题。29.因 CO2 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30.为延缓和减轻由于 CO2 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 CO2 排放量C.采用
10、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二、 填空题(40 分)- 11 -31、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28 分)1.写出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8 分)_ _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是_。(4 分)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时,与的关系是_。(4 分)4.近地面大气中,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填“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6 分)5.图中 M、N 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什么_?(4 分)6.若加大,对风速的影响是:_(2 分)32、读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图中公路 AH 段线路的形状呈_
11、形,这样修建的目的是_。(4 分)2.公路 AQB 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线延伸,它与 APB 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6 分)- 12 -3.一般来说,在山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若无特殊需要,通常会把线路选建在_等地形部位上(2 分)选择题 1-5CADBA 6-10CACBC 11-15AACDA16-20BCCDC 21-25ADBBD 26-30CDCCB31 1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 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3 平行;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4 相交 北 风向向右偏转 5.N 原因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变小32 1.“之”字,减少线路坡度,2 等高,线路的坡度小,建造的工程量小;3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