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考纲解读 1.能用方程组的方法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重点)2.能够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难点)考向预测 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内容很少独立命题预测 2020 年高考会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直线方程(如与导数、圆锥曲线结合)、面积等问题题型为客观题,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属中档题型.1两直线的平行、垂直与其斜率的关系2三种距离23常用的直线系方程(1)与直线 Ax By C0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Ax By m0( mR 且 m C)(2)与直线 Ax By C0
2、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Bx Ay m0( mR)(3)过直线 l1: A1x B1y C10 与 l2: A2x B2y C20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 B1y C1 (A2x B2y C2)0( R),但不包括 l2.1概念辨析(1)当直线 l1和 l2斜率都存在时,一定有 k1 k2l1 l2.( )(2)如果两条直线 l1与 l2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之积一定等于1.( )(3)若两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直线相交( )(4)已知直线 l1: A1x B1y C10, l2: A2x B2y C20( A1, B1, C1, A2, B2, C2为常数),若直线 l1 l2,则
3、 A1A2 B1B20.( )答案 (1) (2) (3) (4)2小题热身(1)若直线 mx2 y m0 与直线 3mx( m1) y70 平行,则 m 的值为( )A7 B0 或 7C0 D4答案 B解析 直线 mx2 y m0 与直线 3mx( m1) y70 平行, m(m1)3 m2, m0 或 7,经检验,都符合题意故选 B.(2)过点(1,0)且与直线 x2 y20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 x2 y10 B x2 y10C2 x y20 D x2 y10答案 C解析 直线 x2 y20 的斜率是 ,与之垂直的直线的斜率是2,所以要求的直线12方程是 y02( x1),整理得 2
4、x y20.(3)原点到直线 x2 y50 的距离是_答案 5解析 原点到直线 x2 y50 的距离 d .| 5|12 22 53(4)已知点 P(1,1)与点 Q(3,5)关于直线 l 对称,则直线 l 的方程为_答案 x y40解析 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1,3),直线 PQ 的斜率 k11,直线 l 的斜率k21,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40.题型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1若三条直线 y2 x, x y3, mx2 y50 相交于同一点,则 m 的值为_答案 9解析 由Error!得Error! 点(1,2)满足方程 mx2 y50,即m12250, m9.2(2018青岛模拟)已
5、知两条直线 l1: ax by40 和 l2:( a1) x y b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 a, b 的值(1)l1 l2,且 l1过点(3,1);(2)l1 l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解 (1)由已知可得 l2的斜率存在,且 k21 a.若 k20,则 1 a0, a1. l1 l2,直线 l1的斜率 k1必不存在,即 b0.又 l1过点(3,1),3 a40,即 a (矛盾),43此种情况不存在, k20,即 k1, k2都存在且不为 0. k21 a, k1 , l1 l2,ab k1k21,即 (1 a)1.ab又 l1过点(3,1),3 a b40.由联立,解得 a2, b
6、2.(2) l2的斜率存在, l1 l2,直线 l1的斜率存在, k1 k2,即 1 a,ab又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且 l1 l2, l1, l2在 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即 b,4b4联立,解得Error!或Error! a2, b2 或 a , b2.23条件探究 把举例说明 2 中两条直线方程改为“ l1: ax2 y60, l2: x( a1)y a210” ,分别求:(1)当 l1 l2时 a 的值;(2)当 l1 l2时 a 的值解 (1)解法一:当 a1 时, l1: x2 y60,l2: x0, l1不平行于 l2;当 a0 时, l1: y3, l2: x y
7、10, l1不平行于 l2;当 a1 且 a0 时,两直线方程可化为 l1: y x3, l2: y x( a1),由 l1 l2可得Error!解a2 11 a得 a1.综上可知, a1.解法二:由 l1 l2知Error!即Error! Error!a1.(2)解法一:当 a1 时, l1: x2 y60, l2: x0, l1与 l2不垂直,故 a1 不符合;当 a1 时, l1: y x3, l2: y x( a1),a2 11 a由 l1 l2,得 1 a .(a2) 11 a 23解法二: l1 l2, A1A2 B1B20,即 a2( a1)0,得 a .231已知两直线的斜率存
8、在,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方法(1)两直线平行两直线的斜率相等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不等(2)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2由一般式确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5注意:在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时,比例式 与 , 的关系容易记住,在解答选择、A1A2 B1B2 C1C2填空题时,建议多用比例式来解答 1已知直线 l1:( m4) x(2 m4) y2 m40 与 l2:( m1) x( m2) y10,则“m2”是“ l1 l2”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若 m2,则 l1:6 x80, l2:3 x10, l1 l2.若 l1 l2,则(
9、 m4)( m2)(2 m4)( m1)0,且( m4)1( m1)(2 m4),解得 m2 或 m2.“ m2”是“ l1 l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B.2已知直线 l1: ax y60 与 l2: x( a2) y a10 相交于点 P,若 l1 l2,则 a_,此时点 P 的坐标为_答案 1 (3,3)解析 若 l1 l2,则 a11( a2)0,解得 a1.解方程组Error!得Error!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3,3)3设直线 mx y m20 过定点 A,则过点 A 且与直线 x2 y10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6答案 2 x y0解析 直线 mx y m20 可化为 m(x1)
10、y20,定点 A 的坐标为(1,2)直线 x2 y10 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2,所求直线的方程为12y22( x1),即 2x y0.题型 距离问题二1若直线 l1: x ay60 与 l2:( a2) x3 y2 a0 平行,则 l1与 l2之间的距离为( )A. B4423 2C D2823 2答案 C解析 若 l1 l2,则 13 a(a2)0,解得 a1 或 3.经检验 a3 时,两条直线重合,舍去所以 a1,此时有 l1: x y60,l2:3 x3 y20,即 x y 0,23所以 l1与 l2之间的距离 d .|6 23|12 1 2 8232已知点 A(5,2a1),
11、 B(a1, a4),若| AB|取得最小值,则实数 a 的值是_答案 12解析 由题意得|AB| a 1 5 2 a 4 2a 1 2 , a 4 2 a 3 22(a 12)2 492所以当 a 时,| AB|取得最小值123点 P 为 x 轴上一点, P 点到直线 3x4 y60 的距离为 6,则 P 点坐标为_答案 (12,0)或(8,0)解析 设 P(a,0),则有 6,|3a 40 6|32 4 2解得 a12 或 a8. P 点坐标为(12,0)或(8,0)7距离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1)求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确定两点的坐标,然后代入公式即可,一般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2)解
12、决与点到直线的距离有关的问题应熟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若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求直线方程,一般考虑待定斜率法,此时必须讨论斜率是否存在(3)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要先将直线方程中 x, y 的对应项系数转化成相等的形式,再利用距离公式求解,也可以转化成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1若 P, Q 分别为直线 3x4 y120 与 6x8 y50 上任意一点,则| PQ|的最小值为( )A. B95 185C D2910 295答案 C解析 易知直线 3x4 y120 与 6x8 y50 平行,所以| PQ|的最小值就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6 x8 y50 可化为 3x4 y 0,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是52
13、.| 12 52|32 42 29102已知直线 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点 A(1,3)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则直线2l 的方程为_答案 y7 x 或 y x 或 x y20 或 x y60解析 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 y kx,由点 A(1,3)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得2 ,解得 k7 或 k1,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y7 x 或 y x;当直线不过原|k 3|1 k2 2点时,设直线方程为 x y a,由点 A(1,3)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得 ,解得2|4 a|2 2a2 或 a6,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20 或 x y60.综上所述,直线 l 的方程为 y
14、7 x 或 y x 或 x y20 或 x y60.题型 对称问题三1已知入射光线经过点 M(3,4),被直线 l: x y30 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N(2,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答案 6 x y60解析 设点 M(3,4)关于直线 l: x y30 的对称点为 M( a, b),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过点 M,8所以Error! 解得Error!又反射光线经过点 N(2,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即 6x y60.y 06 0 x 12 12已知直线 l:2 x3 y10,点 A(1,2)求:(1)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的坐标;(2)直线 m:3 x2 y60 关于直
15、线 l 的对称直线 m的方程;(3)直线 l 关于点 A(1,2)对称的直线 l的方程解 (1)设 A( x, y),再由已知Error!解得Error! A .(3313, 413)(2)在直线 m 上取一点,如 M(2,0),则 M(2,0)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必在 m上设对称点为 M( a, b),则Error!解得 M .(613, 3013)设 m 与 l 的交点为 N,则由Error! 得 N(4,3)又 m经过点 N(4,3),由两点式得直线方程为 9x46 y1020.(3)解法一:在 l:2 x3 y10 上任取两点,如 M(1,1), N(4,3),则 M, N 关于点
16、A 的对称点 M, N均在直线 l上易知 M(3,5), N(6,7),由两点式可得 l的方程为 2x3 y90.解法二:设 P(x, y)为 l上任意一点,则 P(x, y)关于点 A(1,2)的对称点为P(2 x,4 y), P在直线 l 上,2(2 x)3(4 y)10,即 2x3 y90.解法三: l l,设 l的方程为 2x3 y c0( c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 2 6 c|22 32 | 2 6 1|22 32解得 c9 或 c1(舍去), l的方程为 2x3 y90.1中心对称问题的两个类型及求解方法(1)点关于点的对称若点 M(x1, y1)及 N(x, y)关于
17、 P(a, b)对称,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Error!进而求解9(2)直线关于点的对称,主要求解方法是: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如举例说明 2(3)求出一个对称点,再利用两对称直线平行,由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方程2轴对称问题的两个类型及求解方法(1)点关于直线的对称若两点 P1(x1, y1)与 P2(x2, y2)关于直线 l:Ax By C0 对称,由方程组Error!可得到点 P1关于 l 对称的点 P2的坐标( x2, y2)(其中 B0, x1 x2)如举例说明 1,举例说明 2(1)(2)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一般转化为点
18、关于直线的对称来解决,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相交;二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平行 已知直线 l:3 x y30,求:(1)点 P(4,5)关于 l 的对称点;(2)直线 x y20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直线方程;(3)直线 l 关于(1,2)的对称直线解 (1)解法一:设 P(x, y)关于直线 l:3 x y30 的对称点为 P( x, y), kPP kl1,即 31.y yx x又 PP的中点在直线 3x y30 上,3 30.x x2 y y2由得Error!把 x4, y5 代入得 x2, y7,点 P(4,5)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P的坐标为(2,7)解法二:设点 P(4,5
19、)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M(m, n) PM 与 l 垂直,且 PM 的中点 在直线 l 上,(m 42 , n 52 )Error! 解得Error!点 P(4,5)关于 l 的对称点为(2,7)(2)解法一:用分别代换 x y20 中的 x, y,得关于 l 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20, 4x 3y 95 3x 4y 35化简得 7x y220.解法二:设直线 x y20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直线为 l.解方程组Error!得Error! 即两直线的交点为 ,则点 在直线 l上(52, 92) ( 52, 92)10取直线 x y20 上一点 Q(2,0),则点 Q(2,0)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Q( a, b)在 l上 QQ与 l 垂直,且 QQ的中点 在 l 上(a 22 , b2)Error! 解得Error! Q , l的斜率为 7,(175, 95)95 92 175 52直线 l的方程为 y 7 ,即 7x y220.92 (x 52)(3)在直线 l:3 x y30 上取点 M(0,3),关于(1,2)的对称点 M( x, y), 1, x2, 2, y1, M(2,1)x 02 y 32l 关于(1,2)的对称直线平行于 l, k3,对称直线方程为 y13( x2),即 3x y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