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会宁四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3 个小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 B、 C、 D、2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3
2、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4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 B C D5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A 东京城的辉煌 B 西京城的衰落2C 汴河两岸好风光 D 坊墙去除利工商62010 年 11 月 1
3、1 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5160 万英镑(约 55 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7.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8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
4、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9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 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10从新航路开辟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1119 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工
5、业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12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能源工业 D机器制造业1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3A B C D14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
6、家政治生活的场景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152008 年 8 月 8 日,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 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A B C D16下列表格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光荣革命 B.工业化 C.殖民战争 D.新航路开辟17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
7、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它们犹如一颗小树在夹缝中仍然顽强生长。以下两家近代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有都采用机器生产 都是中外合资企业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产品主要走向市场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年份 1840 年 1870 年 1900 年 1920 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4A. B. C. D.19右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B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 D “实业救国
8、”的爱国精神201947 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 ,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2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22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 “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
9、的土地改革2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24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 世纪 50 年代末 B20 世纪 60 年代初C20 世纪 60 年代末 D20 世纪 70 年代末251958 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地把工、农
10、、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 ,这反映了(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加快改造,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D为发展生产力,急需变革生产关系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 (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5A B C D27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
11、共同发展28在春天里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邓小平)1979 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建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29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30中国的经济在 1840 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
12、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贸易是否自主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第卷(非选择题) (共 3 小题,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 分)材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
13、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6材料三: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1)材料 1 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4 分) (3)材料 3 中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6 分)32(9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
14、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材料二 19 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7业的大发展,最终摧
15、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6 分)33、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15 分)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是什么?(1 分)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2 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1 分)说明“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8(4 分)(3)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 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3 分)(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2 分)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