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5 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物理计算题历来是高考拉分题,试题综合性强,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也较多,对考生的各项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在物理计算题上得到理想的分值,应做到细心审题、用心析题、规范答题【高考题型示例】技巧一、细心审题,做到一“看”二“读”三“思”1看题“看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一定要全面、细心,看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对题中关键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其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要用着重号加以标注;不能错看或漏看题目中的条件,重点要看清题中隐含的物理条件、括号内的附加条件等 2读题“读题
2、”就是默读试题,是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不管试题难易如何,一定要怀着轻松的心情去默读一遍,逐字逐句研究,边读 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排除干扰因素,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准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思题“思题”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清楚各物理过程的细节、内在联系、制约条件等,进而得出解题的全景图【例 1】 某工厂为实现自 动传送工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传送装置,由一个水平传送带 AB 和倾斜传送带 CD 组成水平传送带长度 LAB4 m,倾斜传送带长度 LCD4.45 m,倾角为 37.传送带 AB 和 CD通
3、过一段极短的光滑圆弧板过渡 AB 传送带以 v15 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 CD 传送带静止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重力加速度 g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最左端 A 点处已知 sin 370.6,cos 370.8.求:(1)工件从 A 端开始第一次被传送到 CD 传送带上,工件上升的最大高度和从开始到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2)要使工件恰好被传送到 CD 传送带最上端, CD 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的速度 v2的大小( v2v1)【思路点拨】 “看题”时要注意:2 AB 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第(1)问中 CD 传
4、送带静止,第(2)问中 CD 传送带顺时针运转;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工件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最左端“读题”时可获取的信息:工件放到水平传送带上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需要先判断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与水平传送带长度的关系“思题”时应明确:若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大于或等于水平传送带的长度,工件一直加速;若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小于水平传送带的长度,则工件先加速到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后做匀速运动工件滑上静止的传送带后在重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解得第(2)问中 CD 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的速度 v2的大小(2)CD 传送带以速度 v
5、2顺时针运转,工件滑上 CD 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 v2,滑动摩擦力 沿 CD 传送带向下,工件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仍为 a2;当工件的速度减小到小于 v2时,滑动摩擦力沿 CD 传送带向上,设此时工件的加速度大小为 a3,两个过程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s3和 s4,则由受力分析(图丙)以及牛顿第二定3律可得2a 2s3v v ,mg sin N 2ma 3,2a 3s40v ,L CDs 3s 42 21 2解得 v24 m/s.技巧二 用心析题,做到一“明”二“析”三“联”1明过程快速建模在审题已获取一定信息的基础上,要对研究对象的各个运动过程进行剖析,确定每一个过程对应的物理模型、规律及各过程
6、间的联系2析情境一目了然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搞清题述物理 状态及过程,有的题目可用简图(示意图、运动轨迹、受力分析图、等效图等)将这些状态及过程表示出来,以展示题述物理情境、物理模型,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物理特征更加明显,进而快速简便解题3 联规律准确答题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在透彻分析题给物理情境的基础上,灵活选用规律,如力学计算题可用力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等求解;可用 能量观点,即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求解;也可以用动量观点,即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求解【例 2】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 q210 3 C、质量为 m0.1 kg 的小球 B 静置于光滑的水平绝
7、缘板右端,板的右侧空间有范围足够大、方向水平向左、电场强度 E10 3 N/C 的匀强电场与 B 球形状相同、质量为 0.3 kg 的绝缘不带电小球 A 以初速度 v010 m/s 向 B 运动,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后均逆着电场线的方向进入电场,在电场中两球又发生多次弹性碰撞,已知每次碰撞时间极短, 小球 B 的电荷量始终不变,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两小球的速度大小;(2)第二次碰撞前瞬间小球 B 的动能;(3)第三次碰撞的位置 【思路点拨】(1)A、B 两球在电场外发生第一次碰撞,选取 A、B 两个小球为一个系统,根据弹性碰撞模型运用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列
8、方程求解(2)碰后 A、B 两球进入电场,竖直方向上两者相对静止,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上,A 做匀速运动,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相关知识列方程求出第二次碰撞前瞬间小球 B 的动能;每次碰撞时间极4短,因此可认为第二次碰撞时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运用动量守恒和系统机械能守恒列方程求解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3)分析第二次碰撞 后两球运动情况,运用运动学知识求出第三次碰撞的位置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列方程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取 【解析】(1)第一次碰撞时两小球动量守恒,即3mv03mv 1mv 2机械能守恒,即 3mv 3mv mv12 20 12 21 12 2解得碰后 A 的速度 v1
9、5 m/s,B 的速度 v215 m/s(另一组解不符合题意,舍去)(3)第二次碰撞时, A、 B 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3 mv1 mvx3 mv 1 mv x两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即3m(v v ) m(v v ) 3m(v v ) m(v v )12 21 2y 12 2x 2y 12 21 2y 12 2x 2y解得第二次碰后水平方向 A 的速度 v 10, B 的速度 v x10 m/s(另一组解不符合题意,舍去)故第二次碰撞后 A 竖直下落( B 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与 A 相同)水平方向上, 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又经过 t时间两小球第三次相碰,则有v xt aBt 2012解
10、得 t1 s( t0 舍去)因此第三次相碰的位置在第一次碰撞点右方x v1t5 m在第 一次碰撞点下方 y g(t t) 220 m.12技巧三 规范答题,做到一“有”二“分”三“准”1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在对题目完整解答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它能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是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包括:(1)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或状态的说明(2)题中物理量要用题中的符号,非题中的物理量或符号,一定要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3)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分析出来后,要加以说明5(4)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要进 行说明(5)规定的正方向、零势能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要进
11、行说明(6)对题目所求或所问要有明确的答复,对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要进行说明2分步列式、联立求解解答高考试题一定要分步列式,因高考阅卷实行按步给分,每一步的关键方程都是得分点分步列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列原始方程,即与原始规律、公式相对应的具体形式,而不是移项变形后的公式(2)方程中的字母要与题目中的字母吻合,同一字母的物理意义要唯一出现同类物理量,要用不同的下标或上标区分 (3)列纯字母方程,方程全部采用物理量符号和常用字母表示(例如位移 x、重力加速度 g 等)(4)依次列方程,不要方程中套方程,也不要写连等式或综合式子(5)所列方程式尽量简洁,多个方程式要标上序号,以便联立求解3准确
12、结果,必要演算解答物理计 算题一定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并明确最终结果,具体要注意:(1)演算时一般要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然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要注意简洁,千万不要在卷面上书写许多化简、数值运算式)(2)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所列的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相近,若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确定(3)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采用国际单位),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4)字母式的答案中所用字母都必须使用题干中所给的字母,不能包含未知量,且一些已知的物理量也不能代入数据(5)题中要求解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答案(尽量写在显眼处),待求量是矢量的必须说明其方向(6)若在解答过程中进行了研究对象转换,则必须交代转换依据,对题目所求要有明确的回应,不能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