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突破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讲义(含解析).docx

    • 资源ID:1117917       资源大小:3.60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突破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讲义(含解析).docx

    1、1专题突破二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一、受力分析1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2一般步骤自测 1 (2018兴化一中期中)如图 1 所示,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平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图 1答案 A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平衡条件F 合 0 或者Error!.如图 2 甲和乙所示,小球静止不动,物块匀速运动2图 2则小球 F 合 0;物块 Fx0, Fy0.3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自测 2 (多选)(2017苏州大学附中调研)如图 3 所示,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其拉杆可自由转动)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则对小孩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3A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B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为零答案 CD解析 小孩和车整体受重

    3、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摩擦力,故 A 错误;拉力、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支持力的合力平衡,重力、支持力的合力竖直,故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 B 错误,C 正确;小孩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所受的合力为零,故 D 正确3命题点一 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两个顺序(1)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2)先分析“确定的力” ,再由“确定的力”判断“不确定的力” 2受力分析的三个检验角度(1)明确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判断物体能否保持原状态(3)转换研究对象(隔离整体或整体隔离

    4、)再做受力分析,判断是否吻合3受力分析常用方法方法 整体法 隔离法 假设法概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力是否存在注意问题受力分析时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一般在分析弹力或静摩擦力时应用例 1 (多选)(2018兴化市第一中学期初考)如图 4 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

    5、 a 上放置一铁块 b,木块的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墙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F 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4A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木块 a 与铁块 b 间一定存在摩擦力C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D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F 的大小一定等于铁块与木块重力之和4答案 BD解析 对 a、 b 整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推力,因为匀速运动,所以二力平衡,整体不受墙面的弹力和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且弹力沿水平方向,物体不会平衡,因为没有弹力,所以也没有摩擦力,故 a 与墙面之间没有摩擦力和弹力,故 A

    6、、C 错误,D正确; b 匀速上升,受到的合力为零, b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才能平衡,所以木块a 与铁块 b 间一定存在摩擦力,故 B 正确变式 1 (2018无锡市期中)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 5 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放在桌上的水杯几乎感觉不到晃动图乙为高铁车厢示意图,A、 B 两物块相互接触地放在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A 的质量比 B 的质量大,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A、 B 相对于桌面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5A A 受到 2 个力的作用B B 受到 3 个力的作用C A 受到桌面对它向

    7、右的摩擦力D B 受到 A 对它向右的弹力答案 A解析 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 A、 B 均在向右做匀速运动,故 A、 B 均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水平方向均不受摩擦力,同时 A、 B 间也没有弹力作用,故 A 正确,B、C、D 错误变式 2 (2018盐城市三模)如图 6 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用 G 表示无人机重力, F 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图 65答案 B命题点二 共点力的静态平衡共点力平衡常用方法(1)合成法:一般三力平衡时(或多力平衡转化成三力平衡后)用合成法,

    8、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任意两力(一般为非重力的那两个力),该合力与第三个力平衡,在由力的示意图所围成的三角形中解决问题将力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再由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求解(2)正交分解法:一般受三个以上共点力平衡时用正交分解法:把物体受到的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然后分别列出两个方向上的平衡方程例 2 (2018溧水中学期初模拟) a、 b 两个质量相同的球用线连接, a 球用线挂在天花板上, b 球放在光滑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以下图示哪个是正确的( )答案 B解析 对 b 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其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由于三力平衡时三个力中任

    9、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细线拉力向右上方,故A 图错误;再对 a、 b 两个球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和上面细线的拉力,再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上面细线的拉力方向斜向右上方,故 C、D 图均错误变式 3 (2018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如图 7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块沿着倾角为 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是( )图 7A大小为 mg,方向竖直向上B大小为 mgcos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C大小为 mgsin ,方向沿着斜面向上6D大小为 mg cos ,方向沿着斜面向上答案 A解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重力 mg、斜

    10、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FN、摩擦力 Ff,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即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由于物块匀速下滑,所以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应与重力等大反向,故 A 正确变式 4 (2018金陵中学等三校四模)如图 8 所示,一个质量为 4kg 的半球形物体 A 放在倾角 为 37的斜面 B 上静止不动若用通过球心的水平推力 F10N 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仍相对地面静止已知 sin370.6,cos370.8,取g10m/s 2,则( )图 8A地面对斜面 B 的弹力不变B物体 A 对斜面 B 的作用力增加 10NC物体 A 受到斜面 B 的摩擦力增加 8ND地面对斜面 B 的摩擦力增加 8N

    11、答案 A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力 F 是水平的,所以不影响竖直方向的受力,地面对斜面的弹力大小不变,故 A 正确;没有施加力 F 时根据平衡条件 A 受斜面作用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 4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 A 对斜面的作用力为 40 N,方向向下施加力 F 后物体 A 对斜面的作用力如图:F N10 N,可以看出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不是增加 10 N,故 B 错误;没102 402 17有施加力 F 时,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Ff mgsin 4100.6 N24 N施加力 F 后,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沿斜面方向:7Ff Fcos mgsin 代入数据解

    12、得: Ff16 N故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减少了 24 N16 N8 N,故 C 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增加了 10 N 的力 F,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增加 10 N,故 D 错误命题点三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1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所以叫动态平衡2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方法 步骤解析法(1)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2)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图解法(1)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边、角的变化(2)确定未知量大小

    13、、方向的变化相似三角形法(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两个不同情况对应的力的三角形和空间几何三角形,确定对应边,利用三角形相似知识列出比例式(2)确定未知量大小的变化情况例 3 (2018南通市等七市三模)如图 9 所示,带有孔的小球 A 套在粗糙的倾斜直杆上,与正下方的小球 B 通过轻绳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给小球 B 施加水平力 F 使其缓慢上升,直到小球 A 刚要滑动在此过程中( )图 9A水平力 F 的大小不变B杆对小球 A 的支持力不变C轻绳对小球 B 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D杆对小球 A 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答案 D8变式 5 (2018淮安市、宿迁市等期中)质量为 m 的物体用轻绳 AB 悬挂于

    14、竖直墙壁上,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 F 拉动绳的中点 O 至图示位置用 FT表示绳 OA 段拉力的大小,在拉力 F由图 10 所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过 90的过程中,始终保持 O 点位置不动,则( )图 10A F 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FT逐渐变小B F 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FT逐渐变大C F 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 FT逐渐变小D F 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 FT逐渐变大答案 A解析 若保持 O 点位置不变,将 F 由水平位置绕 O 点逆时针缓慢转动 90的过程中, F 和AO 的拉力的合力始终与 mg 等大、反向、共线,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 F AO 时, F 最小;当 F 竖直时,

    15、 F 最大,最大值 Fmax mg,此时 FT0,则 F 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FT逐渐变小,故选 A.命题点四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 “刚能” “恰好”等语言叙述2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3解决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方法(1)极限法: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临界条件必须在变化中去寻找,不能停留在一个状态来研究临界问题,而要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2)数学分析法:

    16、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函数图象),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如求二次函数极值、公式极值、三角函数极值)(3)物理分析方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9例 4 (2018无锡市期中)如图 11 所示,质量为 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 O,轻绳 OB 水平且 B 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m2的人相连,轻绳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g.(已知 sin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 1

    17、1(1)轻绳 OA、 OB 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3)若人的质量 m260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3, g 取 10m/s2.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则物体甲的质量 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对结点 O 进行受力分析,受甲通过绳子对 O 的拉力 m1g, OB 的拉力 F 和 OA 的拉力FT,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有:FT m1g, F m1gtan m1gm1gcos 54 34(2)对人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 OB 的拉力 F和地面对人的摩擦力 Ff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Ff F F m1g,34人有向右的运动

    18、趋势,所以人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3)人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 m2g 和支持力 FN,若人的质量 m260 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3,则人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ax F N m 2g此时物体甲的质量达到最大,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m124 kg.10变式 6 (2018南京市期中)如图 12 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 b 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 O 点用力 F 拉小球 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 37,则 F 的最小值为( )图 12A1.2 mg B1.6 mgC. mg D. mg83 32答案 A1(2018

    19、沛县中学调研)如图 13 所示,质量 mA mB的两物体 A、 B 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 B 的受力示意图是( )图 13答案 A解析 A 与 B 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 A、 B 间无弹力,故 B 只受重力2(2018扬州中学下学期开学考)如图 14 所示,恒力 F 垂直作用在倾角为 、质量为 m的三角滑块上,滑块没被推动,则滑块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图 14A Fsin

    20、 B Fcos C mgsin D mgcos11答案 A3.(2018无锡市高三期末)如图 15,轻质细绳 AC、 BC 系于天花板上,在结点 C 的下方吊一个重力为 G 的物体而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15A BC 绳和 AC 绳的拉力大小之比为 1 3B BC 绳和 AC 绳的拉力大小之和为 GC天花板所受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下D物体对轻绳的拉力与轻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C4.(2018泰州中学开学考)如图 16 所示,用 OA、 OB 两根轻绳将物体悬于两墙之间, OA、 OB两根轻绳之间的夹角为 90.当更换 OA 绳,使 A 点下移,直至轻绳 OA 为水平,在此

    21、过程中保持 O 点位置不变则在 A 点不断下移到 A的过程中,绳 OA 的拉力( )图 16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 A解析 以结点 O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 G、绳 OA 的拉力 FTAO和绳 BO 的拉力 FTBO,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知,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轻绳 OA在两个位置时力的合成图如图,由图看出, A 点移到 A的过程中,绳 OA 的拉力 FTAO逐渐增大121(2018海安中学月考)“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在风力 F、线的拉力 FT以及重力

    22、G 的作用下,能够高高地飞在蓝天上关于风筝在空中的受力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 风筝受竖直向下的重力、风力和线的拉力,风筝飞在空中认为是平衡状态,所以线的拉力方向应该在重力和风力合力的反方向上,所以正确选项为 A.2.(多选)(2019田家炳中学期初)如图 1 所示,小车 M 在恒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图 1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B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作用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答案 CD解析 若地面光滑,小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 F,当拉力 F 在竖直方向的分量等于重力时

    23、,支持力等于零,只受两个力,A 错误;若地面粗糙,小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 和摩擦力,当支持力等于零时摩擦力也等于零,所以小车可能受 2 个力,也可能受 4 个力,B 错误;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力平衡,所以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 正确;若小车做加速运动,若 F 的水平分量正好提供加速度时,不受摩擦力,此时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这三个力,D 正确3(2018南通中学期中)如图 2 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 37,一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在轻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细线与斜面间的夹角也为 37,若小球的重力为 G,sin370.6,cos370.8

    24、,则手对细线的拉力等于( )图 213A G B.G2C. D.3G4 4G5答案 C解析 球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F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90373716,则在水平方向: Fsin FNsin 37,竖直方向: Fcos FNcos 37 G,联立得: F ,选项 C 正确,A、B、D 错3G4误4.(多选)(2018盐城中学段考)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 A 和B(中央有孔), A、 B 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图 3 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 B 球与环中心 O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A、 B 间的

    25、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角,已知 B 球的质量为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3A细绳对 B 球的拉力为 2mgB A 球的质量为 2mC环对 B 球的弹力大小为 mg,方向水平向左3D环对 A 球的弹力大小为 2 mg3答案 ABD解析 对 B 球,受力分析如图,小球 B 处于平衡状态,有: FTsin 30 mg得: FT2 mg;圆环对 B 球的弹力大小: FNB FTcos 302 mg mg,方向水平向右,故 A 正确,C32 3错误;对 A 球,受力分析如图,小球 A 处于平衡状态,有:14在水平方向: FTcos 30 FNAsin 30, FT FT所以圆环对 A 球的

    26、弹力大小: FNA 2 mg.FTtan 30 3在竖直方向: FNAcos 30 mAg FTsin 30联立解得: mA2 m,故 B、D 正确5(多选)(2018海安中学月考)如图 4,对斜面上的物块施以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作用时,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上滑在此过程中斜面相对水平地面静止不动,斜面倾角为 ,物块和斜面的质量分别为 m、 M,则( )图 4A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 M m)g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等于( M m)g FsinC斜面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为 FcosD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零答案 BC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总重力( M m)g、地面的支持力 F

    27、N、地面的摩擦力 Ff和拉力 F.由于 F 有水平向右的分力,则由平衡条件可知: Ff一定水平向左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f Fcos , FN( M m)g Fsin ,故 B、C 正确,A、D 错误6.(2018高邮市期初)如图 5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甲、乙两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拉着一个钩码,使之处于静止状态若保持甲弹簧秤拉力的方向不变,缓慢地调节乙弹簧秤,使两细线之间的夹角增大一些,则( )图 5A两拉力的合力可能增大B甲弹簧秤的示数一定增大C甲弹簧秤的示数可能减小15D乙弹簧秤的示数一定增大答案 B解析 由平衡条件得知,甲、乙两个拉力 F1和 F2的合力与钩码的重力 G 大小相等、方向相

    28、反,保持不变,作出甲、乙两个拉力在三个不同位置时力的合成图,如图,在甲、乙从321 三个位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当甲、乙两个拉力方向相互垂直时, F2最小,可见,F1逐渐增大, F2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7.(2018盐城中学最后一卷)如图 6 所示,用 OA、 OB 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 OB 绳水平,现保持 O 点位置不变,改变 OB 绳长使绳右端由 B 点缓慢上移至 B点,此时 OB与 OA 之间的夹角 90,设此过程中 OA、 OB 绳的拉力分别为 FOA、 FO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6A FOA一直增大 B FOA一直减小C FOB一直减小 D FOB先增大

    29、后减小答案 B解析 对结点 O 受力分析:重力 G、绳 OA 的拉力 FOA和绳 OB 的拉力 FOB,根据平衡条件知,两根绳子的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轻绳 OB 在两个位置时力的合成图如图所示,由图看出,由 321 的过程中, FOA逐渐减小, FOB先减小后增大,当 90时, FOB最小8(2018泰州中学四模)如图 7 所示,水平面上的长方体物块被沿对角线分成相同的 A、 B两块物块在垂直于左边的水平力 F 作用下,保持原来形状沿力 F 的方向匀速运动,则( )16图 7A物块 A 受到 4 个力作用B物块 A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F2C物块 B 对物块 A 的作用力为

    30、 FD若增大力 F,物块 A 和 B 将相对滑动答案 B解析 对物块 A 分析受力情况,物块 A 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Ff、 B 的弹力FNBA和摩擦力 FfBA,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所以 A 受到 5 个力作用,A 错误;A、 B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对 A、 B 整体,由平衡条件得 F2 Ff,知物块 A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Ff ,故 B 正确;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 FfBA与 FNBA的合力大小等于 FfF2的大小,故物块 B 对物块 A 的作用力为 ,故 C 错误;整体匀速运动,有F2FfBA F NBA,得 ,若增大力 F,物块 A 和 B 不

    31、会发生相对滑动,故 D 错FNBAtan 1tan 误9.(2018红桥中学一调)如图 8 所示,一个重为 30N 的物体,放在倾角 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若用 F5N 的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物体仍静止,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图 8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5NB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减小 5NC斜面受到的压力减小 5N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减小 5N答案 B解析 无拉力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如图甲所示17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f mgsin , FN mgcos ,有拉力 F 作用后,再次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拉力、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如图乙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32、Ff1( mg F)sin , FN1( mg F)cos ,故 Ff Ff1 Fsin 302.5 N, FN FN1 Fcos 302.5 N,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了 2.5 N,故 A 错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于斜3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减小了 2.5 N,故 C 错误;无拉力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重力大3小相等,即为 mg;有拉力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重力、拉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即为 mg F,所以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减小了 F5 N,则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也减小 5 N,故 B 正确两次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为零,保持不变,故 D 错误10.(2019田家炳中学期初)如图 9 所

    33、示,斜面体 M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 m 放在斜面上, m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F, m 和 M 始终保持静止,这时 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f1, M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Ff2,当 F 变大时,则( )图 9A Ff1变大, Ff2不一定变大B Ff2变大, Ff1不一定变大C Ff1与 Ff2都不一定变大D Ff1与 Ff2都一定变大答案 B解析 对物体 m 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可能有摩擦力,设斜面倾角为 ,则在斜面方向上有:当 mgsin Fcos 时,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上,大小为 Ff1 mgsin Fcos ,当 F 增大时, Ff1变小;当 mgsin Fcos

    34、时,摩擦力为零, F 增大时, Ff1变大;当 mgsin Fcos 时,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大小为 Ff1 Fcos mgsin , F 增大时, Ff1变大;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18则有 Ff2 F,则 F 变大, Ff2一定变大,综上所述,B 正确11如图 10 所示,重物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3kg、 mB2kg,斜面体质量为 M4kg,滑轮和绳质量及其之间的摩擦不计,整个装置均静止,试求:( g 取 10m/s2)图 10(1)画出受力分析图,求绳中张力 F 的大小;(2)A 受斜面的摩擦力 Ff的大小和方向;(3)地面给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以及地面给斜面体的摩擦力 Ff

    35、大小和方向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滑轮受力分析图如图甲F mBg20 N(2)对 A 受力分析,如图乙,则 Ff F mAgsin 372 N,方向沿斜面向下(3)将斜面体和 A 视为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丙FN( M mA)g Fcos 60Ff Fsin 60解得 FN80 N,Ff10 N,3方向水平向左12(2018盐城中学段考)如图 11,球 A 夹在竖直墙壁与三角劈 B 的斜面之间,三角劈的重力为 G,劈的底部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劈的斜面与竖直墙面是光滑的,劈倾角 为 60,问:19图 11(1)若劈始终静止不动,当球的重力为 G时,球与劈间的弹力多大?(2)欲使劈静止不动,球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 (1)2 G (2) G3 解析 (1) A 的受力如图甲所示则根据平衡条件,有:F1 Gtan 60 G, F2 2 G3Gcos 60(2)将 A、 B 视作整体,受力如图乙所示, Ff F1, FN G G.B 要保持静止,则必须满足: Ff Ffmax,即为:F1 F N,即 G (G G)3解得: G . G3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专题突破二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讲义(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