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课件.pptx

    • 资源ID:1116652       资源大小:495.7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课件.pptx

    1、微专题 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微语 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温诗词已蔚然成风,阅读欣赏浅易古代诗词名句(含对联)已然成为语文能力测试的重要指标。江苏卷紧跟时代步伐,配合新课标落实行动,在语言表达中大量使用古典诗词名句(含对联)作为题料,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已然成为主流。无论是修辞运用题、得体题还是图文转换题、文化常识题,都古色古香,诗意盎然。这里专门谈谈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命题情况。 文化理解和审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品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江苏卷一向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既注重审美的品质考查,又强调文化传承的责任。以古典诗词为题料,考查传统文化,这正是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答好这种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试题,既需要对所给诗词名句用心感受与品读,又需要平时多积淀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一、古诗词与历史人物 1.下列对联评论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苏武 B.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杜甫 C.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柳宗元 D.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王安石,1,2,3,4,5,6,7,8,解析 D项颂的是汤显祖。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著有“玉茗堂四梦”。玉茗

    3、堂是汤显祖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2.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2,3,4,5,6,7,8,1,2,3,4,5,6,7,8,1,二、古诗词与传统节日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

    4、临。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七夕 元宵 重阳 中秋 B.七夕 重阳 元宵 中秋 C.中秋 重阳 元宵 七夕 D.中秋 元宵 重阳 七夕,2,3,4,5,6,7,8,1,4.与下列诗句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 A.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寒食节 重阳节 B.中秋节 元宵节 春节 寒食节 端午节 C.元宵节 中秋节 春节 重阳节 寒食节 D.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5、重阳节 寒食节,2,3,4,5,6,7,8,1,2,3,4,5,6,7,8,解析 注意各节日的风俗。出自生查子元夕一词,元夕即元宵节; “共婵娟”是中秋; “新桃换旧符”是春节; “登高”是重阳; “子推”是寒食。,1,5.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2,3,4,5,6,7,8,解析 B项诗句出自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从“春社”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社。 A项出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从“一年滴尽”可以看出描写的是除夕。 C项诗句描

    6、述的是过年贴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像习俗。 D项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描写的是过年祭灶习俗。,1,三、古诗词与四季节气 6.根据诗中描写的季节,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甲、春季 乙、夏季 丙、秋季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2,3,4,5,6,7,8,解析 主要依据诗句的景物及其特征来判断。,1,7.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梅子金黄杏

    7、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B. C. D.,2,3,4,5,6,7,8,1,解析 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因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而重阳节在秋天,故应为秋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故选B。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

    8、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 “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2,3,4,5,6,7,8,1,8.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下列古诗词句与此三候最接近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3,4,5,6,7,8,1,解析 其实题干所示的是春天这个季节,二十四节气“惊蛰”及其“三候”主要是增加文化内涵。A项是用比喻描写冬季之雪景。 B项“稻花香”“蛙声一片”,是写炎热的夏季。 C项出自杜甫的登高,联系下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萧萧”,便可知是秋季。 D项是春景。,2,3,4,5,6,7,8,1,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古诗词与古代传统文化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