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近五年).docx

    • 资源ID:1113390       资源大小:251.6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近五年).docx

    1、1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一年一度的中考将要来临,它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特别是每年的中考试题更倍受大家的关注。每年的考题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如何抓住这个主题是每位物理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也是家长和学生很想了解的问题。随着核心素养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及学科素养逐步实施,认真分析与研究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命题特点,找出其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将对初中物理学习与复习及物理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还可以帮助老师们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分析20142018 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总体变化不大,难度基本

    2、持平,从填空题、选择题来看都没有难题,基本不易失分,实验题难度也都不大,容易拿分,但对于粗心的学生也易失分,推导与计算题与高中衔接的内容较多,稍有难度,也是区分优等生的关键题,由于是小题给分,稍认真的学生还是可以拿到高分的。1.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结构分析20142018 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结构分析与知识板块比重统计表知识板块比重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声学 光学 力学 热学 电磁学年份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分值 比重分值 比重分值 比重分值 比重分值 比重201810 26 7 21 3 20 3 23 3 3.3%5 5.6%36 40% 5 5.6% 31 34.4%201

    3、710 26 7 21 3 22 3 21 2 2.2%9 10% 34 37.8%5 5.6% 40 44.4%201610 26 7 21 3 21 2 22 2 2.2%8 8.9%39 43.3%7 7.8% 34 37.8%201510 26 7 21 3 20 3 23 2 2.2%8 8.9%33 36.7%12 13.3%35 38.9%201410 28 7 21 2 19 3 22 1 1.1%7 7.8%43 47.8%8 8.9% 31 34.4%从以上题型分析表不难看出,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结构相同,只有 2014 年在题量和分值上略有变化,但总体

    4、来看还是较为稳定,各题型所占的分值相差不大,也相对稳定,试卷共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四大题型。填空题为 110 题;选择题为 1117题;实验题为 1820 题,而 2014 年只有两题,第 18 和第 19 题;计算与推导题为 2123 题,2014 年为2022 题。物理试卷通常是 23 道试题(2014 年为 22 道)。分声学、光学、电磁学、力学、热学五大知识板块,各知识板块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大致由高到低排序为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声学,其中力学和电磁学最为突出,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这两部分占到试卷总分值的 75% 80%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兼顾全面

    5、而且要突出重点。2.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考点综述(1)填空题分析考查内容题号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1 速度的意义 声音的特征 听不见的声音(超声与次声) 声音的特性 物理量的单位及2音调 单位换算2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分子动理论 声音的特征音调3 平面镜成像的光路作图 物态变化 分子动理论与物态变化 机械能的变化 惯性4 机械效率的计算 摩擦起电的本质 利用密度公式的计算 安培定则的应用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5 电阻和电能的计算 力的图示 天平的使用 电磁感应的原理 电功率的计算;焦耳定律续 表考查

    6、内容题号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6 欧姆定律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 摩擦起电的本质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7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热量的计算 力臂的作图与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 电功与电功率的计算 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8 焦耳定律 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压力与杠杆平衡的计算 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应用 机械效率的计算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9 物体的受力分析 电压表的使用和电压分配规律 电功的计算 浮力、液体压强的计算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10 电功率和热量的计算 电功率和电热 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电热的计算 凸透镜成像作图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7、从上表中近五年的填空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声音的特征与利用、长度的测量及单位的换算、分子动理论、运动的相对性、惯性、电磁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及透镜、功和功率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密度和浮力的计算、电功电热的计算等。考查的方式主要以情景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和简单计算,所涉及的计算一般都是直接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得出,所涉及的作图题也主要是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磁极或电流的方向判断、透镜成像及光路等。(2)选择题分析考查内容题号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11惯性、能的转化、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物态变化 内能的理解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 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的受

    8、力分析12凸透镜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眼睛的矫正物理量与图线的关系多开关电路的设计弹簧测力计、滑轮组、验电器、内燃机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和能量的转化,感应电流的产生13 声音的产生 二力平衡的条件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分解与平衡惯性及危害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测电笔的使用14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电荷间的作用 机械能大小的比较 刻度尺及长度的测量 功的计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15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通电螺线管 探究感应电 磁场、磁感线 物体运动中受力的分析和3的磁极和磁性的强弱流的条件 理解16 欧姆定律中的动态电路分析功、功率与机械效率的计

    9、算惯性 电路故障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17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动态电路中的电功率 动态电路分析 动态电路分析 杠杆的平衡及其应用从上表中近五年的选择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物体的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电磁现象、能量的转化、杠杆的平衡条件、长度测量、物体的运动、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电路故障、动态电路的分析(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等。其中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每年必考题。(3)实验题分析考查内容题号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18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密度的测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作图与方案的选择 质量的测量

    10、与天平的使用19 电流表的使用 光的折射特点 弹簧与弹簧测力计 测盐水的密度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20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电路中的等效法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从上表中近五年的实验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力学实验包括密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或天平的使用、机械效率的测量、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电学实验包括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偶尔考查光学实验,主要包括光的折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等。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各一道题是必考的,其中质量、密度的测量(或天平的使用)、机械效率的测量、摩擦力与二力平衡基本是每年从中选择一到两个进行考查,电学实验以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

    11、阻考查较多,对测电功率的考查次数少一些。考查的形式一般是三个小问题组成,每个小问题最多是两个空,电学实验必有一小问是电路图的连接。(4)计算与推导题分析考查内容题号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20利用二力平衡求摩擦力、利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求动摩擦因数21 杠杆的平衡条件 机械能速度、功率、发动机效率的计算利用二力平衡求摩擦力、利用速度公式与功的计算公式求功对电流表制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包含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22 电路的状态、电功率 浮力 浮力的推导与力的合成 计算热值、热量、热机效率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画法以及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推导23 压强、密

    12、度、浮力的计算 欧姆定律 电表的改装 电阻串联的推导、与内阻的计算4从上表中近五年的计算与推导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速度的计算、利用二力平衡求摩擦力或阻力、功和功率的计算、电能与热效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运用等,推导题主要有力学公式推导、电学公式的推导和光学光路或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推导等。一般每一大题分设 2到 3 个小题,推导题只为其中的一个小问题。通常在所设推导的结果后设置一问相关的计算。这里涉及的推导或证明多与高中知识衔接。电学计算题多涉及电表的内阻或电源内阻的相关计算,涉及电表的改装。二、2018 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纵观 2018 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注重对基本知识

    13、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大部分试题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比较简单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试题知识点考查全面,覆盖面较广,各知识模块分值分配合理。考试覆盖面广,涉及电磁学、力学、光学、热学、声音、物态变化等内容。其中分值占比较高的是电磁学 31 分(第 5、6、7、8、16、17、19、20、22 题)和力学 36 分(第1、4、9、11、15、18、21、23 题)。(二)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突出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2018 年的试题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部分试题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比较简单的考查内容,如填空题的第 1 题对速度单位物理意义的考查;第 2 题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考查

    14、;第 3 题平面镜成像的作图;第 8 题直接考查对焦耳定律公式的应用;第 10 题热学公式的直接应用。另外选择题的第 14 题物态变化的判断;第 16 题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实验题的第 18 题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计算题的部分习题都是考查最基本的知识。(三)试题考查的内容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有所创新。例如填空题第 7 题两根通电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选择题第 12 题对光路图的判断;计算题第 21题将人的手臂当成杠杆的计算。(四)试题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对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要求。实验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注重实验细节,符合教学实际。第 18 题探究物体动

    15、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分别从实验原理和现象两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掌握;第 19 题重在对实际电学操作中如何正确地选择量程的考查。(五)2018 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没有难度大的初高中衔接题,没有考查电表内阻的题目。三、2019 年安徽中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2011 版)和考试纲要,研究中考命题方向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中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最主要的依据,对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考试纲要的研究,可以明确考试的要求,了解试题的结构和形式,使自己的复习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2.夯实基础,重视教材教材是我们学习

    16、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主要载体,中考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来自于教材,考试只不过是将这些内容置于新情景中,考查的是技能与方法。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物理内容,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在具体情景中运用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实验与探究,提高实验能力5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想在物理学科上得高分,务必要重视实验的复习。课本中有许多家庭小实验和科学探究实验,对于这些实验,一定要明确其实验目的,理解其实验原理,真正做到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要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17、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善于总结实验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培养自己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4.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很多中考试题都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例、社会生活热点或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根据物理模型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因此,一定要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寻找各种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如自行车相关的物理知识、筷子相关的物理知识、高压锅相关的物理知识、汽车相关的物理知识等。另外,要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有关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报道,尝试从物理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5.

    18、强化训练,规范解题过程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拓展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要重视历年中考真题的练习,选取符合安徽考试规律的试题进行训练。对做过的题目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做好记录,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突破难点。另外,要加强解题规范化训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免在考试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6.切实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立足教材,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专题复习,优化知识结构,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轮,仿真模拟,查漏补缺,参考近几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找到自己的薄弱之处,强化训练。任何一轮复习都必须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

    19、练,还要注重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训练。最后,预祝大家在 2019 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安徽省 20142018 年中考试题分析与命题预测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炼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1813 3分选择题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0171 2分填空题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第一章声现象1.能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观点解释一些声现象;能说明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能说明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上的差异。(A)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A)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

    20、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A)声音的特性 20151 2分填空题音调的高低本章常考查声音的特征或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内容在填空题、选择题中单独考查。预计 2019 年中考声现象仍将出现在填空或选择题中,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声音的特征620142 2分填空题音调的高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的利用20161 2分填空题超声波光的直线传播20162 2分填空题光的直线传播201719(1)(2)4分实验题光的反射规律光的反射 20162 2分填空题光的反射知识应用平面镜成像20183 2分填空题(作图题)根据平面镜作水面反射所成的像201819(3) 4分实验题光的

    21、折射及全反射20162 2分填空题光折射的应用光的折射201518 6分实验题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现象1.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A)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8 m/s。(A)3.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A)4.能用反射定律解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A)5.能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能正确作出光的反射光路图。(B)6.能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正确作出

    22、光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A)7.能对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光的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大致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能运用此知识对常见的生活、自然现象进行分析。(A)光的色散 从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来看,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平面镜成像特点; 利用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作图。预计 2019 年中考试题中,对光现象的判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应用仍是考查的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续 表7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炼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透镜 2015102分作图题画

    23、出凹透镜成像的光路图201812 3分选择题凸透镜的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眼睛的矫正201712D3分选择题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 v 随物距 u 变化的关系201618 6分实验题凸透镜成像器材安装、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201422 7分计算与推导题凸透镜成像的作图以及公式的推导证明眼睛与眼镜 第二章光现象第二节透镜及其应用1.知道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A)2.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

    24、、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B)3.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作出定性说明。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的矫正。(A)显微镜与望远镜 从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来看,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透镜的作图;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预计 2019 年中考试题中,对透镜的作图,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等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20165 2分填空题天平的使用质量及其测量201418 8分实验题调节天平的平衡及读数第三章质量和1.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千克(kg),知道质量其他常用的单位,并能正确

    25、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A) 密 201718 6 实 天平、量从近五年安徽中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有天平的调节及使用、对密度的理解与计算、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等。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预计2019 年中考将会侧重考查以下几点:(1)质量的估测,一般与其他物理量综8分 验题筒的读数,密度公式的计算20164 2分填空题密度的计算201519 6分实验题液体密度测量的实验密度2.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包括测量结果的读取和记录)(B)3.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及过程。(B)4.理解密度的概念;能使用其定

    26、义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能mV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B)度及其测量20141 1分填空题密度单位的换算合考查;(2)天平的调节与使用,一般与密度的测量一起进行综合考查;(3)对密度的理解、计算、测量及密度知识的应用仍是命题热点,且密度还会与浮力、压强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4)物质的物理属性及新材料在中考中会偶尔出现续 表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炼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20181 2分填空题速度的意义201712A 1分选择题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图象201621 2分计算题求距离速度及其计算20141 1分填空题速度单位的换算第四章机械运动1.知道

    27、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的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A)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v= ,知道其单位米st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相关的计算等)。(B)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他常用时间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A)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B)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他常用长度单位,能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1514

    28、3分选择题长度的测量从近五年安徽中考试题的命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有:正确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还是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计算;刻度尺的读数。试题形式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题型较为稳定。在中考中属必考的内容,题目较简单,是考生容易得分的知识点。预计 2019 年安徽中考对参照物的选择、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公式、刻度尺的读数仍是考查的重点9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A)20189 2分填空题(作图题)画物块受力的示意图20175 2分填空题作力的图示认识力201411 3分选择题受力分析201619 6分实验题弹力弹力201415 3分选择题弹力方向的判断201521(

    29、1)4分计算与推导题计算滑动摩擦力第五章力力和运动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1.知道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 N)。(A)2.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正确作出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A)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与所受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B)4.知道物体所受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式 G=mg、重力的方向等。(A)5.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

    30、对该实验过程和结论等作出正确的说明。(B)6.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A)摩擦力201420 7分计算与推导题滑动摩擦力通过近五年的中考分析,主要考查力的性质,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等,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偶尔有推导计算题。预计 2019 年重点可能在力的示意图,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知识。仍以填空和选择为主,难度不会大,多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相关续 表考情回顾考纲要求 考点提炼 年份 题号 分值题型 考查内容命题趋势201811A 1分选择题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20176 2分填空题影响惯性

    31、大小的因素第五章力力和运动第二节力和运动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A)2.理解物体惯性的内涵,能用物体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以及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A)3.知道二力平衡条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201617 3分选择题惯性通过近五年的中考分析可以看出主要考查了惯性及其决定因素、二力平衡及其应用等,是中考的重点也是必考内容之一,题型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预计 2019 年中考可能考查的内容主要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力和运动的关系等知识点,试题仍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难度10201513 3分选择题惯性的应用20143 1分填空题惯性20

    32、1815 3分选择题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201713 3分选择题二力的平衡条件201521 4分计算题利用二力平衡求滑动摩擦力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B)二力平衡201415 3分选择题力与运动的关系不大,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考查201823(1) 1分计算题利用 p= 计FS算压强压力与压强 201482分填空题利用 F=pS求压力201823(1) 2分计算题利用p=gh 求液体压强201712 3分选择题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201622(1)(2)8分计算与推

    33、导利用p=gh 与p= 求压力FS20159 4分填空题根据浮力求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并且利用液体压强的公式求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及其有关计算201410(1) 2分填空题液体压力的表达式第六章压强1.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定义式 p= ,知FS道其单位:帕(Pa);能正确运用压强定义式进行计算。(B)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A)3.知道 1 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说明一些相关的问题。(A)4.能推导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即 p=gh ,并能正确运用该关系式进行计算。(A)5.知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运用

    34、这一关系分析说明一些相关的现象。(A)大气压20178 2分填空题利用 F=pS求压力近五年安徽中考对本章考查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压强知识和大气压强等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 p= 和 p=gh 进行简单FS的计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探究等。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为主。预计在2019 年安徽中考中:(1)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仍是中考的热点;(2)利用公式 p=和 p=gh 的有关计算;压力FS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探究;大气压强的测定方法以及运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仍是中考中的重

    35、点内容1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01811D 1分选择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续 表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炼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浮力 2014102分填空题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201622(3)2分计算与推导验证阿基米德原理201823(2)(3) 6分计算题利用漂浮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求密度和拉力201722 6分计算题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和绳子的拉力第七章浮力1.能结合对规则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

    36、关系式 F 浮 = 液 gV 排 进行计算。(B)2.能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结合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A)物体的浮沉条件20159 2分填空题利用漂浮条件及浮力的定义本章主要考查:浮力的概念及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主要题型:填空题、选择题,以偏重浮力的计算为主,比重为 6%左右。在 2019 年安徽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有可能增大,命题主要集中在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实验题主要考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计算题中总有一问考查浮力的可能性较大。总之,这部分知识主要以基础为主,题目结合生活实际,重在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12式求压强201716AB 3分选择题功的计算201521 8分计算与推导题功的计算功20146(1) 2分填空题功的计算201716C 3分选择题功率的计算201621(2)3分计算与推导题功率的计算第一节功与功率1.知道机械功的规定、定义式 W=Fs 和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力是否做功;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B)2.能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 P= 和单Wt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 W);能说明机械(包括用电器等)功率的意义;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B)功率20146(2) 2分填空题功率的计算从近五年中考分析来看功和功率是中考的高频点,主要考查功和功

    38、率的计算,形式多以填空和计算为主。预计在 2019 年的中考中,主要考查:(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01818 8分实验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201721 6分计算题动能的计算与机械能的转化201614 3分选择题机械能及其变化20153 2分填空题机械能及其变化第八章功与能第二节机械能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A)2.能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以及如何进行相互转化的。(A)机械能及其转化201415 3分选择题弹性势能与运动从近五年的中考题分析可以看出,这几年对机械能都

    39、有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机械能及其变化、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等,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在 2019 年的中考中,预计仍会以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能的变化为主,主要结合生活现象、科技发展进行考查续 表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 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13炼2018214分计算题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阻力20178 2分填空题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压力20167 4分填空题生活的杠杆及最小力的作图20156 4分填空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物体的重力,判断拉力的大小变化杠杆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2014173分选择题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第一节杠杆、滑轮与斜面1.知道什么是杠杆平衡;

    40、能正确作出杠杆所受动力和阻力的力臂;能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 F1L1=F2L2进行计算。(B)2.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B)滑轮和滑轮组 本章主要以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组的绕法为主,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出现。2019 年中考本章的考查内容和题型预计将延续往年的趋势,重视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查。主要有:(1)判断实际生活中杠杆的种类,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的杠杆模型,画出动力臂或阻力臂。(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实验原理,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并

    41、优化实验方案。(3)组装滑轮组,结合滑轮组或其他简单机械考查机械效率的计算20184 2分填空题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017163分选择题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0158 2分填空题有关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第九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机械效率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 =进行一般的计算。(B)W有W总机械效率的计算2014143分选择题有关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变化从近五年的中考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是各种机械效率的计算。在 2019 年的中考中,预计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和计算仍是考查的重点。可能会在滑轮组的组装、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根据数据计算机械效率、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等方面考查14

    42、续 表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炼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温度与温度计201413B 3分选择题温度计的使用201814 3分选择题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 20173 2分填空题从分子角度认识熔化201711 3分选择题汽化和液化现象汽化和液化 20163 2分填空题汽化现象第十章物态变化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A)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A)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A)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

    43、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A)5.能正确描述“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并给出初步的知识说明。(B)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自然现象发生的形成原因。(A)升华和凝华201511 3分选择题干冰的升华与吸热近五年中考对物态变化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温度计的读数及使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5 年 1考)、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等。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预计在 2019 年的中考中涉及的内容会更加注重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自然现象。考查热点有(1)以人工降雨、火箭发射、电冰箱、生活谚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实

    44、例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创设问题情境来考查物态变化;(2)温度的变化及状态的分析、图象的描绘、对实验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20163 2分填空题分子间的作用力20152 2分填空题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20144 2分填空题分子热运动第十一章内能与热机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A)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所组成的)。(A)3.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A)4.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内能 201822分填空题做功可以改变从近五年的中考题分析来看,主要考

    45、查的是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热值等,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预计在2019 年的中考中,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仍为中考的热点:(1)分子动理论解释常见的热现象;(2)对温度、热量、内能概念的理解;(3)结合生活、生产中的情景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4)探究物质的比热容;(5)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6)热量的15物体的内能201810(2)2分填空题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20177 2分填空题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A)5.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

    46、力和斥力。并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A)6.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它的温度越高(体积不变),其内能越大。(A)7.能阐明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Q=mq 进行计算。(B)201611 3分选择题内能的理解续 表考情回顾考纲要求考点提炼年份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趋势20177 2分填空题利用热值公式进行计算201621(3)2分计算题热机效率201522 6分计算题与热值有关的热量综合计算第十一章内能与热机8.能结合具体热现象说明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内能改变量。(A)9.能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

    47、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式Q=cm(t2-t1)进行计算。(B)10.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物体内能的变化。(A)11.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A)热值与热机20149 2分填空题运用关系式Q=qV进行简单的计算综合计算;(7)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汽油机冲程的判断等16材料 能源的分类 第十二章材料、信息、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以及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能说明摩擦起电现象的发生原因。(A)2.知道导体、绝缘体的规定;能说明常用材料中哪些是导体、绝缘体

    48、等。(A)3.能说明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能量形式:内能、机械能、化学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电磁能、核能等。(A)4.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A)5.能准确表述能量守恒定律;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说明一些具体问题。(A)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01811B 1分选择题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近五年的中考分析来看,这部分知识时有考查,主要考查能量的转化,以选择题为主。预计 2019 年中考也应该会有所考查,如能量的分类、能量的转化201817 3分选择题电荷间的作用11 3分填空题摩擦起电的实质201714 3分选择题电荷间的作用201

    49、66 3分填空题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201512 3分选择题验电器的工作原理201822(1)3分计算题电路的状态201612 3分选择题电路的设计电路201419(3)3分实验题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第十三章电路、电流、电压与电阻1.知道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能说明电路中各组成元件的作用。(A)2.知道导体的电阻是由其长短、粗细(横截面积)、材料本身决定的。一般地说,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这在具体问题中会做出明确的说明。(A)3.能看懂、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中常用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能进行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计算。(B)4.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实验(包括它们在电路中的连接、量程选取、调零、读数等)。(B) 电 201819 4 实 电流表本章在中考中考查的重点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对电路的认识,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串、并联电路的识别,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命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预计 2019


    注意事项

    本文((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近五年).docx)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