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民乐一中、张掖二中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2 月)试题24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 ,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 30 岁娶妻,女子最晚 20 岁出嫁。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 )A鼓励婚姻自由 B加强基层控制 C促进人口增长 D实行重农抑商25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管宫警卫) 、廷尉(管司法审判) 、宗正(管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
2、 B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C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D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26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 ,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
3、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削弱六部的权限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8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 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C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D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291943 年,在国统区 3700 余家工业中,官营的 600 余家,民营的 3100 余家。
4、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 69%,民营的只占 31%。这一状况 ( )A有利于持久抗战的需要 B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30. 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1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
5、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 ,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 ,即打破“铁饭碗” 、 “铁工资” 、 “铁交椅” ,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 ,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32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C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
6、规范不够严密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33. 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341953 一 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 35% ,英国 35%,法国 52%,联邦德国 59 %,日本 98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A信息产
7、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B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 C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 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3520 世纪 90 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A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B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C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D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便将科技进步列入国家发展方向。1787 年宪法明确了联邦
8、政府对科学技术的责任。联邦政府于 1790 年制定了保护专利权的第一部法律,并成立了联邦专利局,负责管理技术革命和发明创造的专利。1862 年,林肯政府推行土地赠与法,鼓励各州创建关于农业、科学和工业研究的学院。后又成立美国最高的学术团体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了统一度量衡,1901 年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同年,成立了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实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一战前后,美国政府又更为直接地投资建立国家所属的实验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对于美国的基础研究、民用研究、军事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必康英美科技政策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对科技奖励的力度日益加大,如授予同文馆总教习丁
9、韪良三品衔。甲午战争后,主张科技奖励的声音越来越大。1898 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給奖章程规定:“能造出外国旧时所没有之机器或日用之物,授工部郎中实职,许以专利 30年。 ”此后,清政府陆续颁布了奖励各学堂章程和奖励游学章程(1903 年),对办新式学校的,出国留学的予以奖励。1906 年,农工商部颁布了奖给商勋章程 ,对“创制新法新器,以及仿各项工艺确能挽回利权”者,分别奖给不同的职衔。1907 年,清政府又相继制定了垦荒官民给奖等章程,奖励在农业实践中创新生产技术。 摘编自高建明晚清科技奖励政策评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政府在鼓励科技发展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10、并说明其成效。(10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科技奖励政策上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并予以简要评析。(15 分)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16 世纪20 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简表阶段 时间 重要事件 第一阶段工场 手工业时代 1618 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雏形时代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 蒸汽时代 18 世纪中期19 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25 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 电气时代 19 世纪 70 年代到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11、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全球交往频繁。 第四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20世纪 70 年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资本主义“黄金时代” 。 第五阶段 信息时代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以后 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 请回答: 从表中提取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一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
12、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 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 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 ,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 1930 年 5 月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 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
13、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 33 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 1931 年底,先后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 年提高了 60%100%。到 1932 年 4 月更增加到 76 国以上。1934 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 年的 34%。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6 分)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1943 年 1
14、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 年 8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 月 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1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7 分)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他就是李鸿章。大清官员在对待外夷方面,态度随着大清武力的一败再败而逐渐发生改变,大致的规律是前倨后恭!而李鸿章却变化不大,总的来讲,是一直坚持“倨” 。李鸿章旅游到英国,对
16、英国的一架缝纫机都能着迷,并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但他忽略了最不该忽略的一件东西他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毕竟是清的栋梁,老先生骨子里还是傲慢的!“无甚可观”四个字,代表了当时整个民族的视野。(1)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在外交上一直坚持“倨”的原则。 (6 分)(2)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认为英国下院辩论“无甚可观”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9 分)历史答案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C A B D D A D C C B C C41. (1)努力:建
17、立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法律体系;完善国家科技管理机构;鼓励发展科学教育;为科研提供财政支持;建立全国性学术领导机构与科研机构。(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点即可。) 成效:提升了美国的科研实力,培育了美国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2 分)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2 分) (2)不同之处:以授予职衔为主要方式;突出对实业科技的奖励,具有实用性;缺乏长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机构组织。(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评析:清政府的科技奖励政策是在清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的背景下所制定,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实力以巩固统治。(3 分)有助于改
18、变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促进近代科技的发展。(3 分)未建立起完善的科学体系,带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难以真正提升中国科技水平。(3 分)42 (1)论题(2 分)论题宏大有主线,给 2 分。如: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历程,近代以来全球联系的演变,全球化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技革命对近代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的对世界经济影响等。 (2)论证(9 分)列一个史实给 1 分,能写出影响给 2 分,史论结合来分析,总 9 分。 (3)结论(1 分)能把论题升华,给 1 分。45 (12 分)(1)背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
19、;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6 分,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6 分,言之成理即可)46 (15 分)(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 ;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47 (15 分)(1)表现出中国人的坚硬骨气,表现出民族气节;是他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表现;依然表现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 (6 分)(2)背景:近代中国的盲目自大,对西方政治不了解;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体用观念的深刻影响。影响:阻碍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阻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间接加深了中国沉沦程度。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