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 年下期衡阳市一中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40 题,共 60 分)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d 为四个细胞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只有细胞 a,细胞 c 一定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作为合成蛋白质场所的结构只分布在细胞 a、b、d 代表的生物中C.a、b 的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 c、d 的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D.若 c 细胞营寄生生活,则它合成蛋白质必需依靠宿主细胞的核糖体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
2、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3.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成员通过研究光合细菌和人体肝细胞而归纳的,其中“”表示“有” ,“”表示“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光合细菌和肝细胞的归纳均有误B.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肝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C.光合细菌因为有叶绿体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细菌与肝细胞内 DNA 分布位置不同,前者 DNA 都在拟核中,后者都是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4.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 4 个物镜组
3、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 d 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b 条件下比 c 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 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 d 条件下大C.a 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由 d 条件下转变为 c 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5.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根据作用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组成各种化合物中的化学元素都有 C,故 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C.不同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是相同的,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D.占人体细胞干
4、重和鲜重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 O6.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甲中的 m 是 U,则甲一定是丙的基本单位B.如果甲中的 m 是 G,则甲一定是乙的基本单位C.如果甲中的 a 是脱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如果甲中的 a 是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7.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B.DNA、RNA、ATP 和酶的组成中一定都有糖类C.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D.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
5、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青少年应适量增加摄入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蛋白质鉴定时,将 NaOH 溶液与 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先用清水漂洗然后再镜检A. B. C. D.39. 亳州“古井贡酒”生产发酵中需用麦芽浆,对萌发且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入苏丹染液,溶液呈橘黄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6、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D.如果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那么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呈紫色10.多肽的分子式为 C42H65N11O9,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以下 3 种氨基酸,则此多肽中含有的赖氨酸个数为A.2 个B.3 个 C.5 个 D.8 个11.某三十九肽中共有甘氨酸 4 个,现用某种水解酶去除其中的甘氨酸(结构式如图 1),得到4 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 2),如将原来多肽与 4 条多肽总的原子数或结构数进行比较时,会出现下列 4 种情况中的肽键数目减少 7 个;C 原子减少 8 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 3 个;O 原子数目减少 1 个。A.1 种 B.2 种
7、C.3 种 D.4 种12.图中 a、b、c、d 为细胞器, 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 3H-X,且细胞器 c 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 a、b、dB.3H-X 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图中含有 RNA 的细胞器是 a、cD.细胞器 c 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413.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
8、般比较发达14.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在 DNA 中 B.结构中都含有 RNAC.结构都具有双层膜 D.结构的基质中都能产生 ATP15.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以上四种结构中所具有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是 DNA、RNA 和蔗糖B.在蓝藻细胞中甲、乙同时存在而无丙结构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D.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1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细胞膜至少由 C、H、O、N、P 五种元素参与组成C.制备纯净的细
9、胞膜,可通过将鸡的红细胞放入清水中获得D.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17.图 a、b、c 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B.a 细胞有细胞壁,而 b、c 细胞没有该结构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a、b 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51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其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和细胞器膜,所以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好材料B.因其无原生质层,所以将它置于蒸馏水中不会发生渗透作用,但可吸水涨破C.因其执行的功能是运输氧气,所以它会不断合成大量血红蛋白D.因其只含细胞膜,所以将它
10、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19.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含有 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放射性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 B. C. D.2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C.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D.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1.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
11、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该实验常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因为有紫色中央大液泡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22.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 c以及 a 与 b 之间具有浓度差B.图乙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6C.图丙中组成原生质层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23.下
12、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B.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C.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D.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浓度趋于平衡24.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D.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均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25.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载体能够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具有
13、 ATP 水解酶的活性C.载体和转运溶质分子方式不同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不消耗 ATP26.图甲表示某植物淀粉酶与人的肠淀粉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情况,图乙表示 3 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种淀粉酶的活性相同时 pH 可以不同 B.若 pH 由中性变为酸性(pH=5),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7C.A、B 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 D.C 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 4027.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 代表试管,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a b c d 淀粉溶液 2 mL蔗糖溶液 2 mL唾液淀粉酶溶液 2
14、mL 唾液淀粉酶溶液 2 mL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 10 min 将 c 倒入 a,将 d 倒入 b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 10 min 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 2 mL 37恒温水浴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和会影响酶的活性C.的温度设置错误 D.和的顺序有误28.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 X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化合物 X 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B.曲线作为对照实验C.化合物 X 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D.化合物 X 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使酶完全失活29.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
15、实验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其中乙组为对照组B.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温度和 pH 是无关变量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快慢来8比较两组实验 CO2的产生速率D.若向 A、B 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 B 瓶内的溶液会变为橙色30.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 A 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B.物质 B 产生的过程中和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物质 C 是H,物质 E 是酒精D.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过程3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
16、、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隔绝空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 CO2和 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内有大量的 ATP 产生 D.丙试管中无 CO2产生32.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主要是A.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33.4.RuBP 羧化酶催化 C5与 CO2结合生成 C3,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
17、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 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 C5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ab,叶肉细胞吸收 CO2速率增加B.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9C.ab,暗反应消耗 ATP 的速率增加D.bc,RuBP 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3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加入的丙酮太多用无水乙醇代替丙酮研磨时没有加入 CaCO3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选取的叶片的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画滤液细线的次数少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 B. C. D.35.下图曲线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
18、度为 0.03%)。在 y 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与 y 点相比,x 点叶绿体中的 C3含量较低B.在 y 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变为C.制约 x 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制约 z 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 CO2浓度36.如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叶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圆叶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 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玻璃皿中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如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 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 ab 段,随着 Na
19、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B.在 bc 段,单独增加 NaHCO3溶液浓度,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 c 点以后,因 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 NaHCO3溶液中不含 O2,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37.下面图 1 中,ab 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 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 2 中,按箭头方向,表示10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图 1 中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 b 段B.图 2 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 BBC.图 1 中的 a、图 2 中 BA 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D.图 1 中的
20、b、图 2 中 AB 时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38.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39.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核 DNA 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加倍B.图中的 b 和 d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图中的 c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D.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 DNA 数量的加倍40.如图 1 和图 2 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 DNA 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21、处于图 1 的 CD 段B.图 1 中 DE 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 DNA 含量不变C.图 2 中 a 对应图 1 中的 AB 段,c 对应图 1 中的 EF 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 2 中 d 所示的情况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41.(10 分)图甲表示衡阳市一中高一 545 班杨志明同学开展的一项实验结果:杨志明同学选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天竺葵,保持温度(25)、CO 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 O2和 CO2的释放量;图乙表示生物体内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丙表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过程。请据图作答。11(1)从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为 8 klx 时植物合
22、成的葡萄糖的速率为 gm-2h-1,若光照 12 h,再黑暗 12 h,交替进行,则天竺葵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2)据图乙分析,植物体生活的环境中物质突然减少,则细胞内物质、C 5变化趋势分别是 。(3)据图丙分析,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丙图特有的步骤是 (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 中。42.(10 分)下图甲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细胞中几种大分子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形成过程,表示过程,其中单体 1 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图乙中大分子物质 2 是在图甲中6结构中合成的。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结构 4 中释放的气体到结构
23、 3 中利用共经过 层生物膜。(2)若图乙中大分子物质 1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该物质形成场所是图甲中的 (3)据图乙分析,若在形成大分子物质 2 的过程中,有 a 个单体 2 参与,并脱去(a-n)个水分子,由此分析大分子物质 2 中至少含有 个游离的氨基。(4)若图乙中大分子物质 3 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则该物质所含的含氮碱基是 。12(5)写出发生在图甲结构 3 基质中的化学反应式 。43. (10 分)下图甲表示部分物质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点。图乙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甲分析:氨基酸、Na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为 。而 Na+细胞内外浓度
24、差是靠 (填“自由扩撒” 、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维持的。(2)据图乙分析,若细胞 ATP 充足,氨基酸跨膜运输最大速率由图乙中 物质数量决定。(3)乙图中 C 物质具有的作用有 。(4)若丙图是表示 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的关系图,则决定 P 点高低的因素是 。44.(10 分)衡阳市一中高一 545 班刘芊同学开展下列探究活动:用枯草杆菌纤维素酶制剂分解秸秆粉末匀浆。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操作 编号A B C D E F G H I J K L1 加酶溶液(ml) 10 0 10 0 10 0 10 0 10 0 10 02加秸秆粉末匀浆(g)0 5
25、 0 5 0 5 0 5 0 5 0 53 控制温度() 15 15 25 25 15 15 25 25 15 15 25 254 调节 pH 4 4 4 4 5 5 5 5 6 6 6 65 ?136 反应时间(min) 60 60 60 60 60 607 残渣比例(%) 68 58 75 69 81 72(注:残渣比例指降解后残留的干物质和反应前干物质的质量比。 )(1)本探究活动的课题名称是: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 (3)实验步骤 5 的操作内容是 。(4)根据表格,在试验所列举的条件中最适宜的条件为 。(5)生产中通常要对秸秆进行高温消毒后再进行酶解,某工作车间错误的先加入酶
26、制剂后才进行消毒。你认为消毒结束恢复常温后是否还需要重新加酶?为什么? 。 14答题卡(备用)姓名: 班次: 考号: 得分: 附:选择题答题表(40 题*1.5 分/题=60 分)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 D B C C B B A B B D A D B D C C D D D题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 C D C B A A B C A B A B C D C A B A C41.(10 分)(1) (2) (3) 42.(10 分)(1) (2) (3) (4
27、) (5) 43.(10 分)(1) (2) (3) (4) 44.(10 分)(1) (2) (3) (4) 15(5) 16酶参考答案:0110CDBCC,BBABB1120DADBD,CCDDD3130ACDCB,AABCA3140BABCD,CABAC41 答案:(1)240/12 h 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正好被 12 h 黑暗时消耗掉(2)减少、增加(3)/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或线粒体)。42.答案:(1)5(2)7高尔基体(3)n(4)A、T、C、G(5)2C 3H4O3+6H2O20H+6CO 2+能量43.答案:(1)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2)A(3)保护、润滑和识别的作用(4)载体蛋白数量的多少44.答案:(1)探究温度和酸碱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2)秸秆水解后留下残渣的比例(3)将 A 和 B(C 和 D、E 和 F、G 和 H、I 和 J、I 和 L)试管内的试剂两两混合并摇匀。(4)温度为 25,pH 为 4。 (5)需要重新加酶。因为高温使酶变性失活,降温无法恢复,原先的酶已经没有作用了,所以要重新加入。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