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 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
2、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 )=( )(二)圈一圈,列一列。列式:( )( )=(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习做好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21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3交流
3、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 6 元,一个地球仪 8 元,一个皮球 9 元。4明确所求问题:56 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1)要求 56 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 8 元)(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1)摆一摆。同桌合作:用 56 根小棒表示 56 元钱,8 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2)画一画。在纸上画 56 个圆圈表示 56 元钱,8 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1)想一想。求 56 元可以买 8 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 元里面有几个
4、8元?)(2)列一列。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1检验结果。3(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 7 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 8 元,78=56(元)2整理过程。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3点明课题。(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1教材第 42 页“想一想”。(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根据例 3 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1
5、)30 元能买几个玩具熊?(2)36 元能买几个皮球?(3)买 4 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一)基础乐园。1.教材第 43 页第 2 题和第 3 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 元能买 7 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2)一根 28 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 7 段,每段长多少米?4(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一个手指滑板 6 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 4 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 3 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