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1111544       资源大小:2.01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1第三课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9郑州高二测试)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 B )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 B推动了“三教合一”形成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析 “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不能说明是由于统治者的推动而形成的,故 A 项错误;“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故 B 项正确;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正统地位始终没有丧失,故 C项错误;隋唐两宋,思想界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 D 项错误。2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

    2、应填写为( D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解析 读示意图, “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格物致知。故选 D 项。3(2019宿迁高二期末)“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 C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解析 “知行合一”(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不仅要认识“知” ,尤其应当实践“行” ,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指的就是“致良知” ,这正是王守仁的心学主张,故 C 项正确。4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C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

    3、知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解析 材料中诗句出自陶渊明,其表明的是作者内心超然,不受外界尘俗事物的干扰,强调心境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5(2019大庆高二期末)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2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 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并结合所学可知,陆九渊强调内心的作用,A 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 、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B 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

    4、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而是要反省内心,C 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地位,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2019江苏海门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理学已经衰变为“游谈无根” “竭而无余华”的空洞说教,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臬。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材料二 (王阳明)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其为教,

    5、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 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明代中后期统治危机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认为出现危机的主要因素。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封建制度的弊端、理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信仰危机的出现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心破坏的角度指出王阳明认为出现危机的主要因素。答案 表现: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理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信仰危机的出现。因素:人心破坏所致。(2)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认为探究天理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主张如何“致良知” 。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反省内心的角度指出王阳明认为探究天理的途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道德修3养、知行合一等方面说明王阳明主张如何“致良知” 。答案 途径:自求诸心(反省内心)。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倡导知行合一。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