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课时 光现象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答案 C2.(2018浙江台州中考)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A 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 B 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 C3.(2018湖南娄底中考)如图所示的四
2、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 B24.(2018江苏盐城中考)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 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答案 B5.(2018四川攀枝花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B.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D.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答案 B6.(2018湖北恩施中考)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
3、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 (填光学原理)。小华又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其成像原理是 (填光学原理)。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角放置。 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30模拟预测1.日晷仪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C.直线传播 D.色散答案 C解析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在其后形成影子,古人利用影子所在的位置反映时间,制造了日晷仪。2.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
4、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 O 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 ON 前后转动板 EB.绕 ON 前后转动板 FC.改变光线 AO 与 ON 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 OB 与 ON 之间的夹角答案 C解析 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 AO 与 ON 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故正确的选项是 C。3.下图是晚上汽车在
5、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的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 A 错误;由题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故 B 错误;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 C 正确;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D
6、 错误。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4C.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 B 始终能与 A 的像重合答案 A解析 在较暗的环境里可以减少其他光线对烛焰像的干扰,使像更清晰,故选项 A 正确;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选项 B 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故选项 C 错误;平面镜
7、成像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当改变玻璃板位置时,B 不能与 A 的像重合,故选项 D 错误。5.把一个高 0.8 m 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 1.6 m 的人以 2 m/s 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A.高度为 0.8 m,以 2 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变大,以 2 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 1.6 m,以 2 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 4 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答案 C解析 本题用到了对称法,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等大,因此像的高度为 1.6m;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此人以 2m/s 的速度沿垂
8、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他在镜中的像也以 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6.下列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 C解析 桥在水中的倒影、镜中的人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的选项是 C。7.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光的传播发生了两次折射,第一次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第二次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只有选项 B 正确。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9、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5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答案 C解析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只有红外线才能制成红外线夜视仪,选项 A 错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选项 B 错误;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选项 C 正确;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选项 D 错误。9.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
10、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答案 B解析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且在白光透过左侧表面时各种色光发生了色散,故正确的选项是 B。10.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答案 C解析 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
11、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 A解析 小孔成像的实质是光的直线传播,选项 A 正确;岸边景物通过水面所成的倒影实际上是平面镜成像,实质是光的反射,选项 B 错误;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的水中部分反射的光射出水面后远离法线偏6折,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水中部分会向上偏折,属于光的折射,选项 C 错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才会使人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选项
12、D 错误。12.(多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B.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答案 ABC解析 日食、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选项正确;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人眼看不见红外线,故 B 选项正确;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玻璃底面的像,而由于折射所形成的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所以看到的厚玻璃板变薄了,故 C 选项正确;红色的牡丹花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因此它
13、是红色的,故 D 选项错误。13.请将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并用直线连起来。例如: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 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 的物体 光的折射直直的筷子插入水中 看到它向上弯折 光的色散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引导掘进机,保证隧道方向不会出现偏差 答案解析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彩色光带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直直的筷子在水里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开凿隧道时,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14.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
14、光的 形成的太阳的像,她看到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鱼,其中“倒影”是光的 现象。 答案 直线传播 反射7解析 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湖水中树的倒影是树经湖面这个“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15.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 5 m 处,若人以 0.5 m/s 的速度向镜移动 6 s 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m,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4 不变解析 人以 0.5m/s 的速度向镜移动 6s,即移动了 3m,则此时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5m-3m=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5、故人与镜中的像相距 22m=4m。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镜中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故此人走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16.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答案 60 37解析 入射光线与液面成 30角,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 60,即入射角为 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是 60,则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180-60-83=37,即折射角为 37。1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 射到空水槽底部 O 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
16、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 O 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直线传播 左 不变解析 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 O 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斑移动到 O 点左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入射角不变,因此折射角也不变。18.如图所示,从 S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 P 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答案 如图所示8解析 作出点 S 相对镜面的对称点 S,即为点光源 S 在平面镜中的像,连
17、接 SP 与镜面交于 O 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 SO 就得到入射光线。19.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2)画出水中的折射光线。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画反射光线时首先画出与水面垂直的法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大小,再画出与入射角等大的反射角,从而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20.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 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 M 上
18、。(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 (2)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 面绕法线 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答案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反射角和入射角 (2)不发生解析 (1)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 面绕法线 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2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过程结论 如图所示,点燃蜡烛 A 竖立在玻璃板
19、前,再拿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记下 A 与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 A,重做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 (选填9“能”或“不能”)承接蜡烛 A 的像。 续表方法用外形相同的蜡烛 B 来确定蜡烛 A 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法。问题讨论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蜡烛 A 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倒立、 的实像。 答案 相等 不能 等效替代 放大2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
20、光路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015 30 45 60反射角015 30 45 60折射角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 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10答案 (1)折射 反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小于 (2)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回答合理均对)解析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由于该同学仅仅探究了空气射入水的折射实验,实验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其他多种透明介质的折射实验,所以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