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国防建设 1.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2.海军 (1)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发展: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3)强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
2、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3.空军 (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2)发展: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4.导弹部队 (1)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 精确打击。 (3)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5.新时代
3、强军之路 (1)背景: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内容: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3)意义: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二、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
4、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倡导: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
5、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4.中美建交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3)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6、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5.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6.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3)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7、、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4)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科学技术 1.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
8、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载人航天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
9、青蒿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四、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影响: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2.主要成就 (1)改革开放前: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五、社会生活的变迁 1.衣:改革开放前,由
10、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4.消费结构:改
11、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5.交通 (1)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航空: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交通: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
12、,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6.通信: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考法一,考法二,【例1】 新中国逐渐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
1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D,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二 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法一,考法二,【例2】 小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解析: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仅要求吃好,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