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阶段检测五 溶液(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Zn 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分,共 4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解析 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 项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项正确;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C 项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
2、,D 项错误。答案 B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解析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随水流走。答案 B3.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 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A.硝酸铵 B.稀硫酸C.浓盐酸 D.生石灰解析 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由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吸热的有:硝酸
3、铵。答案 D4.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 碘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溶解 微 可 易 易溶2性 溶 溶 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A.水 B.酒精C.汽油 D.苯解析 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来清除碘,A 项错误;碘能溶解于酒精,能用酒精清洗碘,但是速度不是最快,B 项错误;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快速除去碘污渍,C 项正确;碘可溶于苯,但是苯挥发有毒,D 项错误。答案 C5.将 7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 1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 析出晶体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答案 C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解析 对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降温时,饱和溶液一定不会析出晶体,A 项正确;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项错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还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5、,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项错误;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变为饱和溶液,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变化,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 项错误。答案 A7.t时,18 g 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 68 g饱和溶液,则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A.18 g B.36 gC.24 g D.50 g解析 t时,由题意可知,68g 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硝酸钾 18g,水 50g,即 50g水中溶解 18g硝酸钾达到饱和,则 t时,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36g硝酸钾,即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6g。答案 B8.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3A.t1时,甲的溶
6、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 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解析 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A 项正确; t2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同,但本题没有明确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确定,B 项错误; 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2时,溶解度都减小了,所以都析出晶体,C 项正确;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D 项正确。答案 B9.下列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7、)A.碘酒 B.医用酒精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溶液解析 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选 A。答案 A10.下列现象不可用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释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C.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会变浑浊D.加热冷水,在沸腾前会有气泡冒出解析 打开汽水瓶盖,瓶内气压变小,会有大量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与温度无关;喝下汽水,汽水进入体内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溶液会由于有溶质析出而变浑浊,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加热冷水使水
8、的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在沸腾前会有气泡冒出,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 A。答案 A11.T时,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A. B.C. D.解析 由于氧化钙与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水减少,饱和石灰水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因此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由于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
9、 D12.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4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 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40 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8%解析 从图中看出,该物质在任一温度下,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不同,A 错;两条溶解度曲线都随温度升高而向上延伸,说明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正确;2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大,若溶液是饱和溶液,则水溶液比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不饱和溶液没法比较,C 错;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8g,意
10、即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8g该物质,其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7.5%,故该温度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38%,D错。38g138g答案 B13.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 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A.将 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 10 g水B.将 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 10 g水C.在 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5 g 40%的硝酸钾溶液D.在 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 10 g硝酸钾固体解析 将 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 10g水,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 错误;将 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 10g
11、水时,如果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很小,蒸发 10g水后没有达到饱和,可以实现目的,但若是接近饱和则不可行,B 错误; 100%=20%,C正确;10g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10g10%+5g40%10g+5g中加入的 10g硝酸钾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D 错误。答案 C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 10 mL饱和 Ca(OH)2溶液加热到 50 ,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 9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 5 g固体,则原溶液中 KCl的质量分数为 5%C.20 时,50 g 水中溶解了 18 g NaCl,则 20 时 NaCl的溶解度为 36 gD.从溶质质量分
12、数为 25%的稀硫酸中取出 10 mL,则取出的 10 mL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 25%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常温下将 10mL饱和 Ca(OH)2溶液加热到 50,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A 项错误;将 95gKCl溶液蒸干得到 5g固体,原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100%5%,B项错误;20时,50g 水中溶解了 18gNaCl,由于不知溶液是否达到5g95g了饱和状态,则无法判断该温度下 NaCl的溶解度,C 项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从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稀硫酸中取出 10mL,则取出的 10mL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 25%,D项
13、正确。5答案 D1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解析 粗盐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用来引流;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配制溶液时用不到酒精灯。答案 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个小题,共 23分)16.(5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
14、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的作用。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20%的 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 300 g 25%的 NaCl溶液稀释为 15%的 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 100NaCl35.736.036.637.338.439.8溶解度/gNH4Cl29.437.245.855.265.677.3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 50 g NaCl和 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 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 温度不变
15、,加水,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应至少再加水 g(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水净化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2)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钾;(3)设需加水质量为x,300g25%=(300g+x)15%,x=200g;(4)设需要再加水质量为 y, ,y34.0g。37.3g100g=50g-37.3gy答案 (1)吸附 (2)硝酸钾 (3)200 (4)NaCl 34.017.(4分)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 80溶解度13.331.663.91101696/g(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2)20 时,向 100 g水中加入 31.
16、6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 时,向 100 g水中加入 40 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A.冰 B.浓硫酸 C.硝酸铵 D.干冰 E.氢氧化钠解析 (1)硝酸钾溶液是硝酸钾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所以溶液中溶剂为水;(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因此 20时,向 100g水中加入 3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20时硝
17、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即此时 100g水溶解硝酸钾达饱和时只能溶解 31.6g;而温度达到 40时,100g 水能溶解硝酸钾 63.9g;因此,要使 100g水完全溶解 40g硝酸钾,可采取把溶液温度升高,或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水的方法;(4)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只要能使小烧杯中的温度降低的就可以使固体析出。即只要加到大烧杯中的物质能够吸热即可。冰、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干冰气化要吸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答案 (1)水 (2)饱和 (3)升高温度(或加入一定量水) (4)ACD18.(4分)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 10 时,硝酸
18、钾的溶解度 (填“”“w(乙)C.w(甲) =w(乙) D.无法确定解析 (1)在 2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将 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乙;(3)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60g,因此将 6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搅拌甲物质完全溶解; 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60g,在此温度时若将 60g乙放入 100g水中充分搅拌乙物质不能完全溶解,故 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w(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w(乙)大小关系为 w(甲) w(乙)。答案 (1)20 (2)乙
19、(3)B20.(3分)(1)在家庭中煮开水,给冷水加热时,在沸腾前水中就出现气泡,原因是 。 (2)打开可乐瓶盖立即有气泡冒出,因为 。 (3)在 20 时,硝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是 a g,在该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解析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在 20时,硝酸钠固体的溶解度是 ag,在该温溶解度溶解度 +100g度下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100%。ag100g+ag a100+a答案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3) 100%a100+a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2个小题,共 14分)21.(7分
20、)实验室欲配制 1 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 g,水 mL(水的密度是 1 gc )。 m-38(2)称量:用质量为 23.1 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 盘。在下表所列的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打“”表示选用): 砝码/g 100502020105打“”表示选用并在如图所示的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 (填字母)。 (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 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解析 配制 100
2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质量为 1000g4%=40g,水:1000g-40g=960g;氢氧化钠加烧杯质量为 63.1g,所以选用砝码 60g,其余由游码来完成即移到 3.1g处;溶解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同时散热。答案 (1)40 960 (2)左砝码/g 100502020105打“”表示选用 B(3)玻璃棒22.(7分)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KNO3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 NaCl的 KNO3固体药品。(1)查阅 KN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从图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合理即可)。50 时,将 85.5 g固体药品溶于
22、 100 g水中,得到的是 KNO3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 KNO3提纯的方法是 。 (2)小明用提纯后的 KNO3固体配制 1 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5.0%的 KNO3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 、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 KNO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KNO 3固体仍然不纯 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3)小红提出,也可用一定量 20 时 31.6%的 KNO3溶液稀释配制 5.0%的溶液,你认为是否可行 (填“行”或“不行”)。 9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知,50时,KNO 3的溶解度是 85.5g,由于
23、实验中所用固体药品含少量杂质NaCl,故将 85.5g固体药品溶于 100g水中,得到的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通过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2)用固体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导致所配溶液中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溶质偏少或水偏多。据此可以分析出所配溶液中 KNO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KNO3固体仍然不纯或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量水时俯视读数会使水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由溶解度曲线知,20时硝酸钾
24、的溶解度是 31.6g,这说明,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小于31.6%,故不存在 20时 31.6%的 KNO3溶液。答案 (1)20 时 KNO3的溶解度为 31.6 g(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不饱和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2)称量 溶解 (3)不行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2个小题,共 12分)23.(5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配制 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
25、调节平衡螺母(3)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 1 gcm-3),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规格中选用:10 mL、25 mL、50 mL、100 mL);若读数时仰视,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不小心将配制好的溶液溅到外面一些,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解析 (1)配制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是 100g5%=5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加入氯化钠偏多,应减少适量的氯化钠固体;(
26、3)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的质量是 100g-5g=95g,水的密度为 1gcm-3,则需要水的体积是95mL,所以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100mL;仰视量取的水偏多,溶质质量不变,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若溶液配制好后溅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影响,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答案 (1)5 (2)B(3)100 mL 偏小 无影响(4)加速氯化钠溶解1024.(7分)NaNO 2(亚硝酸钠)、NaCl 和物质 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2时,NaNO 2、NaCl 和 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如图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 5 mL稀
27、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NaNO2、NaCl 和 M中的 。 (3)分别将 NaNO2、NaCl 和 M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 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为了区别NaNO2、NaCl 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NaNO 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 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 2熔点为 271 ,NaCl 熔点为 801 。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20 时分别取 N
28、aNO2、NaCl 5.0 g 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10 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1 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 (只填写一种方案并简单叙述)。 解析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1时 NaNO2溶解度比 NaCl和 M的溶解度都大,NaCl 和 M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所以 NaN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NaCl溶液和 M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20时10mL水可溶解 NaNO2的质量为 80.8g=8.08g,10mL水可溶解 NaCl的质量为
29、 36.0g=3.6g,10g100g 10g100g所以 5.0g固体溶解于 10mL水中完全溶解的就是 NaNO2,不能完全溶解的就是 NaCl。NaNO 2的熔点低,NaCl 的熔点高,通过加热熔化可鉴别两种盐;NaNO 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 的水溶液呈中性,所以可用 pH试纸或指示剂检验。答案 (1)NaNO2NaClM (2)M (3)NaNO2NaClM (4)可行 将 NaNO2、NaCl 固体分别加热、先熔化的是 NaNO2(或用 pH试纸检验 NaNO2和NaCl的溶液,能使 pH试纸变蓝的是 NaNO2溶液)五、计算题(6 分)1125.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
30、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 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 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12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2 g+100 g-107.6 g=4.4 g。(2)解:设 10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x,12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y。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 73 44y x 4.4 g106y =73x= 444.4g解得 x=7.3 g,y=10.6 g。(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7.3g100g答:(1)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2)12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10.6 g。(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