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练案25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1108701       资源大小:2.16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练案25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doc

    1、1练案25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 ,他 7 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C )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 BC D解析 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适合题意;为了创作喜马拉雅之光 ,他深入民间采风,表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适合题意,

    2、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2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B )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文化趋同 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A BC D解析 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错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应该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不是文化趋同。故选 B。231952 年,作家柳青为创作创业史 ,为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扎根长安县皇甫村

    3、,一住就是 14 年。他用“作家”的头脑思考这个世界,用“庄稼汉”的身体体验这个世界。正是有着这种双重身份,他的创业史才会成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 。这启示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精品力作,必须( A )A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B超越实际,改变社会C珍惜传统,坚定自我 D与时俱进,锐意革新解析 材料启示我们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故 A 符合题意;B 错误,不能超越实际;C、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 A。4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打工者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更是文化的生

    4、产者、创造者。这句话的依据是(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打工文化成为我国当前的经典文化A BC D解析 符合题意, “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 “他们更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创新的作用。符合题意,打工者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体现着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表述错误,经典文化,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打工文化不是经典文化。故选 B。5被誉为“百戏之祖,白戏之师”的昆曲,距今已有 600

    5、多年历史,近年来却无奈地逐渐式微。漫画家林政德把昆曲元素融入动漫,通过动漫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其创作的 3D 昆曲动画片粉墨宝贝 ,老少皆宜,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C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文化经济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 BC D解析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并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不选;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不选。故选 C。6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 。

    6、这启示我们( A )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坚持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文化是世界的,要推动各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3A BC D解析 材料中“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强调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要坚持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选 A;与材料主旨无关,说法错误,应推动各国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7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平时序” 。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

    7、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B )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A BC D解析 材料说明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适合题意;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 B。8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 ,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

    8、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他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群众,创作了很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 D )立足民族特性才能保持文化发展活力 甘于奉献的艺术精神主导艺术创作方向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植根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具有旺盛生命力A BC D解析 材料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植根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具有旺盛生命力,正确;创新是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错误;中“主导”说法错误。故选 D。9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等 9 家博物馆(院)联手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节目融合了综合、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

    9、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这说明文化创新要( B )A立足社会实践 B重视内容、形式创新C坚持博采众长 D着眼人民群众的需求解析 节目融合了综合、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表明文化创新要重视内容、形式创新。故选B。410 解码科技史是一档以科技史为主体内容的科学节目。为了摆脱以往科学的“高冷”印象,主创团队以独特的视角,打造了轻松有趣的科普表达方式“边聊、边玩、边看” ,节目一经播出就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的成功启示我们( C )在新节目的创作过程中要敢于彻底摒弃旧的节目形式节目创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节目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在节目创

    10、作的过程中要大胆借鉴国外同类节目的先进做法 推动人类文化发展要重视发挥创新意识的作用A BC D解析 新节目对旧节目形式的否定应为辩证否定,而不是“彻底摒弃” ,故错误。材料中没有该节目的创作借鉴国外同类节目形式的信息,也并非所有节目创作都一定要借鉴国外同类节目形式,故错误。故选 C。11敦煌研究院将敦煌莫高窟 254 窟中的故事,改编成时长为 32 分钟的动画短片降魔成道 ,以一种形象生动且故事性强的方式,讲解鲜为大众熟知的文物知识,社会反响良好。这启示我们( B )A “创意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更多时代内涵B文化的传播和推介需要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C创新为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提供源泉和动力D继

    11、承传统文化才能筑牢文化创新的根基解析 材料启示我们创新文化的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繁荣发展文化生产力,B适合题意;A、D 不符合材料主旨;社会实践为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提供源泉和动力,C 错误。12剪纸动画是剪纸与动画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剪纸纯朴活泼、简洁明快、夸张写意的艺术特色,又使剪纸不仅有声有色动起来,还能绘声绘色讲故事,深受观众喜爱。借助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 A )采取新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勇于创新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现代科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A BC D解析 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

    12、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剪纸动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剪纸纯朴活泼、简洁明快、夸张写意的艺术特色,又使剪纸不仅有声有色动起来,剪纸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采取新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故符合题意。故选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从当年 3 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科学的春天” ,到 5 月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 年中国发生的这一切,校正着历史的航向。2018 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

    13、带来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国际交往加强和国家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40 年来,全体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指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随革命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

    14、指导。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中推动了自身的繁荣发展。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加以说明。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根据考查范围和设问指向,本题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交流传播、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角度思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百年漫画史中,若论漫画艺术的影响力,恐怕没有哪一个时代能与抗战时期漫画的波澜壮阔、尖锐愤慨相比。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

    15、发,广大爱国漫画家以笔为枪,投入到这场“殊死的漫画大战”中。漫画随着炮火发展到全国,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成为漫画家们的绝好创作资源,他们饱蘸着辛酸、血泪和愤怒描画那些作品,铸就了抗战漫画这一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采用壁画、布上漫画、招贴等形式使漫画走近民众,推动了抗战救亡运动的发展。抗战漫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民族自信,将抗战必胜和侵略者必败的信念表现得非常充分。抗战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空洞的题材被抛弃,对外国技巧的模仿被改变,漫画家在战火中更加明白了漫画艺术的使命,从而成长为为民族而战的文化战士。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

    16、关系。答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抗战漫画诞生于抗战的烽火,漫画家在抗战实践中创造出了特有的漫画形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抗战实践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抗战漫画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或:6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抗战漫画对抗战救亡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说明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练案25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