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生物 3 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B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C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D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2、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A. 子细胞形成时 B. 染色体消失时 C. 染色体出现
2、时 D. 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3、下列选项中,细胞的染色体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A. 根尖分生区细胞 B. 叶肉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 D.牛的精细胞4、DNA 复制发生在( ) A、后期 B、中期 C、前期 D、间期5、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6、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 2 -B、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C、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 D、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7、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B、细胞分裂过程比较
3、简单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8、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三者数量比是 2: 2: 1 的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中期9、 、细胞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0、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20 条,玉米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 DNA 分子数分别为A、10、20 B、20、40 C、20、20. D、40、401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
4、,不正确的是( ) A、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D、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1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3 -A 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B 有染色体的出现C 有纺锤体的出现 D 有核膜,核仁的消失13、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4 、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出来,( ) A、蛔虫的受精卵细胞 B、蚕豆的叶肉细胞 C、蛙的口腔上皮细胞 D
5、、人的神经细胞 15、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细胞分裂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C、高度分化的细胞有可能永远失去增殖的能力 D、细胞都要经过发生、生长、成熟、衰老和凋亡的过程16、下图所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为细胞,ad 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比的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更高B的遗传信息相同,但蛋白质的种类存在差异Cb 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时 92 条Dd 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17、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加 B.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 4 -C.癌细胞易在体内
6、分散和移动 D.癌细胞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 2/3,细胞外液约占 1/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19、高等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体内细胞 血液 细胞外液 呼吸系统 体外环境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A B C D20、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异的一项是( )A、内环境 B、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 D、血浆、淋巴、组织液2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 A唾液
7、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2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B、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C、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 5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24、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5、下面不
8、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 A、淋巴 B、血浆 C、细胞外液 D、细胞内液 2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浆蛋白葡萄糖 钠离子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A、 B、 C、 D、 27、血浆中的水来自( ) A、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组织液28、如图为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相比蛋白质的含量很少B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的 pH 有所降低 D若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增加,引起组织水肿29、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 )- 6 -A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实现 B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C内环境成分和
9、理化性质维持动态平衡 D机体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尿素、呼吸酶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 3-、HPO 42 一 等参与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二、非选择题(每个空 2 分,共 40 分)1、下 列 图 1 是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示 意 图 , 图 2 是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染 色 体 数 目 变 化 曲 线 图 ,图 3 表 示 在 低 倍 显 微 镜 视 野 中 看 到 的 洋 葱 根 尖 细 胞 , 请 据 图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0、( 1) 图 1 中 的 A 图 表 示 的 是 细 胞 进 行 有 丝 分 裂 的 期 。 此 时 细 胞中 有 DNA 分 子 个 , 染 色 单 体 条 。( 2) 图 1 中 的 B 图 表 示 的 有 丝 分 裂 过 程 相 当 于 图 2 中 曲 线 的 哪 一 段 ? 。该 生 物 的 体 细 胞 中 有 染 色 体 条 。 ( 3) 图 3 中 属 于 分 生 区 细 胞 的 是 ( 填 图 中 字 母 ) 。 观 察 洋 葱 根 尖 细 胞 的 有 丝分 裂 时 , 剪 取 2 3 mm 根 尖 , 立 即 放 人 解 离 液 中 解 离 , 其 目 的 是 。 ( 4) 在
11、 观 察 植 物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实 验 中 , 要 将 实 验 材 料 ( 洋 葱 根 尖 ) 进 行 染 色 , 染 色 主要 是 让 细 胞 内 的 染 上 颜 色 ( 紫 色 或 红 色 ) , 便 于 观 察 清 楚 。 龙 胆 紫 溶 液 和 醋酸 洋 红 液 都 是 性 染 料 。- 7 -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代表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 ;与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_;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 _的含量有关,的具体内环境是_ _(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 _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12、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内存着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请在下列方框中分别填写其名称并用箭头表示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_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 8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月考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 D(学案 03, 选项顺序改变)2、 A(学案 04,拓展第 2 题,选项顺序改变)3、 A(学案 04,选项顺序改变)4、 D(必修一 115 页课后题,选项顺序改变)5、 D(必修一 115 页课后题)6、 C(必修一 115 页课后题,C 选项改为 E 选项)7、 A(
13、必修一 115 页课后题,选项顺序改变)8、 D(必修一 130 页课后题,题干的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顺序改变,选项顺序改变)9、 D(必修一 130 页课后题, 选项顺序改变)10、 B(学案 02 的第 6 题,题干的“人体”改成“玉米” ,选项顺序改变)11、 C(必修一 130 页课后题)12、 A(学案 02 的第 3 题, 选项顺序改变)13、 A(必修一 130 页课后题)14、 A(必修一 130 页课后题, 选项顺序改变)15、 B(必修一 130 页课后题, 选项顺序改变)16、 D(学案 04,题干问法改变,选项内容改变)17、 A(学案 07,选项内容改变)18
14、、 B(学案 11 的第 1 题, 选项内容改变)19、 B(学案 10 的第 7 题,题干,选项顺序改变) )20、 C(必修三 6 页课后题)21、 B(学案 09 的第 1 题,选项顺序改变,)22、 D(必修三 11 页课后题,选项顺序改变)23、 C(必修三 11 页课后题)24、 D(必修三 11 页课后题)25、 D(必修三 13 页课后题)26、 A(必修三 13 页课后题,题干顺序改变,选项组合改变)27、 A(必修三 13 页课后题,选项顺序改变)28、 B(学案 09 的第 8 题, 选项内容、顺序改变)29、 D(学案 10 的第 2 题,问题改变)30、 A二、非选择
15、题(每个空 2 分,共 40 分)1、解析图 1:图 A 细胞没有细胞壁,并且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图;图 B 细胞具有细胞壁,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 2:图 2 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在有丝分裂后期会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分析图 3:图 3 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其中 A 表示根冠区细胞;B表示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并且细胞排列紧密;C 表示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D 表示成熟区细胞(1)图 A 细胞没有细胞壁,并且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图该细胞含有
16、6 条染色体,12 条染色单体,12 个 DNA 分子(2)图 1 中的 B 图中着丝点发生分裂,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 2 中 12 段;- 9 -此时细胞中具有 12 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2 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6 条(3)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并且细胞排列紧密,因此图 3 中 B 属于分生区细胞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4)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碱性染料,能让细胞内的染色质或染色体着色答案(1)动物 中 12 12 (2)12 6 (3)B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
17、离开来(4)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写染色体也可) 碱2、解析:(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2/3;血浆与淋巴、组织液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3)略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组织液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1)2/3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2)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缓冲物质(3)内环境 (4) 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