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安平中学实验部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2019 年 2 月 7 日 一、选择题1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 )A外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 D地壳下部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3若右图中 a 是 d 的一部分,a 和 b 组成 c,则图中 a、b、c 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A外核、内核、地核 B地壳、地幔、地核 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 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 45 题。4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
2、播只能通过液体B和传到,突然下降,完全消失C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D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5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壳和地幔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壳 D岩石圈和地幔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 67 题。 (左图若不清楚不影响做题)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22013 年 4 月 5 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喷发。据悉,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下图为地球内部
3、结构简图。据此回答 89 题。8下列能正确代表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AB1 即 C 以上为地壳 BA 为岩石圈CB2D 为地幔 DEF 为地核9火山在喷发过程中还有“滚滚浓烟”喷出,这对地球外部圈层来说,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2 题。10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1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
4、是 ( )只有 A 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 300 米 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C D12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B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C生物圈是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完成 1314 题。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 为地球外部圈层,C 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 E、F、G 三部分组成3CA、B、C、D、E 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5、理环境D地震波在 F、G 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 01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包括地壳和地幔 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位于软流层以上 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 B C. D2017 年 9 月底,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地区地震频发,火山开始喷发火山灰,周围数万居民紧急撤离。11 月 26 日傍晚,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近 2 个小时,喷发出的火山灰高度约 4 000 米,11 月 30 日,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喷出浓烟、灰尘、碎石和沙子,形成一朵巨型蘑菇云,大量熔岩流出。此后该火山多次喷发,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地居民伊卡说:“我们随时观察火山,
6、一遇地震或火山喷发的爆炸声都引起恐慌,然后我们就要骑摩托车离开。 ”下图为当地居民伊卡观察阿贡火山情境图,根据材料完成 1516 题。15地震发生时,甲图中船上的居民的感觉是( )A只上下颠簸 B只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16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熔岩一般来源于乙图中的( )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17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 1819 题。18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7、( )A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圈层密度最大C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圈层厚度有 818 km419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A B C D下图是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2021 题。 20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 0 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二、综合题22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 A、B 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_波,B 表示_波,其判断依据是_。(2)图中 CH 分别表示
8、地球内部构造,D 表示_,其判断依据是_;该面以上 C 代表_,该面以下 E 代表_。23读“地球圈层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5(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2)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2019.2.7 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2.答案:C解析: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其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17
9、 千米。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3.答案:C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所以 a 为上地幔顶部,b 为地壳,c 为岩石圈。答案:4.B 5.A解析:两幅图结合在一起阅读,表示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上下两侧分别是地壳与地幔。6.答案:B解析: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层为地幔。7.答案:C解析: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层为地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8.答案:D解析:图中 A 表示地壳,DB 2B 1表示的是地幔,EF 表示的是地
10、核, AB 1表示的是岩石圈。9.答案:C解析:火山在喷发过程中的“滚滚浓烟”影响明显而直接的是大气圈。10.答案:D解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结合图中各圈层位置可知,A 表示生物圈,D 表示大气圈,B 表示水圈,C 表示岩石圈。11.答案:D解析:图中 A 圈层为生物圈,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12.答案:D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6们和岩石圈的关系较为密切。13.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 是大气圈、B 是生物圈、C 是水圈、D 是地壳、E 是
11、上地幔顶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所以 C 正确。14.答案:B解析: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位于软流层之上,所以 B 正确。15.答案:A解析: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地震发生时,甲图中船上的居民的感觉是只上下颠簸,A 项正确。16.答案:B解析: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熔岩一般来源于乙图中的圈层,B 项正确。17.答案:A解析:火山喷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先飘浮在大气圈中,后逐渐沉降在水圈、生物圈中,最后会进入岩石圈,A 项正确。18.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表示岩石圈,表示水圈,表示大气圈,圈层属于外部圈层,C 项正确,A 项错误;圈层密度最大,B 项错误;
12、圈层厚度为 2 0003 000 km,D 项错误。19.答案:A解析: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岩石圈,即圈层,A 项正确。20.答案:C解析: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所以 C 正确。21.答案:C解析: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来进行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如果地壳的厚度为 0,则表示到达了莫霍界面,所以 C 正确。22.答案:(1)横 纵 A 波波速慢,B 波波速快(2)莫霍面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解析: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
13、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它们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性状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 33 千米(大陆部分)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 D 面为莫霍面。又根据在 2 900 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 F 面为古登堡面。723.答案:(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2)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制约解析: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看出,这是由于大陆地壳往往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而大洋地壳常只有硅镁层所造成的结果。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主要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