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教材第 4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 4题。1.进一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课件(或挂图)、数字卡片。1.游戏“找朋友”。7个一和 1个十合起来 10056后面的第 4个数 717个十和 1个一合起来 17个位是 3,十位是 9 93百位是 1,十位和个位都是 0 602.猜一猜。小明说:“我们一(1)班的人数比 35多,比 40少。”
2、一(1)班可能有( )人。为什么?(可能有 36人、37 人、38 人、39 人)1.教学例 6。(1)课件动态出示例 6。先出示有 58个红球的瓶子。2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红球。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先数出10个,再估一 估瓶子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 10个。用这样的方法先估出瓶子中大约有红球 60个,然后组织学生 5个 5个(或 2个 2个)地数,每数 5个,课件动态地将 5个红球放入一个空瓶中,直至最后数得红球是 58个。接着分别出示有 15个蓝球和 10个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把这 3个数按顺序排列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8 15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0 ”连
3、接,你还能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说得再明确些吗?(2)小组合作,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比一比,哪组说得对,哪组说得多。集体汇报、交流。甲组:15 比 10多一些,10 比 15少一些。乙组:58 比 10多得多,10 比 58少 得多。丙组:58 比 15多得多,15 比 58少得多。2.教材第 43页“做一做”。根据水果的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例如,65 比 25多得多,25 比 65少得多;25 比 30少一些,30 比 25多一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多一些”和“少一些”进行比较,将“多得多”和“少得多”进行比较(
4、横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多一些”和“多得多”与“少一些”和“少得多”进行比较(纵向)。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表述;两个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应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表述。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1.根据图意,说一说你可以想到哪些数学问题。下表是申办 2008年奥运会的四个城市的得票 情况。城市 伊斯坦布尔 巴黎 多伦多 北京票数 9 18 22 562.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1)100比 9多得多,比 99少一些。 ( )(2)73比 69多一些,69 比 73少一些。 ( )(3
5、)79比 16多得多,比 80少一些。 ( )(4)25比 19多一些,比 100少得多。 ( )3.选择。(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1)76比 8( ),比 81( )。(2)97比 93( ),比 3( )。4.练习九的第 4题。31.看谁算得最巧妙。7+8+3= 19-6-9= 14-8+8= 2.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课堂作业新设计1. 56比 9多得多,9 比 56少得多。(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票数相差较大)18比 22少一些,22 比 18多一些。(巴黎与多伦多的票数相差不大)北京票数最多(56 票),伊斯坦布尔票数最少(9 票)2. (1) (2) (3) (4)3.
6、(1) (2) 4. 小豆:80 小跳:28思维训练1. 18 4 142. 94比 9多得多,9 比 94少得多;49 比 48多一些,48 比 49少一些。1.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 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首先以“猜”开始,然后设置多种情境,活用知识,接着学科交融,关注情感,最后尊重学生,提高能力。2.课堂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 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同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生活中数之间的 大小关系。因为有情境的支持,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较为完整与精确的。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 100以内数,并会比较数大小
7、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给学生三个盛有不同数 量小球的瓶子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做一做”让学生试着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及这些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的能力。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 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为学习本课知识作好了铺垫。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教材没有在数量
8、上给予限定,全凭学生的直觉与理解。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4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在学法指导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释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设计之前可以加入这样的课堂引入:出示 3捆小棒,第一捆 10根,第二捆 58根,第三捆是 1个十和 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 15根。随意抽出 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盛小球的瓶子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球的个数,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情境中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一 联系实际,自主探索1.教学“多得多”“少得
9、多”。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欢迎。学生站起回头环视教室四周,向听课老师问好。师:听课老师和咱班学生人数相比,结果如何?生:听课老师比上课学生多,上课学生比听课老师少。师:听课老师比上课学生多一些吗?该怎样说更准确一些?引出听课老师比上课学生多得多,上课学生比听课老师少得多。师:课前老师作了调查,听课老师有 150人,咱们班学生有 36人,150 和 36相比,情况怎样?引出“150 比 36多得多,36 比 150少得多”。2.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分别请男、女同学站起来,让学生观察、猜测:“男、女生人数相比,相差多吗?怎样说更恰当一些?”生 1:男同学比女
10、同学多一些,女同学比男同学少一些。生 2:我认为,应该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一些,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一些。师引导学生亲自数出男、女学生人数(男生 20人,女生 16人),对刚才的猜测进行验证。并点拨:20 和 16相比,情况怎样?引出“20 比 16多一些,16 比 20少一些”。3.小结。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比较小时)4.应用。(1)比一比各小组获得的小红旗数(第一组 3面,第二组 4面,第三组 3面),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老师并加以激励。(2)课间休息,欣赏 1分钟欢快音乐,然后引导学生将欣赏音乐的
11、1分钟与上一节课所用的 40分钟相比,说说谁长,谁短。【评析:小学生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尤其是对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数学学习总是建立在直观、具体的经验之上。老师引导学生凭借上课现场的老师、学生人数这一资源,按照“直观感知经验判断抽象数据建立数感”的认知顺序,通过观察、讨论、猜测、验证、概括等活动,在积累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建立“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并充分利用组织教学中的小红旗、课间音乐等资源加以巩固、应用,着力体现了“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12、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先进理念】5二 灵活应用,关注发展1.估一估。一(2)班有学生 52人,一(3)班学生比一(2)班多一些, 一(3)班老师比一(2)班学生少得多。根据以上信息,估计一(3)班学生、老师可能有多少人?结合一(3)班的实际情形进行验证。2.说一说。(1)根据课前调查“我的一家”的信息,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将家庭成员之间的年龄比一比,说一说。得出同一辈分家庭成员的年龄比较接近,应用“大一些、小一些”;而不同辈分家庭成员的年龄相差较大,应用“大得多、小得多”。(2)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情形,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3.做一做。(1)按要求比手势,并想象
13、。师:大家看老师用双手比出了一个圆,想象一下这个圆像什么。请大家也用双手比出一个圆,这个圆比老师比的圆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2)按要求摆学具,并说一说。老师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学具,根据老师的要求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摆了几个。为什么?4.猜一猜。让学生根据如下一则短文片断和短文中有关“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数学术语的提示,猜猜文中老师的年龄、体重。说说他是谁。我 的 老 师我的老师年纪比我们大得多,中等身材,身体很结实,留着短头发,浓眉大眼,戴着一副大眼镜。他很爱体育运动!每天早晨总喜欢带着儿子在操场上跑步【评析:精心选择学生亲近 、熟知、
14、感兴趣的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作为练习背景,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理念;灵活变换练习的呈现形式,引入图文式、表格式、作文式等形式,有效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突破传统的算数学、写数学的练习定势,引入估一估、说一说、玩一玩、猜一猜等形式,体现了“生活数学”“活动数学”“做中学”等先进理念,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三 引导反思,情知共融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 什么?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有什么建议?2.再次结合各小组获得的小红旗数,让学生用本节
15、课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评析: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总评:本节课中,老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学生在日常生 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胆改编教材,积极从现场教学环境中寻求、开发数学教学资源,通过师生人数的比较,本班男、女生人数的比较,各小组获得小红旗面数的比较、欣赏欢快曲子用了 1分钟与上一节课用了40分钟的比较等亲近的素材,唤起了学生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抽象、简单的数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估算、猜测、6操作、想象、判断、实践等应用性活动,在用中学数学,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