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 乘车前都要进行安检,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强氧化剂等物品严禁上车。下列物品可让乘客带上车的是( )浓硫酸 氰化钾 水银 汽油 黑火药 白磷 酒精A. B. C. D. 全部都不能带上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氰化钾有剧毒,水银易挥发属于重金属有毒,黑火药属于易爆物,汽油、酒精属于易燃物,白磷属于易燃物,都属于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等,都不能带上车,选 D考点:考查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2.下列仪器不可以加热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为烧杯,可垫
2、上石棉网加热,故 A 不符合题意;B、为试管,可直接加热,加热前应先预热,防止局部过热,故 B 不符合题意;C、圆底烧瓶垫上石棉网加热,故 C 不符合题意;D、容量瓶不能加热,使用容量瓶有温度限制,一般容量瓶上都标有温度(25) ,故 D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3.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应该使用玻璃棒靠在
3、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答案选 A。4.古文献中记载提取硝酸钾的方法是“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水淋汁、后煎炼而成” 。该文献涉及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是A. 萃取 B. 蒸馏 C. 结晶 D. 升华【答案】C【解析】分析:KNO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结合“取水淋汁、后煎炼而成”故选解答解答该题。详解:扫取水淋汁、后煎炼而成,水淋为溶解过程、煎炼为蒸发、结晶过程,故选 C。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才可以移去酒精灯B.
4、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应立刻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 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D.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可以用苯代替 CCl4作萃取剂【答案】D【解析】【分析】A、蒸发时不能蒸干,利用余热加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立刻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会使溶解在其中的溶质带出;- 3 -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D、根据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详解】A、蒸发时不能蒸干,利用余热加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故 A 错误;B、配制溶液时,
5、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立刻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会使溶解在其中的溶质带出,所配溶液浓度不准确,故 B 错误;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C 错误;D、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碘与苯不反应,水与苯不互溶,能作为萃取剂,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题关键:理解物质的性质、分离与提纯的操作规范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易错点是 C 选项,分液时要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6.对下列物质进行提纯,所加试剂或采用的提纯方法正确的是主要物质 杂质 提纯方法A NaCl Na2CO3 加水过滤B
6、 KNO3溶液 KCl 加入足量 AgNO3溶液C CO2 HCl 通入 Ca(OH)2溶液中 D FeSO4溶液 Fe 直接过滤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4 -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NaCl 和 Na2CO3均易溶于水,不适合用过滤法分离,故 A 错误;B、KCl 加入足量 AgNO3溶液生成 KNO3,引入新的杂质,故 B 错误;C、CO 2也会和 Ca(OH)
7、2溶液反应,故 C 错误;D、硫酸亚铁易被氧化,Fe 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离子,过量的铁可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解题关键: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 1 mol 任何物质中都含有约 6.021023个原子C. O2的摩尔质量为 32 gD.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单位为“个”【答案】A【解析】【分析】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的是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的单位为 mol
8、;B、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个微粒;C、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 gmol1 ;D、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单位为“mol 1 ”【详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的是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物质的量的单位为 mol,故 A 正确;B、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个微粒,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 1molH2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但是含有 2mol 原子,故 B 错误;C、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 gmol1 ,则 O2的摩尔质量为 32 gmol1 ,故 C 错误;D、阿伏伽德罗常数的
9、符号为 NA,单位为“mol 1 ”,故 D 错误;故选 A。- 5 -8.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那么 1mol H2O 所指的粒子是A. 氧原子 B. 氢气分子 C. 水分子 D. 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在使用物质的量时,通常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水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1molH2O 就是指含有 1mol 水分子的水,尽管水分子是由氢和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原子核外有电子,但是 1mol H2O 不计量这些微粒,只计量水分子。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 C,故选C。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 CO2的体积约为 22.4 LB. 标准状况下,2 mol CO 的体积
10、约为 44.8 LC. 标准状况下,水的体积约为 22.4 LD. 25、101KPa 时,1 mol N 2的体积约为 22.4 L【答案】B【解析】【分析】A. 1 mol CO2的体积由温度和压强共同决定;B. 标准状况下,2 mol CO 的体积约为 44.8 LC. 标准状况下,水的不是气体;D. 25、101KPa 时,不是标准状况;【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故无法知道 1 mol CO 2的体积,故 A 错误;B. 标准状况下,2 mol CO 的体积约为 44.8 L,故 B 正确;C. 标准状况下,水的不是气体,而且不知道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故无法确定水的体积,C错误;
11、D. 25、101KPa 时,不是标准状况,在此条件下,1 mol N 2的体积大于 22.4 L,故 D 错误;故选 B。10.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两者的体积相同 B. 在任何条件下,两者所含的原子数相同C. 在标准状况下,两者的体积各约为 22.4 L D. 在任何条件下,两者的质量都相同- 6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分析和判断。【详解】A、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2,同温同压,两者的体积相同,故 A 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2,两者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 2:3,故 B 错误;C、在标准状况下,1mol 的两
12、种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 L,故 C 错误;D、在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 N2和 CO2的质量之比为 28:44=7:11,故 D 错误;故选 A。11.医院提供的某份体检化验单中显示,葡萄糖为 6.1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 B. 物质的量( n ) C. 物质的量浓度( c ) D. 摩尔质量( M )【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葡萄糖为 6.1mmol/L。A 项,质量分数()没有单位,故 A 项错误;B 项,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 mol,故 B 项错误;C 项,物质的量浓度(c)的单位为 mol/L 或 mmol/L,故 C 项正确;D 项,摩
13、尔质量(M)的单位是 g/mol,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C。1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的是A. 将 58.5 g NaCl 溶解于 1 L 水中配成的溶液B. 将含有 6.0210 22个分子 SO3的溶于水并配成 1 L 溶液C. 将标况下 22.4L HCl 气体配成 1 L 溶液D. K 为 2 mol 的 K2SO4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A、58.5g NaCl 物质的量为 1mol,但溶液体积不是 1L;B、根据 n=N/NA计算 SO3的物质的量,SO 3溶于水生成 H2SO4,而 n(H 2SO4)=n(SO 3) ,根据c=n/V
14、 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7 -C、将标况下 22.4L HCl 气体,为 1molHCl,配成 1 L 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 1molL1 ;D、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确定溶液浓度。【详解】A、58.5g NaCl 物质的量为 1mol,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1 ,但题目中的 1L 是溶剂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 molL1 ;B、SO 3的物质的量为 6.0210 22 6.021023mol1 =0.1mol,SO 3溶于水生成 H2SO4,而n(H 2SO4)=n(SO 3)=0.1mol,溶液体积为 1L,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
15、.1molL1 ,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 molL1 ;C、标况下 22.4L HCl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mol,配成 1 L 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1 ;D、含 2molK 的 K2SO4的物质的量为 1mol,但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确定溶质的浓度;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解题关键是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的理解,易错点 A,注意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13.下列溶液中 Cl-浓度与 100mL 2mol/L AlCl3溶液中 Cl-浓度相等的是A. 150mL 4mol/L 的 NaCl 溶液 B. 100mL 6mol/L 的 NH4Cl
16、溶液C. 150mL 2mol/L 的 KCl 溶液 D. 50mL 3mol/L 的 FeCl3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100mL 2mol/L AlCl3溶液中 Cl-浓度为 6molL1 .【详解】A. 150mL 4mol/L 的 NaCl 溶液 Cl-浓度为 4molL1 ,故 A 错误;B. 100mL 6mol/L 的 NH4Cl 溶液 Cl-浓度为 6molL1 ,故 B 正确;C. 150mL 2mol/L 的 KCl 溶液 Cl-浓度为 2molL1 ,故 C 错误;D. 50mL 3mol/L 的 FeCl3溶液 Cl-浓度为 9molL1 ,故 D 错误;故选 B
17、。14.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1mol/L BaCl2溶液中含 Cl 数为 0.2NAB. 1mol Fe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为 22.4LC. 22g CO2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1.5NA- 8 -D. 标准状况下,0.5 mol CO 和 N2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22.4L【答案】C【解析】【分析】A. 缺少溶液的体积;B. 气体不一定是标准状况;C. 22g CO2为 0.5mol 每个分子含有 3 个原子;D. 标准状况下,0.5 mol CO 和 N2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11.2L【详解】A. 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
18、A 错误;B. 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故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B 错误;C. 22g C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每个分子含有 3 个原子,故所含的原子数为 1.5NA,C 正确;D. 标准状况下,0.5 mol CO 和 N2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11.2L,故 D 错误;故选 C。15.化学来源于生活,某同学想用生活中的物质做胶体实验,下列液体中一定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A. 鸡蛋清 B. 稀米汤 C. 豆浆 D. 盐水【答案】D【解析】【分析】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详解】A. 鸡蛋清是胶体,故 A 不选;B. 稀米汤是胶体,故 B 不选;C. 豆浆是胶体,故 C 不选;D
19、. 盐水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 D 选;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应用,解题关键:主要是分析物质形成的分散系是否是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注意盐水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不是胶体16.从元素组成上看,下列氧化物有一种明显与其他物质不同,它是A. NO2 B. SO2 C. CaO D. CO2- 9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详解】A. NO 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 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 CaO 属于金属氧化物;D. 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从元素的组成看,CaO 与其他 3 种氧化物不同,故选 C。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 SO42
20、-、CO 32-、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 SO42-,除 BaCl2溶液外,还需要用的溶液是A. 硫酸溶液 B. 盐酸溶液 C. NaOH 溶液 D. NaNO 3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 CO32-等干扰离子判成 SO42-,所以应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 BaCl2溶液,故选 B。考点:考查了 SO42-离子的检验的相关知识。18.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 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1)若向装有饱和 FeCl3溶液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填序号)。A冷水 B沸水 CNaOH 浓溶液 DNaCl 浓溶液(2)写出
21、制备 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用激光笔照射装有 Fe(OH)3胶体的烧杯,能在侧面看到一条_,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4)Fe(OH) 3胶体与 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_(填序号)。A胶粒直径大小不同 B颜色不同 C后者不稳定 (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 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变为黄色溶液,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_【答案】 (1). B (2). FeCl3 + 3H2O(沸水)= Fe(OH)3(胶体)+ 3HCl (3). 明亮的通路 (4). A (5). Fe(OH) 3(胶体)+ 3HCl = FeCl 3 + 3H2O- 10 -【解析】【分析】
22、(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2)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3)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4)Fe(OH) 3胶体与 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胶粒直径大小不同。(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 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生成 FeCl3溶液,变为黄色溶液【详解】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选 B;(2)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制备 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 3 + 3H2O(沸水)= Fe(OH) 3(胶
23、体)+ 3HCl;(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当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 Fe(OH) 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4)Fe(OH) 3胶体与 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胶粒直径大小不同,故选 A。(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 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生成 FeCl3溶液,变为黄色溶液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Fe(OH)3(胶体)+ 3HCl = FeCl 3 + 3H2O。【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易错点为胶体的制备,本题重点把握胶体的制备、性质19.欲用 Na2CO3固体配制 1000mL 0.1
24、molL-1的 Na2CO3溶液。请回答: (1)配制该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2)用托盘天平称取 _ g Na 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3)待溶液_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溶解固体的仪器2-3 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4)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下_时,改用_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5)配制好的溶液 _ (填“能”或“不能” )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6)若实验中遇到下列情况,会导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_(填字母)A在烧杯中搅拌溶解溶质时,溅出少
25、量溶液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11 -C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重新加水至刻度线D. 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E. 用蒸馏水溶解后就立刻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答案】 (1). 1000ml 容量瓶 (2). 10.6 (3). 冷却至室温 (4). 1-2cm (5). 胶头滴管 (6). 不能 (7). B、E【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 1000mL 0.1molL-1的 Na2CO3溶液的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2)根据配制 1000mL 0.1molL-1的 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出需要碳酸钠固体的质量。(3)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4)根据定容
26、操作解答;(5)容量瓶不能贮存溶液;(6)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 n 和溶液体积 V 的影响,依据 C=n/V 进行分析,凡是使 n偏大,或者使 V 偏小的操作,都会使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溶液浓度偏低【详解】 (1)配制 1000mL 0.1molL-1标准 Na2CO3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1000mL 容量瓶。(2)配制 1000mL 0.1molL-1的 Na2CO3溶液,含有溶质碳酸钠,0.1molL 1 1L=0.1mol,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1
27、06gmol 1 0.1mol=10.6g;(3)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4)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下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5)配制好的溶液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6)A在烧杯中搅拌溶解溶质时,溅出少量溶液,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 A 不选;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 B 选;C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重新加水至刻度线,溶液被稀释,浓度偏低,故 C 不选;D. 实验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不会产生影
28、响,溶液浓度不变,- 12 -故 D 不选;E. 用蒸馏水溶解后就立刻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 E 选;故选 BE。20.工业制碘常以海水中的海带为原料,根据工业制碘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步骤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2)提取单质碘时,需对“含碘 CCl4溶液”进行蒸馏,实验室的蒸馏装置示意图如下:A 仪器的名称是_,B 仪器的名称是_实验前 A 中还需加入少量_,其作用是_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指描述错误即可,不需改正)_、_【答案】 (1). 过滤 (2). 萃取、分液 (3). 蒸馏烧瓶 (4). 冷凝管 (5). 沸
29、石 (6). 防止液体暴沸 (7). 冷凝水通入方向 (8). 温度计所放位置【解析】【分析】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单质:将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得到海带灰,将海带灰浸泡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采用过滤的方法将残渣和溶液分离,得到含有碘化钾的溶液,向水溶液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为 Cl2+2I =I2+2Cl ,向含有碘单质的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后将有机层蒸馏得到碘单质【详解】 (1)步骤采用过滤的方法将残渣和溶液分离,步骤对应的实验操作是萃取、分液;(2)A 用于蒸馏,A 仪器的名称是蒸馏烧瓶,B 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 13 -实验前 A 中还需加入少量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图中有
30、两处明显的错误:冷凝水通入方向错了,应该改为下进上出:温度计所放位置错了,蒸馏时要测量蒸气的温度,故应放在支管口附近。21.计算下列问题,并填空(1)36g H 2O 的物质的量为_,摩尔质量为_(2)含有 H 原子数相同的氨气(NH 3)和硫化氢气体(H 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质量之比为_(3)已知 98%H2SO4的密度为 1.86 g/ml,则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某同学用该硫酸配制 1L 2mol/L 的硫酸溶液,需要用量筒量取该 98%H2SO4_ml。(4)40mL 1mol/L NaCl 和 60mL 0.5mol/L CaCl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将两者混
31、合后所得溶液中 Cl 浓度为_(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答案】 (1). 2 mol (2). 18g/mol (3). 2:3 (4). 1:3 (5). 18.6 (6). 107.5 (7). 2:3 (8). 1 mol/L【解析】【分析】(1)n(H 2O)=m/M 计算 H2O 物质的量分子晶体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2)假设 H 原子为 3mol,计算氨气、硫化氢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之比;(3)依据 c=1000/M 计算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4)根据 n=cV 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浓度与溶
32、液体积大小无关,40mL 1molL 1 NaCl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1molL1 ,60mL 0.5molL 1 C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0.5molL1 2=1molL1 ,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液中氯离子浓度也是1molL1 【详解】 (1)n(H 2O)=m/M=36g/18g/mol=2mol,摩尔质量为 18g/mol;(2)假设 H 原子为 3mol,计算氨气、硫化氢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之比;假设 H 原子为 3mol,氨气为 1mol、硫化氢为 1.5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mol:1.5mol=2:3;质量比为 217:334=1:3;(3)1000
33、1.8698%/98=18.6mol/l,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L2molL1 =V10001.8698%/98,V=107.5 mL; - 14 -(4)根据 n=cV 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40mL 1mol/L NaCl 和 60mL 0.5mol/L CaCl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0mL1molL 1 ):(60mL 0.5mol/L2)=2:3;离子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40mL 1molL 1 NaCl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1 ,60mL 0.5molL 1 C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0.5molL1 2=1molL1 ,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液中氯离子浓度也是 1molL1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