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0(实验班).doc

    • 资源ID:1105312       资源大小:3.95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0(实验班).doc

    1、1河北安平中学实验部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寒假作业2019 年 2 月 11 日 下面的甲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 1-2 题。1.乙图中( )A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 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 月,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 月次年 1 月,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 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下

    2、图是某时刻某市附近地区垂直温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 3-5 题。3.图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距市中心的范围是( )A16.5 km B1.55.2 kmC1.55.5 km D1.5 km 以内和 5.2 km 以外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 m B100 m C350 m D150 m5.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2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 6-9 题。6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的逆辐射的是( )A B C D7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变小 B变小 C变大 D变大8

    3、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小 C变大,变大 D变小,变大9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变大,变大 B变大,变小 C变大,变大 D变大,变小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回答 1011 题。10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11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

    4、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 12-14 题。31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一一 B.一一 C.一一 D.一一13.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 ,其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1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烟气

    5、”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放火作煴” ,将地面直接烤暖“放火作煴” ,将大气直接熏暖A. B. C. D.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 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416.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6、1)图中甲表示_,乙表示_,丙表示_,丁表示_。(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5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2019.2.11解析:1.D 2.A 第 1 题,由乙图可判断出,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但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第 2 题,78 月,南昌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

    7、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覆盖黑色尼尼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解析:3C 4C 5B 第 3 题,逆温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0 曲线内垂直温度变化为正值,说明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在上升,可判断 0 曲线内的区域出现逆温现象。如下图中阴影区为逆温区,水平范围出现逆温现象的范围为图示两实线箭头所指区域,距离市中心的范围为 1.55.5 km。第 4 题,0 曲线的最高点即是逆温现象最大高度。下图中虚线箭头所指高度约为 350 m。第 5 题,当出现逆温现象,由于气温下低上高,大气不能形成对流运动,从而抑制污染物向高空扩散

    8、。解析:6.D 7.A 8.C 9.D 第 6 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图示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第 7 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选择项中只有 A 项叙述正确。第 8 题,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第 9 题,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解析:10.B 11.D 第 10 题,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

    9、所以此时段上海天气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B 对。尼龙网不能防雨,A、D 错。冬季霜冻天气应用透明塑料或玻璃,起到温室保温效应,尼龙网没有保温作用,C 错。第 11 题,结合前面分析,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 对。尼龙网对地面辐射不能减少或增强,B、C 错。也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 错。12B 13B 14A15.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6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

    10、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16.(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散射(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海拔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解析:(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甲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乙箭头从地面指出,表示地面辐射,丙从大气辐射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丁表示另一种削弱方式即散射。(2)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可知,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出现霜冻。(3)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而海拔高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低。7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地理寒假作业10(实验班).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