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卿世禄制 D. 三省六部制2.云梦秦简载“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
2、”材料中官吏的任职方式是 ( )A.中央任命 B.军功受奖 C.察举征辟 D.科举考试3.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 700 多名状元、近 11 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 )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 D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4.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权力迅速扩大 D.加强了专制皇权5. 历史课上,学
3、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时,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乃罢中书省,析中书之政,归之六部。丙说:选官标准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有孝悌廉公之行”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以上史料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6. 公元前 399 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候选者中选出 501 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2格拉底。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下列人物,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是( )A10 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 岁雅典男性公民 D在雅典经商的外邦人7. 1832 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
4、选民数从 488 万增加到 808 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A贵族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8.法国 1875 年宪法和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使法德两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列关于两国政体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B国会由两院组成C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9.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而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10有人说: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
5、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如他一般,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这里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他 ( )A创建了太平天国 B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为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D领导后期的反清斗争11下面是晚清时期一首歌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12李鸿章在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道:“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由此可见,李鸿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政治腐朽 B财力小、军事装备不足 C战术不当 D综合国力不如日本13.
6、 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不需要选择的是( )A19 世纪初西欧社会的贫富分化状况 B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C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D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14. 美联社莫斯科 1917 年 11 月 7 日电:今天俄国政府在一年中第二次被推翻。下列与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那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势不完。3“第二次被推翻”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推翻的是罗曼诺夫王朝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典范15.“红一方面军,农民出身的占到了 68,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 77。据统计,整
7、个苏区时期仅赣南参加红军者,便达到了三十万人。 ”上述现象出现于( ).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16.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1925 年逝世)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完成了抗日战争的伟大任务C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7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 “相反的道路”的
8、实践始于 ( ) A国民大革命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18.1937 和 1938 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191949 年 4 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挺进中原 B战略决战 C北平和谈 D解放南京20.新中国建国五周年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
9、(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21.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民告官”的新规:从 2015 年 1 月起,居民打行政官司,4若担心所在区县地方保护,可以申请选择该辖区以外法院审理案件。为我国“民告官”提供法律保证的是 ( )A 选举法 B 民事诉讼法 C 刑事诉讼法 D 行政诉讼法22.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 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 “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0、求同存异 D不结盟政策23. 1966 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要求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反映了( )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B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C北约走向瓦解 D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24.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中( )A动荡不安的局势不再存在 B发达国家主宰当今世界一切事务C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事务中无发言权2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 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 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
11、9 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 1978 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26.管子权修篇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C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D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27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西汉时
12、期河南郡铁官的三号作坊。铁生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冶铁用的耐火砖、木炭、煤饼、矿石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A. 我国汉代冶铁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B. 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当时最大的铁矿C. 当时已经用煤冶铁D. 当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28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之为 “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所提到的工艺技术最早出现于 (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29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
13、州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商代 汉代 唐代 宋代30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二、材料题:(共 2 小题,31 题 18 分,32 题 14 分,共 40 分)31.(18 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机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
14、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一曰中丞,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班固汉书(1)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能。 (6 分)材料二 (唐代)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2)材料二反映了哪项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其影响。 (6 分)6材料三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 钱穆 国史大纲(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是如何实现“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的?
15、(6 分)32.(22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从制度文明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近代史,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利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1929 年中华书局出版金兆梓的高中本国史,以“满清外交失败第一步:江宁条约”为题来描述鸦片战争,(该书)与以前叙述不同的是,开始确立了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1)“江宁条约”是指历史上哪一个条约?该条约中哪些条款反映了列强侵略的时代特征?(6 分)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漫画和资料皇帝也有失业的时候啊我不当皇帝了!中华民国登场了!7漫画 漫画 材料 A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 500 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 “民权” “民
16、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200 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 B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2)以上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大事件?依据材料 A、B,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8 分)材料三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材料(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451946 年“民主”一词使用率越来越高的原因。 (6 分)8(4)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2 分)9高 2018 级开学检测 历史学科试题 参考答案15 AADBB 610 CBDDB111
17、5 CBDCB 1620 DCCDA2125 DBACC 2630 DCCDD31. (18 分)(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 ( 答对一点得 2 分,共 6 分)(2)制度:三省六部制(2 分)影响:分工明确,避免决策失误;(2 分)部门之间互相责难,降低效率。 (2 分)(3)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设立内阁;设立军机处。 (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32.(22 分)(1)条约:南京条约 (2 分)条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2)事件:清帝退位(清朝灭亡或者帝制结束)或者君主专制结束中国民国成立。 (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评价: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但是辛亥革命对当时农村的现状影响很小。 (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3)原因: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946 年政协会议的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6 分)(4)趋势:反侵略、反专制,求民主。(2 分,只答出反侵略、或者反封建专制、或者反帝反封建的,给 1 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