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面是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及其 pH,其中显酸性的是( )A厕所清洁剂(pH=1)B洗发精(pH=8)C洗衣液(pH=10)D厨房清洁剂(pH=13)2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H 2SO4、Na 2CO3、NaCl、CuO BH 2O、Ca(OH) 2、HCl、Na 2SO4CH 2SO4、NaOH、Na 2CO3、Fe 2O3 DNaOH、H 2CO3、NaCl、CO 2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障之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C D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
2、溶液的是( )ANaNO 3、NaCl、K 2SO4BKCl、NaOH、Fe 2(SO4)3CBaCl 2、NaOH、H 2SO4DCuCl 2、Na 2SO4、KCl5现有常温下的 3 种液体:白醋 食盐水 肥皂水,pH 大小关系为A B C D6酸、碱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可溶性的 D都含有金属元素7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B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线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 2+、Na +、Cl -、OH - BH
3、+、K +、NO 3-、SO 42-2CNa +、NH 4+、NO 3-、OH - DAg +、Ba 2+、NO 3-、Cl -9下列现象中,与蜡烛燃烧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不符的是:( )A发出黄白色的火焰B火焰上方如果罩一干燥烧杯时能发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C蜡烛靠近火焰处熔化变成液体D蜡烛燃烧时浓烟滚滚10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的是( )A碳酸钠 B铁 C氯化钠溶液 D氧化铜1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铁和稀盐酸 B氧化铜粉末和稀硫酸C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取
4、氢氧化钠固体 B蒸发结晶 C测溶液 pH 值 D稀释浓硫酸二、填空题13太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太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太湖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可以采用来测定湖水的酸碱度(填字母)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pH 试纸(3)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搅拌;(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14利用下图装置进行 A、B 两组实验,将分液漏斗甲中的少量溶液滴入乙中,待完全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在甲、乙、丙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请填写表中的空格:315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A、B 进行趣味实验。(1)使用装置 A 进行实验时,将
5、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了。你推测锥形瓶中原有的气体是_(填名称,下同) ,滴管中的物质可能为_。(2)使用装置 B 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了。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请你说出 A、B 中气球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_。16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_(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实验前烧杯中溶液的pH 值_7(填、7。2故 pH 大小关系为:B。6A【解析
6、】酸是指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碱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氢元素。酸分含氧酸和无氧酸,不可能都含有氧元素;有些酸和碱是不可溶的;D.酸中没有金属元素,碱中也有没有金属元素的,例如铵盐。故选 A。7B【解析】A. 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氯气能与细菌病毒的细胞基础物质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性,因而能杀菌消毒 B.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C.原理是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D.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线,其中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反之是棉线。选 B8B【解析】A
7、 选项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B 选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 选项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D 选项中银离子和氯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 B9D【解析】A、蜡烛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的光,故 A 说法符合观察现象;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能发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故 B 说法符合观察现象;C、蜡烛靠近火焰处熔化变成液体,故 C 说法符合观察现象;D、点燃蜡烛能持续燃烧,有少量黑烟,故 D 说法不符合观察现象;故选 D10D【解析】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的是 D. 氧化铜,生成氯化铜和水。A. 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B. 铁生成氢气。C. 氯化钠溶
8、液不反应。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盐酸的性质。11B【解析】3试题分析A置换反应。B复分解反应且溶液质量增加。C复分解反应且溶液质量减少。D不反应。考点:考查复分解反应及溶液质量的变化。12B【解析】试题分析:A、天平中应为左物右码,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需要用表面皿盛装称量,错误;B、符合操作要求,正确;C、应为取样测试,如图会污染整杯试液,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应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错误。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3 (1)混合物;(2)C;(3)肥皂水;(4)加热煮沸【解析】试题分析:(1)洪泽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酚酞试液、石
9、蕊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酸碱度,测溶液的酸碱度用的是 pH 试纸;(3)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滴加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否则是硬水;(4)降低水的硬度方法是加热煮沸考点:物质的分类、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硬水与软水的检验、降低水的硬度14 (4 分)B 中的现象 2 分,答全的 2 分,不全得 1 分【解析】A 组中: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进入丙中,白磷燃烧的着火点是 40,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 组中: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乙中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从而使乙中气压变小,打开止水夹后,丙中的稀盐酸进入乙中,与碳酸
10、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浑浊会消失15 (1)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钠(2)Zn+H2 SO4=ZnSO4+H2(或其它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3)锥形瓶内外存在压强差4【解析】试题分析:(1)使用装置 A 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瓶内气压减小,那么要么是瓶内气体减少,要么是温度降低;那么气体可以是易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或者氨气;滴管内为水或者对于的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酸性物质硫酸;(2)使用装置 B 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了。说明瓶内气压增大,要么是生成了气体,要么是温度升高;因此可以是生成气体
11、的反应如Mg+H2SO4=MgSO4+H2,或者放热反应如 CaO+H2O=Ca(OH)2;(3)锥形瓶内外存在压强差考点:气体生成的反应,放热吸热的反应16乙NaOH 溶液与 HC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Na+、Cl -、H +【解析】 (1)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解答;(2)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溶液开始时显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 pH7,溶液显酸性。由此可知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乙图所示进行,实验前烧杯中溶液的 pH 值7;(2)由图可知 C 点时溶液 pH=7。表示 NaOH 溶液与 HC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
12、液呈中性。图中 B 点所示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 NaCl 和过量的 HCl。故图中 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Na+、Cl -、H +。17催化作用 A2H2O2 2H2O+O2Fe+2HCl=FeCl 2+H21:3【解析】【分析】B、C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 B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D 为气体,因此 B 是过氧化氢溶液,C 是水,D 是氧气,A 是二氧化锰;H 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所以 H 是氮气;E、F 为固体,F 呈红棕色,所以 E 是铁,铁、氧气、水在一定条件下生锈,所以 F 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E 和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
13、的溶液和 I,所以G 是二氧化碳,E 是铁,I 是氢气;氢气和氮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 M,因此 M 是氨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符合转化关系。【详解】由分析可知:(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5(2)分离液态空气法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3)反应和分别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O2;Fe+2HClFeCl 2+H2;MnO2(4)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反应产生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 2+3H2=2NH3,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之比;即 1:3。18盐酸 Ca(OH)2C
14、+CO2 2CO【解析】本题是推断题。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单质 A 会与酸 B 反应,所以 A 是镁,B 是盐酸,氧化物 E 会与碱 D 反应,所以 E 是非金属氧化物,单质 F 和氧化物 E 会发生反应,所以 F 是木炭,E 是二氧化碳,D 碱会与盐 C反应,所以 D 是石灰水,C 是碳酸钠,镁和盐酸会发生反应,碳和二氧化碳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推导正确,所以 B 是盐酸;(2)通过推导可知,D 的化学式是:Ca(OH
15、) 2;(3)E 和 F 的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19 (1)取样品少量,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如无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没有碳酸根离子;(2)CE;(3)用手捂住烧瓶一会,液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4)0059%;(5)偏小【解析】试题分析:探究一:(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为:取样品少量,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根,如无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没有碳酸根离子;根据题中提供的资料可知(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氯化
16、钡,再滴加酚酞试液;(3)检查图 8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用手捂住烧瓶一会,液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20cm01mLcm 1)340ml=0059%;(5)在上述操作步骤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气体的体积膨胀,测量的结果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6考点:氢氧化钠的性质20步骤:碳酸钠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Na 2CO3+CaCl2=CaCO3+2NaCl步骤:过滤步骤:肥皂水 现象:出现较多泡沫,无浮渣。【拓展】 蒸馏【解析】试题分析:步骤:经步骤处理后,硬水中的氯化镁已转化为氯化钙;要除去氯化钙可用沉淀法,根据氯化钙
17、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的性质,可向上述试管中滴加 Na2CO3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步骤:根据题意,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步骤:鉴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用两试管分别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盛有滤液的试管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原硬水样品中泡沫较少,且有很多浮渣,则证明硬水已软化。【拓展】由于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故可再进行蒸馏即可。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已知硬水的成分和所含物质的性质,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硬水、软水的成分及鉴别方法,
18、熟练掌握涉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 (1)Na 2SO4、NaOH(1 分) (2)25g(1 分)(3)12.8%。【解析】 (1)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 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质为 Na2SO4、NaOH(2)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g, (3)设恰好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 x,2NaOH + H2SO4 = Na2SO4 +2H2O80 98x 19.6%20 g80/x=98/19.6%20 g x=3.2g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g 25g100%=12.8%。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
19、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7仔细检查。22 (1)10%;(2)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6.5% ,该浓盐酸为合格药品【解析】(1)20g 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g4%=0.8g,设稀盐酸中 HCl 的质量为 xNaOH+HClNaCl+H 2O40 36.50.8g x,解得: =0.73g,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设4036.5.8g 0.73g1%0该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y2gy=0.73g,解得:y=36.5%,36%36.5%38%,所以该浓盐酸为合格药品。答:(1)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10%;(2)该浓盐酸为合格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