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滚动训练 四 地球上的水一、选择题读我国东北某地春季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 12 题。 1.此时乙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A.温暖晴朗 B.炎热干燥C.连续性降水 D.狂风暴雨2.最有可能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 第 1 题,图中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春季温暖晴朗。第 2 题,沙尘天气与冷锋相联系,锋前、锋后均有可能,但图中显示锋后可能有降水,所以最有可能发生沙尘天气的是丙区域。【答案】1.A 2.C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中甲地有大面积的现代果园,乙地有大型养殖场,丙地有汞矿开采及冶炼厂,丁地有建材厂,M
2、、N 之间有一座桥梁。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桥梁的桥面与该桥下河面最大高差可能是( )。A.40 m B.60 mC.80 m D.100 m24.环保局在桥下测得某种污染物严重超标,最可能是因为( )。A.果园滥用农药 B.建材厂排放污染物C.汞矿开采导致重金属超标 D.养殖场导致大肠杆菌超标【解析】 第 3 题,读图,通过观察可知桥梁穿过两条等高线,河流应位于这两条等高线之间,桥梁端点刚好在 50 m 等高线上,桥面高度为 50 m,河面高度为 025 m,计算可知,桥面与河面的高差为 2550 m。第 4 题,根据等高线与河谷地势特点可知,桥下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乙处有谷地且位于
3、桥梁上游,且乙处为养殖场,养殖场会导致河水中大肠杆菌超标。甲处和丁处位于桥梁下游,在桥下不会测到甲处和丁处的污染物;丙处位于桥下河流分水岭外侧,其产生的污染物无法注入桥下的河流中。【答案】 3.A 4.D东亚冬季风及亚洲高压标准化强度指数变化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和亚洲高压的强度变化(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下面两图反映了 50 年间东亚冬季风(a)及亚洲高压(b)标准化强度指数历年变化。读图,回答 57 题。5.图示数据反映出( )。A.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小B.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小C.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正相关D.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负相关6.冬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是
4、( )。A.2011 年 B.1987 年3C.1979 年 D.1962 年7.可能出现暖冬的年份是( )。A.1967 年 B.1982 年C.2002 年 D.2011 年【解析】第 5 题,据图示数据可知,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有年际变化,且两者变化总体上呈正相关。第 6 题,四个选项中只有 2011 年冬季风强度指数最高,相对应的冬季风势力最为强盛。第 7 题,四个选项中只有 2002 年的亚洲高压指数偏低,则该年份冬季风偏弱,表明冷空气活动偏少,可能会出现暖冬。【答案】5.C 6.A 7.C读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图,回答 89 题。8.该地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
5、原 B.四川盆地C.三江平原 D.华北平原9.该地区( )。A.河流汛期出现在 912 月B.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C.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D.冻土分布广泛【解析】第 8 题,据图中 1 月份气温可确定华北平原最符合题意。第 9 题,华北平原河流汛期在 7、8 月份;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答案】8.D 9.C读海河水系图和海河各支流径流特征值表,回答 1011 题。4河名 潮白河 永定河 滹沱河 漳卫河测站 苏庄 官厅 黄壁庄 观台集水面积(km 2) 17595 43402 23272 17800统计年数 62 61 56 40多年平均径流量(10 8 m3
6、)18.4 17.8 22.0 17.9108 m3 64.7 32.2 65.6 47.4最大径流量年份 1939 1939 1954 1963108 m3 3.35 7.16 7.90 6.93最小径流量年份 1941 1930 1931 197910.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永定河为图中( )。A. B. C. D.11.各支流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与之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A.集水面积 B.统计年数 C.植被状况 D.夏季风强弱【解析】 第 10 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永定河集水面积最大,结合图中水系判断,不可能是。图中的纬度较高,上游位于山脉背风坡,最大径流量在四条河中最低。的最大径流
7、量较大。第 11 题,各支流都位于温带季风区,受夏季风强弱影响相同,不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答案】 10.B 11.D植被对降水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图,回答 1213 题。512.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13.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和地势 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C.地势和生物量 D.生物量和降雨量【解析】第 12 题,生物量越大,对降水的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
8、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的升高而增加。第 13 题,在低海拔地区,生物量与截留量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物量。在高海拔地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增大,说明降雨量增大,则截留量受降水量影响大。【答案】12.A 13.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北侧,自东向西分布着 3 个内流湖。2011 年 9 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读图,回答 1416 题。14.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气温615.科学家发现 20
9、11 年 9 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16.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A.含沙量减小 B.水位变低 C.盐度下降 D.结冰期缩短【解析】第 1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内流区,该地区湖泊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第 15 题,从材料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三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的地形限制,在
10、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的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第 16 题,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的水位升高;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库赛湖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排泄,使盐度下降;上游卓乃湖溃决,可能使下游的库赛湖含沙量增加;气温是影响结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故库赛湖结冰期不会缩短。【答案】14.D 15.C 16.C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读城市植
11、生滞留槽示意图,回答 1718 题。17.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C.地表径流增加 D.大气降水减少718.下列属于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问题【解析】第 17 题,由材料中“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雨水的滞留可直接使地表水下渗增加。第 18 题,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植生滞留槽”会增加城市地表及大气的湿度,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槽中植物起到了生物滞水功能;受城市功能的制
12、约,植生滞留槽不可能根治城市内涝,同时也不可能根治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答案】17.B 18.A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 图,回答 1920 题。19.若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则洋流 G 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能是 ( )。暖流 寒流 大洋东岸 大洋西岸A. B. C. D.20.若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附近某海域,则洋流 G 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加剧了沿岸的荒漠环境 B.增加了湿、热程度C.扩大了温带的范围 D.降低了干、热程度【解析】第 19 题,据图示信息可知,洋流 G 自北向南流动。若
13、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则洋流 G 为暖流,位于大洋西岸。第 20 题,若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附近某海域,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该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沿岸的荒漠环境。【答案】19.B 20.A读印度洋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回答 2122 题。821.图示季节( )。A.P 地的风向为西南风B.P 地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Q 地洋流性质为暖流D.E 地洋流自西向东流22.M 海域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疏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向低纬度弯曲暖流 向北凸寒流 等温线密集寒暖流交汇 等温线密集冷海水上泛A. B. C. D.【解析】第 21 题,图
14、中北印度洋的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原因是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盛行由东北向西南流的季风洋流,因此 P 地的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呈现“夏顺冬逆”的规律,因此 P 地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向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故 Q 地洋流性质为暖流;E 地洋流为南赤道暖流,流向是自东向西。第 22 题,M 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即向北凸),原因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向北流;等温线密集,原因是寒流与暖流交汇,南北温差大。【答案】21.C 22.B二、非选择题23.洋流对地理环境有深远的影响。下图为某区域略图,其中两海域均形成了大面积的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15、(1)用“”正确标注甲、乙、丙、丁四支洋流的流向,并分析处渔场形成的条件。 (2)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角度,分析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3)简要说明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解析】 第(1)题,结合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太平洋。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在判断各洋流流向的基础上画出箭头。处为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第(2)题,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海域,为地中海气候,结合大气环流在判断天气特征的基础上说明渔场的捕捞条件。第(3)题,结合丙所处位置知其为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答案】(1)条件:甲(日本暖流)与乙(千岛寒流)交汇;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
16、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2)冬半年受西风带影响,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3)丙为(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24.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甲河流的水文特征。(2)指出甲河上游侵蚀作用最强所体现的水循环意义,并分析其形成过程。10【解析】第(1)题,从径流量、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说明其水文特征。第(2)题,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水循环塑造地表的体现。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形成地表径流并冲刷形成河谷。【答案】(1)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大,冬春水量小;含沙量大;冬季河流有结冰期。(2)塑造地表。 夏季多暴雨(或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河流比降大),流速快,河流冲刷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