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 标 导 航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 法 点 拨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本章乃至全书的重点内容。学习时首先建立区位条件模板,然后运用模板分析、解答问题。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本章的次重点,注意运用比较法学习,学会举一反三,对比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要求,建立同类问题答题模板。,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互动课堂,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知识点一 农业区
2、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位置,相互联系,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_因素较稳定,_因素变化较快。,自然,社会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该现象与影响农业区位的哪个主要因素有关?该因素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请说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3)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答案:(1)气候。气候对农业生产影
3、响极大,其中的光照、热量、水分因素影响到作物种类、复种指数、产量和农业地域类型等。 (2)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而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3)市场。 (4)政策。,1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内涵,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条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3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4、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
5、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例如,地价的高低与距离城镇的远近关系密切。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较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作物或禽畜品种。再如,乳牛、花卉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应近城市或沿交通干线分布。,1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2)该地区
6、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A,D,A,【解析】 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可以改善热量条件,因此热量是限制当地发展蔬菜种植的限制性因素。第(2)题,从材料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可以得出: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低;温室种植起步晚时间短。当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缺乏,成本较高。由图例可知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
7、和天然气资源,可以为温室配置提供充足的能源。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_和一定的_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_、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_、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知识点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地域,历史发展,农业生产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4案例混合农业: (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_相结合。 (2)典型地区
8、:澳大利亚_,其经营方式是种植_和_相结合。,畜牧业,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牧羊,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探究农业地域的形成。,(1)读图指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带的农业生产品种类型。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带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带内的气候、地形、河流有何特点?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带内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案:(1)种植小麦和牧羊。 (2)混合农业带相对全国其他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3)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有墨累河和达令河流经。 (4)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种植小麦的耕地、牧羊的放牧地以及休耕地。这样可以调整小麦和牧羊的规模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休耕
9、地可以保持土地的生产力。,1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其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因此形成农业生产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2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其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如下图所示:,3农业地域的类型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如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
10、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2读图,完成(1)(2)题。,(1)图例Q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农业 B混合农业 C畜牧业 D种植业 (2)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有( ) 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 B C D,B,C,【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例Q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和墨累达令盆地,所以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第(2)题,该农业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以根据
11、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对市场适应性强,收入稳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年降水量小于500 mm的地区。,农业区位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结合图形分析,请填写: (1)_ (2)_ (3)_ (4)_,粮食种植业,林果业,乳畜业,花卉种植业,方法总结 (1)地形的判断。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地势的起伏变化。地势平坦且面积较大,可以发展粮食种植业;地势起伏较大,可以发展林果业。 (2)水源的判断。 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以判断水源是否充足。靠近河流地区适合发展需水较多的生产活动,如花卉种植业。 (3)交通条件的判断。 依据图中交通线路或河流的分布,判断
12、交通是否便利。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发展乳畜业。 (4)市场的判断。 接近城区的地方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可以发展城郊农业。,3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完成下列问题。,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1)A处宜发展_生产,因为这里地形_,耕作面积_。 (2)B处宜发展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 (3)C处宜发展_生产,既靠近_,交通便捷,又靠近_,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4)D处宜发展_生产,因为_地形不便耕作。,棉花,平坦,大,蔬菜,水源,消费市场,乳牛,公路,消费市场,水果,丘陵,【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该题时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越高;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的区别;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大小、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知识构建,